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目前在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形成建设和谐校园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互动,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稳定前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民心所向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全国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和前提,是国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坚持的正确路线,也是国家对全民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要求和希望,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高校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基地,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把构建和谐校园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构建和
谐校园文化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思想舆论环境。
1 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因此只有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才能使全校师生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高校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激励师生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具有实现可能的人生目标。
共同的理想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则是集中地代表了做为社会主体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
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只有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共同理想统一师生思想,使全体师生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同国家学校的发展建设联系起来,激发师生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特别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巩固与全党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使大学生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自觉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树立为之努力奋斗的信念,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引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振兴中华的一面旗帜。
改革是时代最重要的主题,改革强调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是时代的本质特征,创新强调开拓创造,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发明深化改革。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成为最鲜明、最突出的时代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当代青年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不屈不挠的名
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新中国浴血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树立广大青年学子强烈的名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建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认真分析国家建设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4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价值选择、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支撑和道德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把“八荣八耻”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恋爱婚姻家庭、共产主义道德等方方面面,引导和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处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社会急剧转型、思想空前活跃、观念复杂多样、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很好的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凝聚作用,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及任务,最终推动我国高校积极快速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育广,胡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7).
[2] 黄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教育管理,2008(8).
[3] 郭宇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求是,2007(17).
[4]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J].光明日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