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告人简介:

报告人简介:

报告人简介:
1. 林汉明教授。

1981年至1987年期间于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生物学士及硕士学位,1992年取得美国西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生物技术学课程主任,1999/2000及2005/2006获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模范教师奖。

2001年起获选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至2011任副秘书长。

2008年开始兼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副主任。

2013年开始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主任。

林汉明教授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专家,在氮代谢和氮信号传导的相关研究中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论文 (发表在 Nature, PNAS, Ann Rev Plant Biol, Plant Cell, Plant J, Plant Physiol 等期刊) 。

他是证明代谢调控,谷氨酸受体和PII蛋白存在于植物中的最早发现者之一。

这些工作获得数项美国专利。

在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 (伙伴) 实验室,林教授负责组织一个综合研究计划,从优质种质资源中鉴定及发掘耐逆和抗病的关键基因。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所领导的课题组的研究成功获得5项美国专利。

这些研究发现分别发表在 J Biol Chem, New Phytol, Plant Cell Environ, Plant Cell Physiol, PLoS One, BMC Plant Biol 等期刊。

近来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大豆基因组研究项目,将三十一种大豆资源进行重测序,证明野生大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论文在Nature Genetics以封面形式发表。

2. 许浩霖教授。

2000年至2005年期间于香港大学攻读生物学士及硕士学位,2008年取得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博士学位。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成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及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的成员。

许浩霖助理教授是研究动物进化和microRNA的专家,在无脊椎动物的相关研究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 (分别发表在 PloS Biol, Mol Biol Evol, Nucleic Acids Res, EMBO Reports, BMC Biol, Genome Biol Evol 等期刊) 。

他是动物microRNA arms switching和microRNA bi-directional transcription的最早发现者之一。

3. 倪世明教授。

1984年至1986年期间于加拿大Waterloo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94年取得加拿大Alberta大学生化系博士学位。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兼任中医药真菌蛋白质组实验室主任,亦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及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的成员。

倪教授是蛋白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

他负责管理蛋白组学相关的研究设施(包括ESI,MALDI TOF/TOF mass spectrometer,双向电泳及多肽合成仪等)。

他主要从事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蛋白质/多肽结构功能,现代中医药及真菌和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共参与了包括SARS病毒的研究,T 细胞表面抗原的鉴定及其在宫颈癌疫苗开发中的作用,分子生物技术在医药植物及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和植物盐胁迫下总蛋白质组变化及组蛋白转录后修饰等在内的10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 (发表在 J Biol Chem,Mol Cell Proteom, Proteomics 等期刊)。

4. 陈廷峰教授。

1997年在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 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其后在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学习基因组学并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

2003至2007年之间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Francisco接受博士后训练,并以共同开发者身份发展了可作多用途基因组分析的单分子检测平台而获得1项美国专利。

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兼任香港生物信息学中心的联合主任。

并成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及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的成员。

在RNA, Bioinformatics, Caner Cell, Genome Biol, Genome Biol Evol, J Hepato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5. 钟思林教授。

1998年在吉林大学获生物化学学位, 2008年在英国Nottingham 大学获植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9年获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的支持下在法国Joseph Fourier 大学进修。

2009 年被人类前沿科学组织 (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 Organization) 评为Long-term Research Fellow在美国Cornell大学进修。

201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同年成为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伙伴实验室及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的成员。

自2008年起一直从事植物生理学,基因组学以及表观遗传学的研究。

参与完成西红柿、西瓜和奇异果
的基因组测序(分别发表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 及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近期发表的西红柿果实成熟受基因组甲基化调控的文章被评为Nature Biotechnology 2013年1月刊的封面文章。

6. Nacira Munoz 博士。

1985及2012年分别获得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自然和物理学院的生物学学士和生物科学博士。

2009年开始担任阿根廷国家农业科技研究院, 植物生理和遗传学研究所农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以及阿根廷科尔多瓦国立大学, 自然和物理学院助理教授。

2013年获得阿根廷政府资助, 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林汉明教授课题组担任为期两年的访问学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