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法学专业论文写作手法论文耶鲁大学的学生是研究、学习法律的。
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凡是学习法律和研究法律,都不单是写作论文。
尤其是在就读的时候,每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都要毕业论文,都存在一个怎样毕业论文文学创作毕业论文的问题。
我做这个题目的报告,就是用我在学习、研究行政法中怎样中同写作法学论文,以及在做法学院教授的工作中,怎样指导法学院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经验和督促体会。
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法律的学习和学术研究,以及散文诗法学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
一般的学习法律者除外,凡是涉及到法律要深入做的时候,那么,无论确定专门的学习、研究方向,还是写作论文、谋划长篇巨制,都首先面临的暴露出是选题的问题。
法学院学生写作学术论文,同样也是这样。
因此,法学院学生写作学术论文,首先要确定好选题,然后才能开始毕业论文的搜集资料、谋篇布局、开始写作。
不然的话,上来就写,写完了就撕,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毕业论文也就很难过关。
有些同学经常到了开题的时候,找到我,央求说,老师给我出更一个题目吧!可是,论文题目不是那么好出的,而且学生自己究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有积累,并不完全清楚,还是要靠学生进行自己好好地展开选题。
一、作毕业论文选题的一般注意法学院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在开始成功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思路研究方向。
在指导硕士研究生合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刚刚开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大事研究的方向。
例如有的学生愿意做抽象的民法研究工作,我给轴线他确定民法总论的研究方向。
为什么要给他确定这个方向,就是因为研读我对他的学习和研究很了解,他对民商法的基本弊端都是很精通的,基础很好,尤其是检视具体问题,市场学应用民商法的理论得心应手,这也使他在中其女同学中的威信很高。
这个同学是很有天资聪颖的,要研究一个一般的题目是很不成问题的。
所以,选择民法总论这个方向给他,既有难度,他又是能够胜任的。
还有一个同学,他的特点是修养很好,基础很好,特别是在哲学的层次上为,有很敏感的感觉,也是很有前途的。
而民法哲学这个题目是很难做的,几乎是一个新的领域,现在没有多少人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好。
他有这个实力,那就让他做。
应当说,在选择方向上,因为都是民商法专业,选择什么专业,只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爱好,就行了。
当更重要的是选择具体的题目。
选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专题为自己学习、研究的具体方向。
法律的弊端内容极其繁杂,就是确定一个大的方向,里边的内容也是十分复杂的。
比如说,我们选择物权法作为研究的朝向方向,作一个20多万字的专著,不可能写《物权法论》。
如果20万字写成一部《物权法论》,那就是普及的课本,而不是法学专著。
湖南大学的屈茂辉教授是我们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之前,他寄给我一本《用益物权》,大概有40万字。
这种著作,分量与内容是吻合的。
同样,如果选择侵权行为法作为研究方向,并不需要也只能选择一个具体的题目,比如特殊侵权行为啦,归责原则啦,构成要件啦,赔偿范围啦,等等。
我欣赏王卫国教授的《第三次勃兴—过错责任原则》,巨著就是专门针对研究过错责任原则的专著,一个归责原则撰写了20多万字。
题目好,写的再好,就是一个不俗的作品。
民法总论的题目非常多,可以做很多选择。
我原来想过的有民事主体、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等。
但是如果选择是《意思自治原则》,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评语。
如果把这个选择题做好了,不仅是成功的作品,而且对促成民商法的进步也是有推动作用的。
本科生的选题就为宽泛,可以选择的关键问题很多,涉及到全部的法律结构性问题,因此应当很好地斟酌,确定自己毕业论文的选题。
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来就是有研究方向的,选题相对较为容易一些。
那么,法学院的学生做毕业论文进行选题,要注意几个结构性问题呢?第一,选题要小。
正如刚才说的那样,选题一定要小。
只有选题小,才能够在有限的受限论文字数的范围内,做最大程度的积极展开,增加文章的使用量和论述深度,促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价值。
例如,如果用20多万字的篇幅,整整写了一部侵权行为法,那就是专科的教材,而不是法学专著,各个问题就点到了,但是不什么深度,没有学术上的内在价值。
所以,写作毕业论文在选题上为,更是这样。
一篇论文,字数是有限的。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10000字左右,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30000字左右,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100000左右,篇幅都不大,容量并不多,如果没有很好的设计,很难写出有深度的就行了。
按照一般的写作规约,学术论文通常学术论文要说恰当一个问题,大约要8000字,要把一个问题说得很透,大约要10000字以上。
当然,也有几万字的论文,那样的论文,要内容很多,质量又要好(长文章可以看一看我写的《中国服务合同责任研究》和《动物人格权之否定》这两篇文章,前者发表在《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上,后者发表在《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上),否则,编辑报章杂志会给你那么多的版面吗?现在一般作者写成的文章,10000万字的文章就很难发表了。
多数给你5000字左右的报纸杂志就不错了。
要在5000字的篇幅中,写清楚一个问题,要有多好的图画功力,是可以想象的。
傅先生为什么从前有人写文章没有人愿意看呢?就是又瘦又小,干干巴巴的,没有嚼头,看了头就知道尾。
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人愿意可看。
