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就业现状衡量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否成功,通过考察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能得到最真实的结果。

笔者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到设计公司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等手段,收集到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一般现状的大量信息,普遍情况是:就业率很高,但是工作现状却不容乐观。

毕业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往往只能进入一些中小型公司,甚至是皮包公司,会被大型公司以“缺乏经验”而拒之门外。

根据对设计公司的实地调研,很多大公司的人事主管表示,他们需要的“经验”并不是“已工作的时间“,而是”实际操作的经验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学生毕业后工作5年,但是在这5年里并没有实际接触和操作过很多工程案例,虽然已经有5年的工作时间,但大型公司同样不会录用他;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在毕业前完全没有工作过,但是其在校期间接触过很多工程实例,有着较长的实践时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使一天“工作经验”都没有,大型公司也同样会录用他。

很多毕业生在刚工作时都会遇到一个难题,在学校觉得上了不少课,结果公司里一经实战便觉得自己会的东西太少,做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做出来的设计往往太“概念化”,完全不知道是否有可行性,纯粹是纸上谈兵,设计理念、表现手段和实现手段等跟学校学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即使有些毕业生具备了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单子也往往签不下来,使得本来很好的设计被扼杀在概念阶段。

更有一些高校毕业生提出来在公司与高职毕业生相比较,严重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明显不如高职毕业生,而工作的开始阶段不需要太多的纯理论,更多需要实践,这就使得高校毕业又处于另一种尴尬局面。

以上种种情况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目标,而设计公司的工资制度一般都是底薪加提成制,底薪一般很低,设计师的主要收入一般都是靠项目的提成。

这就会使得高校毕业生入职初期只能拿到微薄的底薪,勉强满足一些日常的消费,更不用说去参加各种培训来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了,这必然使得毕业生在初入职阶段对行业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究其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在调研中大部分毕业生给出的答案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校的课堂教育与市场脱轨。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分析关于毕业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可以说是很不乐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学生自身存在部分原因,但是高校应该承担更大部分的责任。

首先,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点在高校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之间表现出很大差异性,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远远不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

纵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绝大部分都是一些纯理论课程,如设计史和设计概论等课程,并非这类课程不重要,但是纯理论课程设置的过多过早,其本身存就在两大不合理因素:第一,很多学生反映,特别是设计史和设计概论这两门课,在没有接触真正设计专业课程之前就学习这两门纯理论课程,学生表示过于抽象和枯燥,有听不懂和容易遗忘等问题;第二,过多的理论课程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想要把理论课程考好,就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背书”,从而忽略了实践课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跟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是不相符合的。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理论课程、表现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类,这三大类课程将决定一个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其教学改革应在一般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实行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质量的突破口就是合并高校与公司两大优势集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培养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高校;公司;一体化;市场需求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13-0124-03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课题(2012FSZJ06)作者简介:鲁超,男,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室内与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鲁超(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00)收稿日期:2012-11-8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2012年冬之卷第29卷第13期Win.2012Vol.29No.1312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

根据调查,很多学生反映理论课程的内容过于学术化,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不配合相关案例更是觉得很抽象,而且很多理论都是陈年旧理了,跟市场主流的理念和理论并不相符,总体来说课堂的理论教学略显过时。

表现课程一般分为手绘和软件两大类,这两大类的课堂教学目前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说手绘,手绘本身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型手绘,注重画面的表现力,另一类是实用型手绘,注重设计本身。

目前高校的手绘教学,大都是以表现为主,用尺规制图的原理去定透视,拿直尺画线稿,上色追求写实性。

并非此类手绘不好,而是此类手绘不实用,考研上派不上用场,在公司做设计时更排不上用场,之所以说派不上用场,主要是因为此类手绘绘制过程过于繁琐,绘制时间过长,缺乏实效性。

公司里真正需要的手绘是注重设计的实效型手绘,徒手绘制,讲究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设计意图表现出来,至于画面感是否够好则不是其关注重点。

再说说软件教学,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软件是CAD、3D和PS,这跟公司市场上的应用需求是基本符合的。

