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山州委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文山州委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文山州委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曾青松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到"互联网+"的新时代,党校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

特别是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指出“党校(行政学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

”加强党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还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建立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员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分析和服务,构建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推动党校各项工作的新型校园生态。

一、文山州委党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文山州委党校创建于1954年。

2006年文山行政专科学校更名为文山行政学院。

2007年3月文山社会主义学院成立,加挂牌子于文山州委党校。

2007年7月文山州民族干部学校并入文山州委党校。

2014年老山干部学院在文山州委党校挂牌成立,形成“两校三院”的办学格局。

文山州委党校目前使用的办公楼、大礼堂、教学楼等均为上世纪80—90年代所建,学校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一条网线进校园,教学管理靠QQ、微信加纸张的低水平状态。

授课过程虽然利用了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但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门户网站目前只是宣传信息的窗口。

学校的教学、科研、后勤的信息不同步,不能形成校园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筹管理。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近年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冰点状态,规划多次,但都没有得到实施,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的问题。

二是人才问题。

学校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缺乏受过专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也没有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架构的能力。

三是如果在基础设施没有建的情况下建设信息化,会导致二次重建浪费资金。

所以学校信息化建设一直处在冰冻状态。

二、智慧校园建设架构和应用前景智慧校园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授权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化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

集智能化感知、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智能化互动反馈、智能化数据分析、智能化视窗、物联等功能于一体。

来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校园服务、智慧信息交互等功能。

(一)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设计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包括基础设施、支撑平台、数据与资源、应用终端、安全保障体系几个部分组成。

1、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平台的基础设施保障,提供异构通信网络、广泛的物联感知和海量数据汇集存储,为智慧校园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包含网络设施、数据库和服务器等。

2、支撑平台是智慧校园云计算及其服务能力的核心,为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支撑平台和接口等功能单元。

3、数据与资源是智慧校园应用和服务的内容体现,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智慧校园的环境、资源、管理和服务等应用,为教职工和学员提供服务的数据库和资源库。

4、应用终端是教职工和学员访问的信息门户,通过各种浏览器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共享平台的服务和资源。

5、安全保障体系是贯穿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的安全保障系统。

包括系统安全和安全等级两部分。

(二)智慧校园的应用前景1、教学培训管理方面通过智慧校园管理系统能实现班级信息、教学计划、师资、排课、调课、讲义、教室、课程评价、现场教学、证书等各项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可以从班级建立开始,对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在组织员、教学计划、课程及授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等等管理方面进行操作。

把传统繁重的教务管理集成一体,减少了教务管理的重复操作,取消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

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挖掘,了解学员的知识层次、结构和知识需求,从而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课程,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2、学员管理方面学员通过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可以实现考勤、门禁、图书借阅、住宿、消费等等。

通过登录“智慧校园服务系统”可以获取学员须知、班级公告、课程表、教师信息、教学资源、课程评价、考勤查询、请假等等功能。

从而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平台,实现资源最大程度共享。

并通过系统跳转到数字图书浏览、教学视频学习、党校论坛交流等。

3、科研管理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借助“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从大量繁杂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通过系统可以实现科研计划、项目、进度、成果、经费、人员等诸多环节的管理,实现科研公告、科研人员基本信息、项目管理、成果管理、论文管理、奖励管理和表格下载与报表数据统计等功能。

4、后勤保障服务方面学员和教职工通过“智慧校园服务系统”能方便的享受后勤部门提供的服务,并能在系统中实现网上预订、服务介绍、评价反馈等等功能。

后勤部门能够通过系统实现校园安全监控、日常巡视、虚拟校园展示和车辆停放管理等功能。

并通过系统汇集和配置各项服务需求信息提供相应的服务事项。

5、领导决策管理方面“智慧校园管理系统”能够对后台收集到的学员活动记录、教学反馈记录等数据,对教学管理和培训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级别学员的行为、需求、反馈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产生对领导决策的参考,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制定更要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提高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智慧校园硬性环境建设智慧校园的硬性环境包括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

首先,硬件设备要不断提升和优化网络性能,建设校园全覆盖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和高标准的中心机房。

在办公楼、教学楼、学员公寓、图书馆、会议报告厅等安装智能终端设备,应用物联网实现对在校人员活动的智能感知监测和对设备网络控制。

建设云桌面来提供职工和学员使用,减少传统电脑台式机出现问题的弊端。

其次,应用软件系统方面。

目前智能手机普及,移动网络技术将软件应用更广泛化、复合化。

移动视频、移动论坛、移动阅读等网络应用无处不在。

加强移动网络应用开发,搭建移动网络平台,将各种移动应用镶嵌在智慧校园系统中来实现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丰富学习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党校管理模式。

三、智慧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一)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1、学习借鉴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几年智慧校园在省级党校和一些地区已建立并良好运行,通过学习借鉴,形成相对统一的建设模块和数据标准,让信息资源共享互通,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做到建了能用、好用、实用。

选择适合本地区党校的应用系统,建一个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的智慧校园。

2、做好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首先要统筹规划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要站在党校全局的高度,适应党校干部教育的发展,并能衔接信息技术的应用。

其次要“先急后缓”的原则,做到先基础、后应用有序地推进。

第三是建立健全评估体系。

如在资金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云计算虚拟服务器+集中式光纤存储的形式搭建数据中心,这样既可充分挖掘设备潜力,减少服务器数量,节约用电及维护成本,也能充分保障冗余和备份,大大降低后期扩容成本。

(二)强化经费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经费保障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必须条件,要着力解决好建设资金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不仅要争取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智慧校园建设经费投入的长期保障机制,还要把建设经费和运维经费列入党校经费预算。

同时,还要引入引入服务外包更能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弥补资金投入不足的短板。

其次,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专业化人才队伍是智慧校园实施者、运维者。

要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强化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同时增强教职工和学员的信息化意识,通过培训,使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教职工和学员在教学、科研、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智慧校园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三)映射县级党校同时发展数据党校1、智慧校园映射县级党校州委党校智慧校园建设,在规划中要有超前的设计思路,要兼顾到县级党校的未来发展和共同使用,既解决县委党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空白,又能统筹党校教学资源建设,打通智慧校园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例如,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地方党校建设的瓶颈。

所以州委党校建设图书管理系统时,一是连接省委党校图书数据库;二是购买相关数据公司的数学图书数据库;三是联合其他地州市党校的图书数字资源,对党校数据库用户建立定位链接,有效弥补党校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也解决县级党校图书馆资源的问题,还能够大大提高党校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保障能力。

2、发展数据党校教学资源是党校教学发展的支撑,智慧校园产生的数据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

智慧校园的建设重点是数据的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及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

统一数据的标准,让数据可以共享,只有这样,数据才是有用的、可用的活数据,而不是存储在数据库的僵尸数据。

因此,设计建设智慧校园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信息系统之间信息资源数据的共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数据共享,使有限的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党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按严格的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新信息技术优势,就一定能够建好智慧校园,为教职工和学员提供更好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

参考文献:[1]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_36342-2018).[2]地方党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刘巍田志超滕飞.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