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技术摘要: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城市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成果之一。
古树名木历经风雨及其他原因衰败甚至死亡。
从养护工作中入手,调查研究,实地勘察,基于国内相关研究,提出土壤改良、树洞修补、创伤修复等,恢复古树名木的生长势的复壮技术。
关键词:土壤改良树洞修补创伤修复复壮古树名木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5(b)-0025-04长沙市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保存了一批珍、奇、名、古树名木。
这些绿色国宝,不仅是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也是古城长沙三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无价珍宝,是绿色的活化石、活文物[2]。
古树名木具有不可再生性以及独有的生态、文化、美学、科研、经济等重要价值[3]。
树立有效保护意识,有效保护古树名木,对于长沙市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长沙市园林管理局于2005年至2009年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
现有的1000多株建档古树中,因寿命长,树体长势衰弱,根系生长力减退,抗逆性差,容易造成衰败或死亡,90%以上都不同程度存在衰老、腐心或病虫危害等现象[1]。
其主要由于地面普遍存在硬覆盖(铺装或人为践踏)、土壤透气性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等人为原因所致[1,4]。
项目组在湖南省古树名木研究专家侯伯鑫研究员的指导下,将古生物学、古生态学、考古学、年轮学、化石科学等与古树研究结合起来[5,6],采用科学手段拯救长势衰退或濒临死亡的古树[7],为更好保护好大自然的遗产打下基础。
1 一般养护管理1.1 土壤水份管理植物生长需要有一个正常的土壤环境条件,对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有害物质(含盐、碱、酸、重金属、苯等)水份、土壤ph值、土壤通气空隙度(透气性)、土壤有机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古树名木,由于其寿命长,树体长势衰弱,根系生长力减退,抗逆性差,对土壤环境条件要求会更为苛刻。
土壤水份含量保持在9%~19%之间,是保证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此,当土壤水份含量低于下限值时间过长,易造成植物受旱,需及时浇水灌溉。
可采用土钻检查古树名木树冠投影下土壤干湿程度。
气温高于35 ℃,连续久旱,10天未下雨,应及时进行浇灌;浇水时间夏秋季节宜在早晚进行,冬季宜在中午进行。
灌溉水质要求无污染,能保证古树名木正常生长。
一般城区用自来水灌溉,乡村用达标的河流、小溪、水库、塘坝水灌溉。
浇水必需一次浇透,因此浇水时一般都要结合中耕进行,且在树的外围围一土堰,这既有利于加快水份进入土壤,又能保证土壤被浇透。
当土壤水份含量高于上限值时间过久,易造成植物受涝,需及时排水。
如古树名木生境地势低洼,地表长期积水,必需挖排水沟,进行明沟排水,排水沟底要低于树根底部;如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时,必须铺设排水盲管等有效的排水设施,及时排除根部积水。
排水盲管铺设方法:从树根外围挖排水沟,沟另一端通到市政排水井或其它排水管系,沟的坡度向排水口方向倾斜,沟宽60~80 cm,沟深在树围一端低于树根底部20~30 cm,然后将排水盲管放在沟的中间,覆盖一层40~60 cm厚的石子(直径在12~24 mm,上面再盖上一层20 cm厚的砂子,然后将沟用土填满,考虑下沉,填土应高于原地面5~10 cm。
用管壁渗水管或pvc管上半部打孔作排水盲管直径为110~200 mm。
1.2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确保古树名木生长繁茂的一个重要措施,尤其树下大型野草必须及时铲除,否则轻则造成树木营养不良,树力衰退,长势不佳,树形不美,丧失观赏价值,重则还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特别是对树木危害严重的各类藤蔓,尤其要引人重视;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旺季需每月松土一次。
中耕除草应选在晴朗或初晴天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时候进行,中耕深度以不影响根系生长为限。
1.3 施肥与营养元素平衡维持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平衡是古树名木生长良好的一个重要条件。
施肥前先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叶样分析,以确定施肥种类和用量。
季节不同,古树名木施肥种类也不一样,休眠期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生长期施用无机肥为主,有机肥应腐熟后施用,施肥宜在晴天,施肥量按每3cm胸径施堆肥1.0~2.0 kg为宜。
施肥方法:在古树冠幅投影外围边挖施肥环沟,长度为外围周长的一半,深0.3 m、宽0.7 m,长2 m或者深0.7 m、宽1 m、长2 m),沟内施腐殖土加发酵的粪肥,有的施化肥,有的在沟内施马蹄掌或酱渣(油粕饼)。
按施用量将肥料均匀撒于环沟内,并填土覆盖稍高于原地面。
第二年施肥,位置轮换。
1.4 病虫害防治防治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定期检查、适时防治。
主张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方法,积极保护和利用鸟类、昆虫等天敌防治虫害,合理使用农药,综合治理,药物防治应以无、低毒农药为主,减少环境污染。
古树衰老,容易招虫致病,加速死亡。
北京天坛公园因抓紧防治天牛,保护了古柏。
他们的经验是:掌握天牛每年三月中旬左右要从树内到树皮上产卵的时机,往古柏上打223乳剂,工人称为“封树”。
长沙市古树遭白蚁危害较严重,白蚁种类主要有散白蚁、土白蚁等,从根干部蛀食,发展到主侧枝,严重时植株死亡。
用白蚁诱杀剂防治效果较好,施药时间为5~9月份白蚁活动期。
天牛危害胡颓子、柚树、悬铃木、枫杨等;可采用毒扦、药剂灌注或人工钩除等方法。
