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人道主义干涉_的国际法理论及其新发展_罗国强

_人道主义干涉_的国际法理论及其新发展_罗国强

论文 法学2006年第11期“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理论及其新发展○罗国强* 【内容摘要】 就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实在国际法而言,目前只有国际条约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国际习惯还没有形成.但从类似“保护的责任”这样的新视角中,可以发现一些“最低限度的一致”已经存在,那就是: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对人道主义的维护关系到国际和平与安全。

这些最低限度的一致正是实行人道主义干涉的前提所在。

在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激烈辩论与交锋中,一个重要的隐含成果,就是对上述前提的分享。

遗憾的是,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交锋的喧嚣,却忽视了这一隐含成果的存在。

而尽管“保护的责任”注意到并运用了这些“最低限度的一致”,但其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 人道主义干涉 国际法 保护的责任 最低限度的一致 人道主义干涉,是指某些国家或组织出于人道的目的,以强迫的方式干预另一个国家的事务,以便强迫或阻止该国从事某种行为。

“出于人道的目的”与“以强迫的方式干预一国事务”,乃是人道主义干涉的两大特点。

其中,所谓“强迫的方式”既包括武力手段,也包括非武力手段,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以强制的方式剥夺被干涉国对某些事项的控制权的行为。

①本文旨在对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晚近的新发展作一述评。

一、国际条约的规定《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第2条第4项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宪章》第2条第7项又规定,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在联合国的体制之下,只有通过安理会采取集体安全措施,才存在人道主义干涉的可能性。

而区域组织尽管被《宪章》第8章纳入到联合国维持和平与安全的世界体制之中,但它们只有在争端被提交安理会之前力求和平解决争端、在安理会的授权之下协助安理会实施强制行动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①詹宁斯和瓦茨举例说,干涉可以采取军事行动的形式,可以采取支持反对派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政治或经济压力的形式,只要能够达到必要的强制效果。

See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9th edition,Longman,1996,p.434.肯尼也认为,人道主义干涉包括武力与非武力两种形式。

See Simon Caney,Jus tice Beyond Bord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 s,2005,p.254.的权力。

因此,在条约法上,干涉,尤其是武力干涉,原则上是被禁止的,唯一的例外来自安理会的行动或授权。

那么,是否存在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习惯法呢?如果是,那么在条约法与习惯法的规定相互冲突时,应由何者优先呢?应该说,既然同为实在国际法,那么两者之间并没有效力高下之分。

但理论上,国际习惯约束所有的国际法主体,而国际条约仅约束成员国,这似乎意味着国际习惯效力范围更广。

然而,基于联合国的普遍性,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对《宪章》承担了条约义务,这种条约义务所具有的广泛性并不会比习惯法义务逊色多少;更何况,在实践中,由于国际条约更加明确、认定更容易,而国际习惯的认定很容易引发争议,故而国际社会往往倾向于搁置关于国际习惯认定的争议,而去适用国际条约。

二、关于国际习惯法的争论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国家与学者,包括我国绝大多数学者,①认为根本不存在关于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习惯法。

他们的理由是:首先,就“惯常行为”而言,当代不存在人道主义干涉的事例。

②仅依据一些模糊的事件就认为有关的习惯法已经改变,是过于乐观了。

③的确,当代的人道主义干涉行为,往往存在以人道之名谋私利之实的嫌疑,1999年北约对科索沃的军事行动就是明证。

其次,就“法律确信”而言,其条件还没有达到。

关于这一点,只要看一看众多国际社会主体的表态,就一目了然。

迄今为止,联合国大会已经通过了数个明确反对干涉行为的文件,主要包括1965年《不干涉宣言》、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1981年《不干涉宣言》等。

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反对人道主义干涉的④;而即便在赞同人道主义干涉的国家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⑤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国家和学者坚信,人道主义干涉已形成国际习惯法。

美国学者方庭尼认为,到一战之前,仅有少数学者反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虽然对于在何种条件下能够诉诸人道主义干涉、人道主义干涉应该采取何种手段存在明显分歧,但人道主义干涉原则本身已被广泛地接受为习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仍然存在的争议仅仅是对它的限制以及这种限制是否存在。

