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

●什么是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指在合作互利之共同目标下,以平等地位的精神持续交往。

伙伴关系的基石是平等、合作、互利、依存。

●中国参与营造的伙伴关系可以划分成四个类型:●第一,战略伙伴关系。

这是指中美1997年10月决定建立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这种关系大致包括三层意思:其一,两国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其二,这种伙伴关系是建立在战略全局上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长期的,而不是权宜之计;其三,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更不是为了谋求霸权。

这是一种既非结盟又非敌对的合作关系。

●第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中俄决定建立这种伙伴关系。

1997年5月中法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1998年10月中英开始了两国“面向未来的全面伙伴关系”。

同年11月中日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伙伴关系”。

同年4月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决定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中国与这些大国建立的伙伴关系,虽然使用了不同的修饰语,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但又在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即中国与它们分别结成某种程度的战略平衡协作关系,旨在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抵销与牵制中美关系中的不和谐音。

●第三,睦邻伙伴关系。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旨在促进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共同发展,加强地区经济和安全问题的沟通与协调,因而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基础性伙伴关系。

这是指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

例如中国在1997年底与墨西哥决定建立的“跨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就属于这个类型。

●什么是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指在合作互利之共同目标下,以平等地位的精神持续交往。

伙伴关系的基石是平等、合作、互利、依存。

●中国参与营造的伙伴关系可以划分成四个类型:●第一,战略伙伴关系。

这是指中美1997年10月决定建立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这种关系大致包括三层意思:其一,两国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对手;其二,这种伙伴关系是建立在战略全局上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长期的,而不是权宜之计;其三,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更不是为了谋求霸权。

这是一种既非结盟又非敌对的合作关系。

●第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中俄决定建立这种伙伴关系。

1997年5月中法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1998年10月中英开始了两国“面向未来的全面伙伴关系”。

同年11月中日决定建立“面向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伙伴关系”。

同年4 月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决定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中国与这些大国建立的伙伴关系,虽然使用了不同的修饰语,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但又在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即中国与它们分别结成某种程度的战略平衡协作关系,旨在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抵销与牵制中美关系中的不和谐音。

●第三,睦邻伙伴关系。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旨在促进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共同发展,加强地区经济和安全问题的沟通与协调,因而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基础性伙伴关系。

这是指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

例如中国在1997年底与墨西哥决定建立的“跨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就属于这个类型。

伙伴关系被分为:合作伙伴、建设性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战略”意为共同讨论世界经济问题并在军事、战略方面合作以及国际舞台上展开合作。

“战略协作”指除战略合作的内容外,双方还将在军事、战略的技术方面协作互助。

“全面战略伙伴”:在战略的各个方面展开合作。

“合作”主要指经济某些方面的合作;“全面合作”指经济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指互不对立,并遵守“求同存异”原则,不攻击某个特定的第三国。

以中国建有伙伴关系的国家或组织,通常属于中国的邻国或者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

“建设性”或“创造性”伙伴关系意为:双方本为敌对阵营,但希望通过合作与沟通,增加互信与双赢,建设真正的伙伴关系。

虽然交关系的等级可以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亲疏的一个标准,但它也并不能准确地显示两个国家的真实关系。

与中国有血盟关系的国家:暂无(中韩建交前,朝鲜为中国唯一有血盟关系的国家,但由于中韩建交,中朝外交等级降低为传统友好合作关系)与中国有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缅甸、老挝、柬埔寨、朝鲜与中国有“伙伴关系”的国家: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南、巴基斯坦、法国、巴西、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意大利、西班牙、非盟、葡萄牙全面伙伴关系:英国、德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韩国、埃及、印度战略伙伴关系: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阿根廷、东盟、墨西哥、欧盟、南非、尼日利亚、加拿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克罗地亚、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秘鲁、智利、罗马尼亚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埃塞俄比亚合作伙伴关系: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波兰伙伴关系:阿尔巴尼亚、蒙古国与中国有睦邻友好关系的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文莱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国家战略性合作:菲律宾全面合作关系:澳大利亚与中国有其他的外交关系的国家: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战略互惠关系:日本伙伴关系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中国外交关系中的各种伙伴关系的名称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反映出它们在性质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战略型伙伴关系。

主要是指中俄、中法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国家具有较为相同的战略目标,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一致或相近的看法,双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许多领域(包括军事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不会受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

(2)、建设型伙伴关系。

主要指中国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建立的伙伴关系。

这些国家在战略上将中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明显的分歧,这些国家虽然有不同的战略目标,但是在维护全球稳定和地区安全方面,具有相同的利益,因此,它们必须与在国际事务中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协调和发展双边关系,为此,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求同存异,经过“建设性”过程,最终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

中国发展伙伴关系的主要背景包括:(1)、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要对话而非对抗,要合作而非冲突”是伙伴关系战略兴起的时代背景。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因素在国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国际竞争从军事对抗转向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为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3)、区域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必经阶段,它是地理邻近的国家利用地理优势开展区域内合作的国家关系现象。

在区域一体化组织内部,成员国可以较好地发展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

对中国来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对伙伴关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4)、国际关系的伙伴化。

全世界已经有近一半的国家宣布同别国建立或打算建立某种伙伴关系。

可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国家间关系正趋向伙伴化。

(5)、国内因素。

构筑伙伴关系是中国国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

当前,中国的目标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有利的国家环境和局面,而伙伴关系战略无疑是处理同其他国家间关系的最佳选择。

(6)、理论基础。

平等、合作、互利、依存是伙伴关系的基石,而这一点与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是相符合的。

伙伴关系的内容和特征: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以双方自愿为起点,以公开承诺为形成标志,以首脑外交为建立途径,以多层对话为合作机制。

中国积极营造的伙伴关系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提倡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协商,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坚持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对话,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

互不为敌,是伙伴关系建立和存在的前提。

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这是伙伴关系的基础。

双方各自有为寻求这种共同利益而进行合作的愿望,这是伙伴关系的动力。

中国与世界大国和地区建立的伙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友好协作、互不对抗;不针对、不损害第三国。

(2)、着眼大局,面向未来,不因分歧和矛盾影响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

(3)、推动以经济贸易、科技交流为重点的多领域合作。

(4)、建立以元首互访、总理会晤、热线联系等多方沟通协调机制,主张以协商和对话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存在的分歧和争端。

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是与集团或同盟关系、势力范围关系、争霸关系、大家庭关系、不结盟关系等迥然不同的新型国家间关系。

发展伙伴关系的意义:(1)、可以使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融入现行国际体制。

进一步树立负责任的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

(2)、有利于推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3)、建立伙伴关系,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中国发展和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