松红蜡蚧危害雪松;红蜡蚧危害枸骨、桂花、香樟等;日本壶蚧危害广玉兰、香樟等。
松红蜡蚧、红蜡蚧防治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日本壶蚧防治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
喷施药剂可选择花保等无公害药剂,每隔7d喷药1次,连喷3~4次,药剂应喷洒均匀。
刺蛾类危害银杏、榆科植物,6~10月份幼虫危害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或灭幼脲等药剂,冬季除虫茧。
煤污病危害广玉兰、香樟、雪松等;首先控制蚧虫,防治方法同蚧虫。
1.5 修剪凡有利于古树名木正常生长和复壮为原则,对体现古树自然风貌的无危险枯枝应涂防腐剂后予以保留。
常绿树修剪通常在休眠期进行;落叶树修剪通常在落叶后与新梢萌动之前进行;易伤流、易流胶的树种枝条整理应避开生长季和落叶后伤流盛期。
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应在发现时及时整理。
对由病虫害引起的病虫枝也要及时进行修剪,防止病虫传播和蔓延。
夏季修剪时应对结实过多的枝条适当进行疏果、疏枝;对常绿树密集的枝条适当抽稀;对主干中有大空洞或生长于风口处的古树名木,应适当抽稀树冠。
短截切口必须靠节,剪、锯口应在剪口芽的反侧呈适度倾斜;剪锯切口必须保持平整,确保切口面不积水。
对直径大于3 cm的剪、锯口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涂抹伤口愈合剂,如波尔多液护创剂或羊毛脂。
2 特殊养护管理古树名木生长在不利的特殊环境,需作特殊养护,进行特殊处理时需由管理部门写出报告,待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施工全过程需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做好摄影或照像资料存档。
2.1 透气铺装人流密度过大及道路广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可在根系分布范围内(一般为树冠垂直投影外2m),进行透气铺装。
通气铺装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透水、透气性,应根据地面的抗压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抗压性材料。
透气铺装可采用倒梯形砖铺装、架空铺装等方法。
2.2 换土由于土质的变化,引起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对地下积水处如因地下工程漏水引起的,需找到漏点并堵住。
如因土质含建筑渣土而持水不足,应结合换土、清除渣土、混入适量壤土。
2.3 保护树皮严禁在树体上钉钉、缠绕铁丝、绳索、悬挂杂物或作为施工支撑点和固定物,严禁刻划树皮和攀折树枝,发现伤疤和树洞要及时修补。
对腐烂部位应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
2.4 树体保护加强树体保护,减少树体免遭外力损伤,这也是维持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尤其严禁在古树名木旁挖土、取石,搭建、堆废土垃圾和架线以及向树根周围泼生活、工业污水,因为这些因素很易造成树体倾翻、土壤污染而整株树木死亡。
2.5 树体支撑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或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他物支撑。
如北京故宫御花园的龙爪槐,皇极门内的古松均用棚架式支撑。
2.6 修补树洞古树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树干内部中空,形成树洞,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和贮存,缩短树体寿命。
补树洞是为了防止树洞继续扩大和发展。
其方法有三种。
(1)开放法,树洞不深或树洞过大都可以采用此法,方法是将洞内腐烂木质部彻底清除。
刮去洞口边缘的死组织,直至露出新的组织为止,用药剂消毒并涂防护剂。
(2)树洞经处理消毒后,在洞口表面钉上板条,以油灰和麻刀灰封闭(油灰是用生石灰和熟桐油以1∶0.35),再涂以白灰乳胶,颜料粉面,以增加美观,还可以在上面压树皮状纹或钉上一层真树皮。
(3)填充法,填充物最好是粗河砂和新鲜黄心土的混合物,消毒后填入树洞中,外观处理可参照上条。
2.7 设避雷针据调查空旷地带的高大古树大部分曾遭过雷击,严重影响树势,有的在雷击后因未采取补救措施甚至很快死亡。
所以,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
如果遭受雷击,应立即将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3 古树名木复壮总体要求衰弱、濒危的古树名木复壮,必须进行综合诊断分析,查明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详细分析地上、地下环境因子对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影响,并了解以往的管护情况和生长状况,查明衰弱、濒危原因,制定具体的保护复壮方案,并经专家组论证同意后,方可实施。
为了充分理解方案实施要求,尽量达到预期效果,并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档案,定期检查。
4 古树名木复壮技术4.1 地下立地条件改良地下立地条件改良复壮主要是对根系区土壤板结、根透气性差及营养元素不平衡进行改良,以达到增强树势,确保古树名木正常生长之目的。
据北京市园林科研所的研究采取了埋树条或埋树条与铺草皮和铺梯形砖相结合的措施。
4.1.1 埋条法(复壮沟)最常使用复壮沟技术复壮,方法简单,施工方便,效果较佳。
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1)挖复壮沟前应先确定古树根系分布区,并找到吸收根,在吸收根外侧挖复壮沟。
(2)复壮沟宜深80~100 cm,宽80~100 cm,长度和形状应根据地形、地势以及树木生长状况而定,填埋物为复壮基质及树枝。
(3)古树名木复壮基质宜采用松、栎树、槲树、杨树等的自然落叶,60%的腐熟落叶和40%半腐熟的落叶混合,并加入必要的营养元素,施入粉碎的麻酱渣和尿素,每沟施麻酱渣1 kg、尿素50 g 为了补充磷肥可放少量动物骨头和贝壳等物,配制而成。
(4)复壮用的树枝宜分为二层,每层厚10~20 cm,可用紫穗槐、杨树等枝条,截成40 cm长埋入地下。
(5)复壮沟应与通气管和渗水井相连,以利透气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