但是很多刚入职的毕业生会抱怨一个问题,感觉在学校学到的软件知识在公司里根本用不上,而公司需要的软件技术学校里并没有教。

比如,学校教CAD绘图通常用轴线绘制框架,而真正在做设计时一般都是量房之后画图,全部都是房间内的净尺寸,根本用不上轴线;学校教3D注重渲染效果,也就是追求真实,学生往往让电脑马不停蹄的工作一夜来完成一张图的渲染,而公司对效果图的要求并非如此。

公司最需要的是速度,有时宁可牺牲部分效果也要追求速度,这就让学生手足无措,一是不适应,二是本身并没有学过这部分技术。

软件课程的另一大弊病就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当市场上公司里用sketchup这个软件全面代替CAD和3D的时候,高校的软件课程并没有及时跟进,仍然沿用CAD和3D,这就让很多毕业生在做设计时遇到很大困难,新的软件和技术带来的是更多的效率,过时的软件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优势和先机。

有关实践课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材料和施工两门课程,正是这两门课决定了学生的初期实践能力。

材料课的教学一般还是安排在教室内,教师通过讲授和多媒体图片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貌似安排合理,但是很多毕业生都感慨:“初进公司一个月学到的材料知识比大学四年学到的还要多。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高校关于材料课的教学是否合理?首先,纯理论配合图片的教学方式,学生不接触实物,根本不能得到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其次,教科书里的材料都是最基本和已过时的材料,市场上最流行的材料并不在教学内容之列。

这就导致学生在入职初期做设计时不能做到胸有成竹,因为无材料设计的设计不是真正的设计。

施工工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理论加图片演示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认知,没有充分的工地实践是没法把施工工艺学好的。

除了以上三大类课程以外,“工程项目管理”和“谈客户技巧”是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的课程,这两项技能的缺失给初入职的毕业生同样带来很大困惑。

以上是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否合格其实也是值得考虑和深思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不同的只是身份发生了变化;另一类是研究生毕业后先在公司锻炼几年,然后再去高校做老师,这是由设计师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这类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他们能教给学生真正需要的专业知识,并能把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试问那些由学校直接到学校的教师,自己都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真的能把专业课程教好嘛?最后,在大量调研中,学生反映高校的实训基地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实践,学校由于资金、技术、教师自身能力等方面问题,导致实训基地没法在课程与公司之间架起桥梁,形同虚设。

三、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模式分析以上大致分析了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和高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是靠一般的教学改革能够简单解决的,在此笔者大胆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高校与公司合作,形成“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

所谓“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就是由高校和公司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把毕业生所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分类,根据高校和公司各自的优势来分别承担,让课堂延伸到高校以外,辐射到一线市场,努力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就要解决高校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以理论学术化为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而本科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直接为市场、为公司输送立马可用的专业型实践性人才。

因此笔者呼吁,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当适当减少课堂纯理论性教育,继续加强实践教育学习,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在教学改革中,理论教学主要还是由学校来承担,但是教学内容应当重市场需求而非学术化,高校本科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学者,理论教学始终由市场需求为导向,最好能让纯理论教学安排在后期教学,学生有了基础的实践经验之后再进行理论教学,这样更符合设计类专业理论学习的特点。

表现课程由高校和公司分别承担教学。

手绘分为两大类,表现型手绘由高校负债教学,主要绘画性和表现性;实用型手绘完全由公司一线设计师承担教学,让学生直接去公司学习,在工程案例中学习,学习实用型的设计手绘。

软件的应用教学可以完全由公司设计师承担,让学生能更快的上手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更高层次的技术,如软件的编程开发等可以由高校进行教学,为的是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

实践类的课125··程,如材料和施工,完全由公司和市场负责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在工程第一现场中学习,并亲自参与各个工种的施工。

工程项目管理和谈客户等也是完全由公司来培训教育,这本身就是公司培训新人的必备课程,也是学校课堂教育所不能胜任的。

另外,高校与公司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包括提升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让教师到公司设计一线去实践,甚至是任职,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清楚到底什么是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高校和公司实行一体化教学,那么高校就无需另外单独设置实训基地,公司和市场就是最好的实践载体,学生在公司在市场中能更好的去实践,既降低了高校的办学成本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