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部分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断题1。

行政法的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

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职权的享有者。

╳3。

我国已制定出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4。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5。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6。

部门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制定。

╳7。

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8。

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也可以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作出规定。

╳9。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所调整,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政关系。

╳10。

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责任的承担者。

╳11。

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12。

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

╳13。

并非所有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都是行政机关。

√14。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5。

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并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

╳16。

公务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17。

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18。

内部行政行为可以适用行政复议,但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19。

并非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20。

行政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21。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22。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处罚。

√23。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24。

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是行政处罚的法定条件之一。

√25。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

√26。

行政机关无权撤销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

╳27。

罚款主要适用于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违法行为。

√28。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

╳29。

除法律、行政法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30。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31。

行为人违反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不应属于违法行为。

√32。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33。

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34。

如当事人有申辩行为,行政机关可因其认错态度而加重处罚。

╳35。

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可对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

√36。

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7。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38。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39。

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0。

执行罚在程序上必须预先告诫。

√41。

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

√42。

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

√43。

即时强制一般都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

√44。

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45。

凡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46。

行政相对人对规章以下的规定不服,可就该规定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47。

对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48。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49。

对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50。

对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设立该机构的部门申请复议。

√51。

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政府应当将不属自己管辖的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当事人。

√52。

行政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受理与否的审查。

√53。

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54。

行政复议申请人已就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已被受理的,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55。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

√56。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不可以同时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57。

行政复议中涉及行政赔偿的问题可以调解。

√8。

对偷、漏关税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何机关给予处罚:(A)A。

海关B。

税务机关C。

财政机关D。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9。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非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C)A。

可以处罚B。

不可处罚C。

应当处罚D。

不应处罚10。

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哪项?(D)A。

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B。

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C。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D。

可适用于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11。

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申请行政复议,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C)A。

由复议机关先行处理,因为先复议后诉讼是复议与诉讼关系的一般原则B。

由法院处理,因为复议与诉讼之间的关系遵循的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C。

按照管辖的先占原则处理,由最先收到诉状的机关管辖D。

应当由复议机关与法院双方协商解决12。

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应如何处理?(A)A。

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B。

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C。

起诉期限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但应延长至5年D。

如果已过3个月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因为诉讼时效已过,将引起诉权丧失的后果13。

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调解问题的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B)A。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B。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结案C。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D。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涉及民事争议同样不可调解14。

关于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改变所作具体行政行为问题,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A。

被告行政机关在诉讼期间不得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B。

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其改变要取得原告的同意C。

被告在一审期间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二审期间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D。

被告在诉讼中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已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15。

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是(C)A。

行政机关B。

行政相对方C。

行政主体D。

授权组织16。

下列各项中的何项不属于行政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权而所具有的特点(B)A。

主动性B。

优益性C。

广泛性D。

自由裁量性17。

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属于(B)A。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B。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C。

劳动法律关系D。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18。

行政行为的不可变更力是指行政行为具有(B)A。

公定力B。

确定力C。

拘束力D。

执行力19。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立法与其他抽象行政行为划分标准的是(C)A。

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依据、内容和目的为标准B。

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为标准C。

以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程度和效力等级为标准D。

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主体为标准20。

行政复议机关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应当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D)A。

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不足B。

具体行政行为不当B。

C。

具体行政行为不公正、不合理D。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21。

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其基本精神是要把大多数案件交由(D)A。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B。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C。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D。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22。

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这一规定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B)A。

先裁决,后取证B。

先取证,后裁决C。

边裁决,边取证D。

裁决与取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才有程序的价值23。

下列何种行为被认为从来就不具有法律效力(B)A。

被废止的行政行为B。

无效的行政行为C。

被撤销的行政行为D。

被解除的行政行为24。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规范文件属于(A)A。

行政法规B。

法律C。

部门规章D。

其他规范性文件25。

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是(D)A。

国务院秘书长B。

审计长C。

各部部长D。

各直属机构的正职行政首长2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是(D)A。

行政公署B。

街道办事处C。

区公所D。

居民委员会27。

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C)A。

行政机关B。

行政相对方C。

行政权D。

行政行为28。

行政程序就是(D)A。

司法机关审查行政行为时所遵循的程序B。

行政相对方在配合行政行为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C。

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法律文件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D。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29。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A。

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由行政机关自身承担行政责任B。

公务员的违法行政,由其所属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责任C。

被授权组织的违法行政,由该组织承担行政责任D。

被委托组织的违法行政,由该组织承担行政责任30。

行政复议的当事人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D)A。

申请人B。

被申请人C。

复议机关D。

第三人31。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而此处所谓"民"的正确理解是(D)A。

公民B。

农民C。

老百姓D。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32。

对于具有共同原告资格的人,法院在通知其参加诉讼后,其仍不愿参加诉讼,法院(B)A。

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B。

不能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C。

可以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D。

视情况不同而决定是否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33。

决定行政职权具有不可抛弃性的因素是(B)A。

行政主体享有自由裁量权B。

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的双重性C。

行政权的单方性与强制性D。

行政权的优益性34。

下列何项不是行政处分(A)A。

降职B。

降级C。

警告D。

撤职35。

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效力自终止之日起向后失去法律效力,但不溯及行政行为已发生过的效力作用(C)A。

行政行为的无效B。

行政行为的撤销C。

行政行为的废止D。

行政行为的解除36。

行政立法的主体是(C)A。

国家机关B。

国家权力机关C。

国家行政机关D。

中央国家机关37。

下列各项中不是行政法律行为的是(D)A。

行政立法B。

行政命令C。

行政裁决D。

行政指导38。

下列各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程序的是(C)A。

行政机关为制定规章而进行的调查、论证过程B。

行政机关处分其公务员的程序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