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医学教育的学业评定体系
20XX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正式颁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对所有的医
学教育院校提出了培养过程、结果的基本要求,对规范我国医学教
育过程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以往学业评定体系的缺陷
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业评定偏重于课程理论考试,通常是一
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期终考试,这种考核形式的弊端在于:①考试
的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情况,考试过于注重
结果,不是过程性评价;②注重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弱化了基本技能
的考核,对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基本是一片空白,无法反映
学生沟通交流技能与职业价值观,无法反映批判性思维,不能真实
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生整个学习过
程是围绕“抄笔记、看笔记、背笔记”的学习模式进行,容易培养
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
随着《标准》的面世,对临床医学专业学
生的团队精神、法律观念、创新意识、分析批判能力、表达能力、
交流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等综合素质提出了
明确的要求。
为此,结合《标准》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对临床医学
本科专业的学业评定体系进行了探索。
2参照《标准》,建立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
参照标准,滨州医学院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全面评
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素质,形成了具有滨州医学院特色的,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于一体的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体系(如图1
所示)。
2.1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必修课多以
考试方式考核,选修课均采用考查形式考核。
考试课程由教务处统
一组织考试,考查课程由学院组织。
课程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
期末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由阶段性测评、计分作业、教学实践活
动等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一般由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验技能测试组成,多以闭卷考核形式完成。
2.2综合考试为促进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能力,学校组织了
分阶段综合考试,包括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临床理论综合考试、毕业考试。
综合考试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基础学院与临床医学院具
体负责。
2.3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实践能力评价分见习和实习两个阶段进行。
见习阶段主要通过临床课程中实践能力考核(病例分析,等)、
临床见习日志等形式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实习阶段通过学科出科
考试(理论+技能)、病例报告、实习鉴定等形式评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学业评价体系符合并强化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全面评价学
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
力及人际交流能力。
采用多种考试考核方法体现教学效果,强调理
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注重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课终考核相结合,逐步完善学业评定标准。
3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实践中的几个关键点
学业评价机制的改革至少需要时间、培训(需要培训相关人员,
安排和实施评价改革)和物质资源(必须有改革的制度与条件)三方面
的条件。
因此,学校必须提供动力支持和有利的环境。
3.1更新考核观念
3.1.1专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了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
的趋势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培训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
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专业认证专题报告”、“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及如何做好形成性评价”、“滨州医学院网络
试题库及在线考试系统情况简介”、“试题与试卷质量评价与分析”等专题讲座。
3.1.2建设网络学习平台为了方便校内和临床教学基地教学
管理人员和教师,将考试理论相关的讲座和文献制成网络视频、PPT
等放在教务处网站供大家学习。
3.1.3组织教师研讨会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会,为教师提供交
流平台,已开展过“试题库建设及在线考试经验交流会”、“如何
提高医学基础理论综合考试命题质量研讨会”、教师介绍经验、交
流学习、反思改进、共同提高。
3.1.4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提供机会外出学习,组织医
学基础课、临床课教师分批去多所知名医学院校学习交流。
3.2建设试题库及网络在线考试系统在地方医学院校测试、评
价及反馈中,由于在校生人数多,科学命题、准确阅卷工作是制约
学生自测、课程单元测试、期中考试的核心问题。
试题库及网络在
线考试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
滨州医学院建设的“滨州
医学院网络在线考试系统”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按照“客观
化结构”组成一套或几套试题,其命题范围、难度、题型基本一致。
学生在课后登陆系统自测,系统自动给出答案。
自测结束后,学生
能够看到自己的成绩及标准答案,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够,
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哪些题目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要教师帮助,达
到自我评估的目的。
3.3鼓励尝试并推广各种先进的考核方法学校在校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