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举例:O2、CO2 、NH3
特点: ①顺浓度差 ②不消耗透性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二)、易化扩散
概念: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脂蛋白 帮助下
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类型: 载体运输
通道运输 电压门控 化学门控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糖 类物质。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的基本内容是:
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
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胰岛素和一些细胞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当受体与相应的化学信号结合时,可直 接激活蛋白激酶
引起受体自身的酪氨酸磷酸化和胞内蛋 白质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并由此实现 细胞外信号对细胞功能的调节。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需由细胞提供能量 逆电-化学势差
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大
不需外部能量 顺电-化学势差 使膜两侧浓度差更小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四)入 胞 和 出 胞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分为三类: ① 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②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③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每类都通过各自不同的细胞信号分子完成信号转导。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意义:
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
②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人细胞内,对维持细 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
③钠泵活动能使钠钾离子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转运,因而 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是细胞内外Na+和K+等 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移动的能量来源。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由膜受体-G-蛋白-膜效应器酶组成的 跨膜信号传递系统和第二信使类物质的生成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第二信使学说
G蛋白-GDP 第一信使+R
G蛋白-GTP
效应器酶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蛋白激酶 及其他
第二信使
细胞功能改变
第二信使前体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三)主动转动
概念: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 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 侧的过程。
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二者区别: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能量 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 特点:
耗能并逆电-化学差进行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原 发 性 主 动 转 运 示 意 图
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示意图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门控离子通道分为三类: 1. 电压门控通道:在膜去极化到一定电位时开放,如神
经元上的Na+ 通道;
2. 化学门控通道:受膜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影响而开 放,这类化学物质(配基)主要来自细胞外液,如激 素、递质等;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骨骼肌细胞收缩功能: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本章要求
掌握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形式和特点; 2.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转运机制; 3.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4.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 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形式及特点; 6.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耦联物质。
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二、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细胞外
细胞内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载体方式: 通道方式: 3、主动转运: 4、团块物质: 出胞: 入胞: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一)、单纯扩散
概念: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 制参与。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继 发 性 主 动 转 运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
简称钠泵,也称Na+-K+依赖 式ATP。 作用: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 下逆浓浓度差将细胞内的3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 的2个K+移入膜内,因而保持 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 不均衡离子分布 。
1 第一信使:激素、递质等 2 效应器酶:腺苷酸环化酶、磷酯酶C等 3 第二信使:cAMP、IP3、DG
①受体-G蛋白-AC途径: cAMP ② 受体-G蛋白-PLC途径: IP3、DG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①受体-G蛋白-AC途径
② 受体-G蛋白-PLC途径
磷脂酰二磷酸肌醇 三磷酸肌醇 二酰甘油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由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受体:细胞中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 特异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结构。
受体本质:蛋白质或酶 受体特征: ①特异性
②饱和性 ③可逆性
3. 机械门控通道:当膜的局部受牵拉变形时被激活,如 触觉的神经末梢、听觉的毛细胞等都存在这类通道。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易化扩散的影响因素
①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和电位差
②膜上载体的数量或通道开放的数量
易化扩散特点:
① 特异性 (载体) 、 (通道) ② 饱和现象 ③ 竞争性抑制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生理学 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原理
(一)由离子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
1、化学门控通道或配体门控通道:由化学物质控制通道的 开关: (递质、 激素等) 例:终板膜化学门控通道
2、门控通道:由跨膜电位大小控制通道的开关。 例:钠通道, 跨膜电位控制
3、机械门控通道: 例:听觉毛细胞
(二)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