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探究
摘要:词汇记忆策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认知心理学的构建理论和记忆心理学的组块理论视阈下,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包括组块联想策略、构词法策略、关键词法策略、归纳演绎法策略和语义联想策略等。
关键词: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探究
一、组块构建记忆策略的理论
1.构建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对新信息的接受(学习)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阶段,即选择环境中自己感兴趣的特定信息,并把它贮存到大脑中,形成短时记忆;第二阶段是习得阶段,即学习者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第三阶段为构建阶段,即学习者努力在贮存于短时记忆中的各种信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借助大脑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来帮助理解和巩固新获得的信息,并对新信息进行加工;第四阶段是综合阶段,即把在短时记忆中建立了联系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中,并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以刺激长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选择和习得决定学习数量的多少,而构建和综合决定着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及其学习质量的优劣。
外语词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新信息的输入(input)和重新组织(organization)的过程。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显然要对新知识的吸收产生影响,因而产生一系列的重组。
如何重组或者进行何种形式的构建制约着词汇学习效率及熟练掌握词汇的程度。
可见,构建是词汇记忆策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组块
组块是指人们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使之成为自己非常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是信息立体记忆的支点。
组块在记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扩容性,即短时记忆信息可以通过加大每个组块的容量而得到扩充和提高;第二,差异性,即组块内部组织水平不同,或对信息再编码的方式不同,则相应的组块所包含的信息量也不同。
根据个人的经验把记忆材料中孤立的信息进行重组以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称为“组块条理化”。
组块条理化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重组或再编码,是对信息的构建和综合的过程。
人们利用贮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构成人们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组块,即意义组块。
意义组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体的知识经验和客观刺激材料的特征。
组块条理化是记忆活动中最重要、最一般的方法,它能把较小的记忆信息整理成较大的记忆单元从而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效果。
因此,组块条理化是提高短时记忆的有效途径,并能有效地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二、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1.组块联想策略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有机地联系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联想既然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联想反应的事物(组块)的不同关系,联想可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
简单联想是指时间上、空间上的就近联想、特征相反的对比联想和性质类似的相似联想。
复杂联想是指以事物(组块)之间的部分与整体以及因果关系等为媒介的意义联想。
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对熟悉的事物(组块)容易记忆,而对不熟悉的事物(组块)的记忆则要经过长时间的回忆,甚至要经过信息的重组才能形成(短时)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生词spleen(脾)时,我们就会就近联想到Heart(心),liver(肝),lung(肺),kidney(肾),heart,liver,lung 这三个词汇已经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了长时记忆,而kidney(肾)这个单词还处于“中时记忆”阶段,经过这次的有机联想,kidney(肾)这个单词也逐渐转化为长时记忆。
这样,把spleen这个孤立的信息(单词)和heart,liver,lungkidney进行重组形成一个组块,spleen就不再是孤立的信息,而是与healt,liver,lung,kidney 构成了人体内部的“五脏”组块——心、肝、肺、肾、脾。
而组块中的长时记忆反过来又不断地刺激短时记忆(spleen),很快,spleen即由短时记忆逐渐转化为“中时记忆”,最后转化为长时记忆。
这样,我们便完成了把一个新的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思维过程。
由于联想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不会因为一个组块记忆(回忆)的完成而终止,由此而引发的便是对体外“五官”组块的有机联想——ears,eyes,mouth,nose and tongue,随后便是对人体各部位组块的有机联想——head,face,neck,chest,arm,knee,leg,hand,foot。
由以spleen为支点的人体内“五脏”词汇组块联想到“五官”词汇组块,再到人体各部位词汇组块的联想,构成了一条有效的记忆锁链。
由组块联想建立起来的有效联想锁链能把几乎处于“遗忘边缘”的长时记忆得以“复活”,大大提高了对相关信息(词汇)的记忆效率。
2.构词法策略
英语词汇总量上百万,但就其基本构词成分而言是有限的。
因此,英语学习者如果掌握了基本的英语构词知识,不但可以比较快捷地记住新词,巩固旧词,而且还可以通过推理思维,化不知为知,将有限的词汇知识转化为无限的生成新词的能力。
这样,词汇记忆就由简单的机械记忆发展为理性的总体心理活动,这对于记忆生词,扩大词汇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able(能干的)—ably(能干地)—abllity(能力)—enable(使能够)—disable(使无能)—disabled(无能的、残废的)—disabiiity(无能)—inability(无能)。
在以上的八个词汇中,able是它们的基本构词成分即词根。
通过对形容词able的七个派生词的研究,我们发现:1)在部分形容词前加前缀en,就可以得到其相应的动词形式,如large—enlarge,sure—ensure,rich—enrich等。
2)以ble结尾的大多数形容词,把ble改为bility,即可得到其相应的名词形式,如possible—possibility,flexible—flexibility,responsible—responsibility等。
在部分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前加前缀dis,表示“否定”、“相反”、“分离”等,如appear—disappear,close—disclose,belief—disbelief 等。
3)在部分形容词以及由该形容词派生而来的单词前加前缀in,构成了与其
相应的意义相反的新的形容词及其派生词,表示“不、无、非”,如active一inactive,correct—incorrect等。
3.关键词法策略
关键词法是指使用声音(读音)和视觉想象的方法。
关键词法是中西语言文化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的产物。
它包含两个步骤:1)选择一个在发音方面与要学习的英语词汇(目的词)相似的母语词汇(关键词)。
2)在目的词与关键词之间建立想象链。
实践证明,使用关键词法策略能够使英语学习者对生词进行深加工和记忆,比较容易形成长时记忆。
例如,shampoo—香波,engine—引擎,radar—雷达,hacker—黑客,motor—马达,AIDS—艾滋(病),Gobi—戈壁,copy—拷贝,wok—锅(广东话),morgage—按揭(广东话),typhoon—台风,coolle—苦力,tycoon—大款,mistress—小蜜,shock—休克,humor—幽默,Viagra—伟哥(药),clone—克隆,gene—基因,salad—色拉,system—系统,media—媒体,cocaine—可卡因,bowling—保龄(球),series—系列,pudding—布丁,tire—(轮)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断深入,关键词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终被国人所接受。
这些词汇一旦被载入词典,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记忆英语词汇将会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