⑥特森提出,当且仅当人道主义干涉与保护国际人权相一致的时候,人道主义干涉是合法的。

⑦与①②③④⑤⑥⑦See Fernando R .Tes ón ,A Phil os ophy of International Law ,Westview Press ,1998,p .56.See L .Fonteyne ,The Cus 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Doctrine of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Its Current Validit y under the UN Charter ,California Western International Law J ournal ,Vol .4,1974,pp .223-236.2000年5月23日,英国众议院公布第四季外事委员会报告,报告指出,人道主义干涉原则在现行国际法上的基础至少是薄弱的,北约的行为在法律上也是有争议的。

See House of Commons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Fourth Report ,Kosovo ,Vol .I ,liii ,para .144,pp .cxi -c xii (para .23).1999年9月24日,77国集团在纽约举行外长会议,与会的132个国家共同作出部长宣言,宣称他们反对进行所谓“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这一权利在《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上都是没有基础的。

See Christopher Greenwood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NATO Intervention in Kos ovo ,ICLQ ,Vol .49,2000,pp .926-934.See Tho mas M .Franck ,Recours e to Force :State Action Against Threats and Armed Attacks ,Cambridge Univers ity Press ,2002,p .191.关于中国学者认为不存在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的论述,参见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13页;王虎华:《“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学批判》,《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杨泽伟:《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中的地位》,《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

然而也有的中国学者认为,可能存在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必要,因此要界定人道主义干涉并限制其使用条件,参见黄瑶:《人道主义干涉的路向》,载黄进、肖永平主编:《展望21世纪国际法的发展》,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7~170页。

之相呼应,很多国家和学者都主张人道主义干涉是合法的。

①尽管上述主张还不足以推翻反对的意见,但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就“惯常行为”而言,近代以来就不乏人道主义干涉的例子。

②到了现代,这种行为被联合国作为其集体安全体系的构成手段,安理会依据《宪章》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这就为一种集体的人道主义干涉提供了可能性。

③当然,在冷战期间,对于那些由个别国家在非联合国体制之下实施的、可能存在人道主义因素的干涉行为(其是否合法暂且不论),④干涉国并未主张自己是为了人道主义而干涉,国际社会也通常不认为是如此;而冷战结束后,类似的行为⑤却往往被霸权国家或其集团冠以“人道主义”的称号,这乃是有关的“惯常行为”构成因素中的硬伤。

⑥其次,就“法律确信”而言,国际法产生之初,“正义战争”一说盛行,表明在当时的实在国际法上,人道主义干涉、甚至武装干涉都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⑦近代以来,随着主权观念确立,不干涉原则产生,关于人道主义干涉是否合法的争论才开始产生,然而人道主义干涉并未被主权原则所吞噬。

⑧现代,绝对的主权观不再站得住脚,人权、人道主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尽管各国就“人权”、“人道主义”这些观念的内涵与适用范围存在争议,但至少它们不反对这些观念本身。

正如1991年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向联合国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如今,国际社会已经越发感觉到,不干涉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事务的原则,不能被视为大规模或成体系地侵犯人权行为的保护伞,而使得上述行为被豁免。

⑨可以看到,在人道主义干涉是否构成国际习惯法问题上,目前仍然是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兰祖克认为这一问题至多是处于一种含混不清且无法得出总结性的答案的状态, 10的确是不无道理的。

三、争辩中得出的“最低限度一致”成果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在实践中,每当涉及到有关的问题时,国际社会一直以来都倾向于求诸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10See Peter M alancz uk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and the Legitimacy of the Use of Force ,Het Spinhuis ,1993,p .11.R eport of the Secretary -General on the Work of the Organization ,UN Doc .GAOR ,46th Ses sion ,Supplement No .1(A /46/1),p .5.格雷指出,尽管这一原则具有与生俱来的模糊性且被赋予了多种形式,然而到19世纪末,多数学者都承认人道主义干涉权利的存在。

See Gray ,International La w and the Use of Force ,Oxford U niversit y Press ,2000,pp .26-42.正如劳特派特引格老秀斯的话所说:“对人类的暴行一开始,国内管辖的专属性就停止。

”See Lauterpacht ,The Grotian Tradi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J ohn Dunn edited ,Grotius ,Vol .1,An Elgar Reference Coll ection ,1997,p .411正如布朗利等人所指出的,个别国家以人道为依据使用武力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基本或根本没有得到权威学者和国家实践的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