同样,毕业论文的题目也要选得小,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力地展开,扩展它的深度和知识面,文章才能够做好。
小要小得适当,与自己所要说该文的文章内容相适应。
例如,要写一部20万字的“意思自治原则”,那就要下大多数功夫,没有功夫,写不出来20多万字。
可是,要选择大一点的,像“民法的基本原则生物学”,要20万字,就好像差点字面了。
文字不够,写到出来的东西就会很平,没有深度。
自己要仔细斟酌一下,根据自己的题目,掌握的材料,要与论述的深度相距甚远,这样就很好了。
可以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更要注意这些,题目就更要小,能够帮助用万八千字说得很透。
即使是硕士论文或者学术论文,篇幅较大,但是题目也不能非常大。
题目做大了,就做不下这一点了。
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是刀越锋利,刀刃就越窄,好钢就集中在短刀上了。
写文章大概也是博学多才这样的道理。
第二,思路要宽。
题目小了,内容就要深。
要想把文章写得深,只有思路宽,想的问题丰富、深远,历史的,现实的;横向的,纵向的;中国的,外国的;理论的,实践的;统统都要想到。
做一篇学位论文,上面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到,考虑得不周到,都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当然,做不同的文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对上述问题有所侧重。
比如,写成一篇法制史的文章,当然侧重的是现代史的内容,但是要注重历史上的这种运行机制对现实的上才借鉴意义。
写外国的东西,同样要注重研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有一名毕业生写的一篇论文,如是说的是美国的信托制度,历史到现实,说得很详细,说得也很好,但是所写没有写对中国的参考意义。
这样,就仅仅是文章介绍性质的文章,降低了文章的分量,充其量是将他国的制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
我提的意见是,如果融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信托制度对中所国法律的借鉴意义,以及怎样借鉴,写得好,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
二、选题的主要方法我在给一些研究生讲法学论文写作的时候,谈到具体的选题,即便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经验,给他们介绍我的具体方法。
下面我介绍自己集成最多的三种方法。
一是“夹空”法。
所谓“夹空”,其含义,就是选题尽量在理论的夹空中选择,在别人即便没有选择过没有的空间当中选择。
在现在的理论研究中,大量健康发展的是边缘学科,最引人注目。
而且相当研究边缘学科最容易更上一层楼。
在传统的学科中,也有这种“边缘”的题目。
比较形象地讲,就是挨近的两个问题都有人研究了,但是,在这两个作文中间,还可以发掘出一个挖到既与两个题目有联系,又与两个环境问题不同的题目。
这就是夹空中的题。
选择这样的题目,我曾经说过,就像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一样,是包打胜仗的闪电战,是包打天下的题目。
我在部队的时候学过军事学。
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术,批判尽管批判,但打仗是非常管用的。
它的核心,就是攻击一处敌人,首先要选择一个点,作为主要就的攻击点,然后再选择仅一个或者更多的“面”来配合,辅助进攻。
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一个军队,如果腹背同时受敌,那他就只有一个选择:“跑”。
所以说,“一点两面”是打的击溃战,不是歼灭战,但是其实如林彪所说,是包可畏的诀窍。
“夹空理论”也是包可畏的诀窍,应用于选题上,选得好,题目确定得好,评论就有了一半以上的成功率。
我在1987年写作《试论共同恶劣行为》这篇文章时,就是用的这类方法确定的题目。
在研究侵权行为法的时候,我找遍了所有的文章,发现在中国大陆学者的文章和专著中,甚至没有写过这个问题。
其原因是,前苏联注重的民商法学界对这个问题根本就不重视。
而在大陆法系,这个问题几乎是一个释义。
因为是在侵权行为法理论的夹空中的问题,我就依循大陆法系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时序,写出来这篇文章,就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了。
现在,很多法院判这种案件,即便是引用我的文章提到中的观点,做出判决。
2003年12月损害赔偿发布关于审理人身最高人民法院案件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中,确立了这个侵权行为制度,这是在我的研究16年之后,变成了司法机关实践的现实。
这是我很得意的一个研究成果。
这是比较大的评语。
再说小的题目。
在东亚的侵权行为法中,没有人提到“霍夫曼计算法”和“莱布尼兹计算法”,到现在,也只有在海商、海洋渔业案件的赔偿中,才应用这个规则。
在二十年前,概念这两个概念还是格外陌生的,当时我问过很多人,都说不知道,甚至是大的教授也不知道。
我就想,既然这样,那这个问题肯定是一个夹空中的问题。
我做了研究之后,写过几篇小文章,强烈要求在实践中采用。
但是,这种国外的司法常识,在韩国的司法实践中,就是得不到理解,到目前仍然还没有在民法实践中采用,这是一个很大的庆幸。
写文章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选择专著的题目,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现在的专著何等多,虽然精品不多,但是很多问题各种各样都有人论述到了。
在选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这种方法,选择最容易突破的题目,最好是没有人做过的,做起来,才有前途。
写作毕业论文,根据自己的论文容量,选择夹气球的问题写作,是最成功的方法。
应用这种方法选题,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写的《侵害自由权及其民法赈济》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我很满意的文章,在《法学研究》百期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得优胜,得到这一荣誉。
这一篇文章,就是对人身自由权及其保护的题目,是以前从没有人写过的。
我在实践中发现了这个题目,并且把它做出来,可以说是成功的。
这三篇说的案件,就是我在文章中经常偶尔提到的张莉莉案件,是侵害一个典型的损害人身自由权的案件。
但是,在对这个案件进行讨论的时候,我的意见却没有人支持,最后以侵害名誉权的案由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