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研究现状
日本稻田秸秆还田量几乎占100%
近年来,欧洲、美国、中国、印度等也通过政策、
法律等手段来促进作物秸秆还田以提升土壤肥力、
增加农业固碳减排和减少秸秆燃烧对大气的污染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我国秸秆直接还田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 代(秸秆粉碎、田间堆置、腐熟还田)
80年代末期,随着水土资源危机和秸秆焚烧问题 的扩大,秸秆还田的研究又引起广泛重视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加拿大和美国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
代初,最先倡导了秸秆留茬还田、少耕和免耕技术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肥料工业学会
(IFA)、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相继提出 “土壤养分综合管理”理念,提出综合利用作物秸 秆资源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春玉米与单季稻连作田,利用青玉米秸秆全量翻
压还田,对水稻增产显著;秸秆还田和施氮水平可
提高氮肥利用率( 李玮,2015)
提出基于氮肥激发的秸秆深埋还田技术可以显著
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微生物生物 量碳、氮,提高冬小麦产量(赵金花,2016)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进行地膜覆盖,增加玉米根
生物量,增加了有机碳的归还量 (王永鹏,2014)
半干旱区秸秆全方位深松、粉碎还田比现行耕法产
量提高8.27%和13.59 %,破碎秸秆 1200 kg / 667 m2
处理效果明显
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腐熟剂模式最佳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秸秆还田技术对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改 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土壤,增加土壤微生物活 性,提高农作物增产的潜力,防止农田土壤沙化和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90年代末,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取得重大突 破,北方粮田秸秆还田得到大面积推广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随着“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
开展,有关秸秆还田技术机理、模式及配套农艺措 施、机械设备等得到了深入研究
2006年以来,我国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土壤有机
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曾希柏 等,2014)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目前我国秸秆还田方式主要是粉碎翻压、整秆覆 盖、堆沤粗肥、焚烧炭化、过腹还田,秸秆还田 量占总量30%左右
在机耕旋埋、养分释放规律、有毒物质减排以及 肥料减量化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物理与生物相 结合、农机与农艺结合已经成为秸秆还田的发展 趋势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 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促进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美国、加拿大等国实行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
秸秆68%被机械深翻还田 (高旺盛,2011)
美国提出作物秸秆管理系统, 秸秆还田量占秸秆生
产量的2/3
加拿大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属于机械化耕作技术之一Biblioteka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英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则略高于美国,还田秸秆占
其秸秆生产量的73%(刘起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