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第三章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调节心血管、胃肠、免役、内分泌功能。
μ受体激动药——镇痛最强
κ受体——与内脏化学刺激疼痛有关;参与吗啡依赖
δ 受体——参与吗啡的镇痛
σ受体激动——幻觉、烦躁
阿片受体功能
OFQ——痛觉调制有双重作用 在脑内——痛觉过敏、异常疼痛 在脊髓——镇痛;参与吗啡和电针耐受 OFQ功能:参与痛觉调制、学习记忆、运
内源性阿片肽
亮啡肽——δ 受体内源性配体 强啡肽——κ受体内源性配体 内吗啡肽——μ受体内源性配体 σ受体内源性配体未明确 孤啡肽(OFQ)——孤儿阿片受体内源性
配体, OFQ与经典阿内阿片肽可能作为神经递 质、神经调质或神经激素
内阿片肽+阿片受体——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止泻药) 后来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东方 1803年 首次分离出mophine 1939年 人工合成哌替定 1943年 合成烯丙吗啡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发现:
1973年,提出存在阿片受体 1975年,从脑内分离出内源性配基; 1980年,人工合成许多阿片肽物质; 1993年,受体分子克隆成功; 1994年,克隆出孤儿受体ORL-R; 1995年,克隆出内源性配体孤啡肽FQ;
图片
吗 啡morphine
吗 啡 morphine
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基本骨架:氢化菲核
镇痛药分类
镇痛药:为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 择性减轻或缓解疼痛,对其它感觉无明显 影响,并保持意识清醒的药物。镇痛作用 强,用于剧痛。
阿片受体激动药:吗啡、可待因、哌替啶、 芬太尼、埃托啡、美沙酮
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丁丙诺啡 其他镇痛药:强痛定、曲马朵
镇痛药发展简史
公元前 古巴比伦人已知其精神作用 4000年前 古阿拉伯医生已用其治病
动调控
作用机制
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与不同部位 的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阿片肽发挥作用。
脑啡肽通过抑制脊髓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 物质→干扰痛觉冲动传入中枢
疼痛时,外周感觉神经的阿片受体上调, 内源性阿片肽可由免疫细胞释放,产生局 部镇痛。
作用机制
阿片类作用于阿片受体膜电位超极化 神经末梢的递质(P物质、Ach、NA、 DA等)释放减少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 产生各种效应
受体
作用
内源性配基 代表药物
脊髓以上镇痛、呼吸抑制 β-内啡肽 吗啡、 哌替啶
心率减慢、欣快感、依赖性
脊髓镇痛、镇静、缩瞳
轻度呼吸抑制
强啡肽
喷他佐新 丁丙诺啡
调控受体活性
亮啡肽

烦躁不安、瞳孔散大、幻觉、 ?
喷他佐辛
兴奋、呼吸和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阿片受体命名
1996年国际药理学联合会(IUPHAR)提出, 受体按其内源性配基命名,并按通过克隆化 和氨基酸序列证实其存在的时间顺序用数字 角码表示。
性质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诊断未明 的疼痛不宜先用药物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贻 误诊断。对于诊断清楚的疼痛,也应合理用药。
疼痛分类
按痛觉的发生部位 ,可分为: 躯体痛somatic pain
快痛(剧痛)——定位精确、发生快短 慢痛(钝痛)——定位不精、发生慢长
内脏痛visceral pain 神经痛neuropathic pain
IUPHAR命名 药理学命名 分子生物学命名 内源性配基
OP1

DOR
脑啡肽
OP2

KOR
强啡肽
OP3

MOR β-内啡肽
内源性阿片肽
内源性阿片肽:作用与阿片生物碱相似的肽类 主要有:脑啡肽、β-内啡肽、强啡肽、亮 啡肽、内吗啡肽 在脑内分布与阿片受体一致,与阿片受体 结合产生吗啡样作用,可被纳洛酮拮抗。 各种内阿片肽对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亲和 力不同
与疼痛有关的递质
快递质:Glu
释放后仅局限于突出间隙内 作用的发生和消除均很快
慢递质:神经肽类,如SP
释放后扩散同时影响多个神经元的兴奋性 而使疼痛信号扩散
作用缓慢、持久
缓解疼痛的药物分类
广义镇痛药: 镇痛药:又称“阿片类镇痛药”、“麻醉性 镇痛药”、“成瘾性镇痛药”、“中枢性镇 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局麻药 部分抗抑郁药 对某些特殊疼痛状态有效的药物(卡马西平)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而不均匀, 主要分为 μ、κ、δ 及 σ 型 脊髓胶质区、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内
侧、中缝核、边缘系统、蓝斑核、纹状体、 下丘脑——均有高密度的阿片受体 孤儿阿片受体:一种新型的与阿片受体结构 类似,但功能特性不同的阿片样受体,与经 典阿片受体的各种配体结合能力均很弱
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的分布: 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 质 ——与疼痛有关 边缘系统、蓝斑核——与情绪及精神活动有关 中脑盖前核——与缩瞳有关; 孤束核——与咳嗽反射、呼吸中枢、中枢交感 张力血压有关(↓) 脑干极后区、迷走神经背核———胃肠活动
阿片受体分型:、 、、
第三章
阿片类镇痛药及其拮抗药
(Analgesics)
第一节 概述
疼痛是一种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
产生的痛苦感觉,为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产 生的一种防御反应,伴有紧张、不安的主观感 觉。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而且可引起生理功 能紊乱,甚至休克。是一种主观感受。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特异性症状,疼痛的部位,
阿片类作用于CNS阿片受体,抑制P物质 的释放,产生镇痛作用。
痛觉传导及阿片类的镇痛作用

脊髓接

受神经 元
P物质 脑啡肽
脊髓后根 痛觉传入 神经元
脊髓中 间神经

【作用机制】
第二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指主要作用于μ受体的激动药,典型代 表——吗啡,临床麻醉应用最广泛的— —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麻醉性镇痛药主 要指此类。 特点:
镇痛作用强大, 反复应用易成瘾, 呼吸抑制。
需按《麻醉药物管理条例》严加管理。
阿片
阿片源于希腊文opium------意为“浆 汁”, 指罂粟果实浆汁的干燥物,内 含20多种生物碱中,仅有吗啡、可待因、 罂粟碱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成份: • 菲类: 吗啡(10%)-----镇痛 • 异喹啉类:罂粟碱-----平滑肌解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