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2、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600mm,径流深200—
900mm,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丰水带以北,秦淮以 南)。
3、过渡带
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50—
200mm。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大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
4、少水带
年降水量200—400mm,径流深10—
3、柴达木盆地
被称为“聚宝盆”面积20万平方公里。柴达木在蒙语中意为“盐泽”。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陆盆 地。盆地中矿产资源丰富:石棉、铅、锌、石油、食盐、钾、石膏等。
4、四川盆地
位于四川省东部,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云贵高原和秦岭大巴山之间,为 典型的构造盆地。在侏罗纪到白垩纪沉积了广泛的紫红色砂页岩,被称为红色岩系。所以,四川盆地又有 “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①川东平行岭谷②川中方山丘陵③川西平原
地理意义:中国深入欧亚大陆的内部,影响中国自然环境,东西时差很大,最东和最西相差4 小时8分钟。
2.海陆位置 位于全球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之间。
意义: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海内外的联系。
气候与海陆关系密切。
季风气候发达、大陆性气候强、中国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尤其是中纬度地区。
二、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气候大陆性强
我国陆地面积广大,内陆距海洋遥远,西风和夏季风难以深入。 干燥的冬季风实力强大,影响广泛。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二、简述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第 4 页 共 12 页
Y
中国自然地理
1、本身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表现在:气压低,大风多,年辐射强,年均温低,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其次高原的隆起,改变了原来大气环流,建立新的环流模式,在不断得到加强的季风环流和不断 隆起的青藏高原的共同作用下,使我国气候逐渐发生了分异,形成了三大气候区。
冬季我国大陆在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控制下,盛行强劲的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1月后,大陆上 热源作用明显,海洋上冷源作用加强,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减弱,进入春季。
总的来讲:冬季在干冷的西北气流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很少。而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由 于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降水较多。
春季
低纬度两个活动中心增强,高纬度两个活动中心减弱,四个活动中心同时参与春季天气活动,所 以南北气流交换复杂,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变化急剧,风向也不固定。
4、齐云山
又名白岳、云岳,距安徽省屯溪市33公里,在休宁县城西1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 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
第三章 气候
一、简述我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明显的有规律的转换现象。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咯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冬季近地面层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气流,具有大陆气团性质,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 控制,盛行偏南气流,具有海洋气团性质,气候湿热。
夏季
太平洋副高和印度低压最强。夏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几乎控制了我国东部半壁江山。 夏季风来自于热带或赤道洋面,高温高湿,特别是西南季风。夏半年的降水过程多与这些气流有关。
秋季
高纬度两个活动中心增强。低纬度两个活动中心减弱。由于高空副高仍维持在较高的纬度,出现 了低空与高空高压重合的现象,下冷上暖,秋高气爽,但在华西地区,可形成驰名中外的“华西秋雨”。
50mm。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部、北部以及西藏西部。蒸发量大大超过径流 量。
5、缺水带
年降水量<200mm,径流深不足10mm,包括内蒙古西部和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以及阿拉善 沙漠区,年降水量<200mm而且几乎完全被消耗于蒸发,地表径流极少或完全不能产生径流。
四、简述我国影响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
佛教名山 1、五台山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之台,故称五台。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
2、普陀山
第 3 页 共 12 页
Y
中国自然地理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六、简述五岳、佛教、道教名山。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1、东岳泰山
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 玉皇顶海拔1532.8米,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有“五岳独尊”之誉。
2、南岳衡山
2、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高达年轻,是“高山的故乡,大河的源地”。北起昆仑山,南达喜马
第 1 页 共 12 页
Y
中国自然地理
拉雅山,西至国境,东接四川盆地、滇北高原,东南分界与横断山脉,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 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山脉定向排列,地形分布呈网格状
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年径流量、径流补给来源和流域面积的大小三方面。 年径流量大意味着年降水量丰富,降水丰富的地区水汽输送量大而稳定,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同时,降 水量丰富的地区地表供水充分,蒸发比较稳定,故年径流Cv值小;降水量少的地区,降水集中而不稳定 ,加之蒸发量年际变化较大,致使年径流Cv值大。我国河流年径流量Cv值的分布虽然也具明显的地带性
6、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
四、南岭分界线的意义
华中与华南的分界。 在水文上,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
五、我国四大盆地的特征
亚热带与准热带(相当于南亚热带)的分界,以北冬季有雪。
1、塔里木盆地
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又叫南疆盆地。位于新疆南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 ,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面积约56万平方千米, 大体呈菱形。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内陆盆地。
地形复杂,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大 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配合好 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中国自然环境地域差异大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三、位置
地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地面上一点与其他地点的地理关系,这个关系愈显著,他们之间的联 系愈强愈复杂。位置有两个决定要素:距离和方向。
四、中国地理的学科性质
自然景色分成4个环状:①盆地边缘砾石带山足戈壁滩②盆地边缘绿洲带③盆地中部沙漠带, 即塔克拉玛干沙漠④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湖盆区,
第 2 页 共 12 页
Y
中国自然地理
2、准噶尔盆地
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及西部诸山间。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较, 由于降水较多,蒸发量较少,主要发育固定,半固定的沙丘。 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
四大道教名山 1、武当山
位于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是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渔塘乡境,由酷似龙虎的二山组成,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 ,原名云绵山。相传因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见,故改名龙虎山。
3、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 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
三、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意义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 下,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具有两重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第二章 地貌
一、名词解释
1、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丘陵分布最广泛、集中。包括:江南丘陵(南岭以北,长 江以南)闽浙丘陵(武夷山以东,闽浙境内。花岗岩分布广,多奇峰峭壁)两广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 内) 红层地貌:从侏罗纪到白垩纪我国南方地区堆积了一套红色岩系,坚硬的红色砂岩形成丹霞地貌,松软的 砂页岩形成红色丘陵。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 概括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如何?有何地理意义?
1、经纬度位置
我国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位于53°31′N;最南境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位于3°53′N。南北相距5500千米。
地理意义:南北之间,太阳入射角大小和昼夜差别很大;亚热带、温带所占面积最广。 我国西起73°40'E,位于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东抵135°5′E,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 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处。东西跨经度62°
四、简述我国冬夏季节南北温差的特点及原因
冬季气温
1月是最冷月,是冬季环流的鼎盛时期,可作为冬季气温的代表。1月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分 布密集。
因为我国近地面层受同一气团控制,气温基本上由太阳辐射决定——气温受纬度影响大。
夏季气温
全国大部分地区7月最热,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五、简述我国四季环流
冬季
2、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和屏障作用
分支作用:冬半年,青藏高原整个处于西风带内,对西风的阻塞和分支作用表现的更为明显。 屏障作用:阻挡了西来天气系统的东移,阻挡了南北冷暖气流地交换,加强了南暖北干的形势,加 强了蒙古高压和印度低压的势力。
3、高原的热力作用
高原上的大气和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形成了高原季风。 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气压是下高上低,叠加在蒙古高压上,加强了冬季风的势力。 夏季:强日照辐射,使气温升高气体上升,高原面上是低压高温,高空是高压低温(青藏高亚), 加强了印度热低压的势力。他是我国夏季风环流的加热机。 总之,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和影响范围 。也明显破坏了我国地带性的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