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设计的细节与改进策略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石。

具体到音乐学科,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音乐活动的设计等。

用一句话归纳,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相互匹配。

然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诸如:教学目标空泛,针对性弱;教学内容走马观花,重点不突出;忽视学情分析,教学脱离实际;教学预设过多,无事动态生成;注重教师行为,缺乏学法指导等。

实践证明,这些细节问题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阻碍了生本理念的有效践行。

课件,教学设计的改进是音乐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问题表现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的诸多细节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目标的缺失——只知有教材,不知有课程许多教师拿到教材,思考最多的是怎么教、怎么学,却很少思考教什么、学什么。

具体表现为:①教学目标空泛。

一位教师在《火车开啦》的教学目标中写道:“通过学唱歌曲,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将学段目标当做课时目标,既难以操作,也难以测量。

②过分依赖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背景资料与参考意见,但有的教师过于依赖,离开了教师用书便无从备课,更将教师用书的各单元教学目标直接引用为课时目标,忽视了对目标的分解,其结果是课时目标导向不明,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③三维目标缺乏有机整合。

三维目标指的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三者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可以说每一个教学目标均涵盖了三个维度。

然而在一些教案中我们经常出现把课时目标肢解为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与方法目标,将“三维目标”理解成“三类目标”,这其实是对音乐课程目标的极大误解。

2、主题的缺失——只知有教师,不知有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体现以生为本,这已成为很多教师的共识。

但在实践中,我们依然看到,“教”服务于“学”的观念并未落实,具体表现为:①教学目标的表述以教师为行为主体。

常见的表述如“培养学生……”“让学生……”“激发学生……”等等,反映了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

“教”与“学”相比较,前者明显占了上风。

②忽略学情,重点把握不当。

3、方法的缺失——只知有预设,不知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一对共同体。

教学需要精心预设,更需要精彩生成。

然而现实中的课堂还存在“做课”现象。

具体表现为:①预设过多,缺乏弹性。

这一现象尤其表现在各类公开课上,许多教师采用“一课两案”的方法,一份教案展示给听课教师,留给自己的教案则通篇都是老师的话,详尽的无懈可击。

学生的感受、体验及参与都是教师预料中的产物,音乐表现与创造更无从谈起。

②注重流程,无视生成。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面对学生对的不同见解,面对预设外的不同声音,教师往往视而不见,错失生成教学资源的良机。

③注重教法,忽视学法。

众所周知,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过分“热烈”,过于注重音乐活动的设计,却忽略了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忽视了对音乐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因而缺乏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审美,导致教学走向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二、改进策略1、目标导学——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在目标表述中把握三个要素。

一是行为主体学生化。

二是行为动词具体化。

如能够、学会比较、知道、了解、掌握等等。

三是行为条件情境化。

例如,某教室为歌曲《采山》设计的教学目标:①学唱歌曲《采山》,学会用歌声表达情感、表现音乐,并从中体会“采山“劳动带来的快乐;②在音乐情境中学会用短促、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为歌曲配上伴唱;③通过律动,在熟悉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十六分音符。

该目标表述简明有序,主体统一,行为可测,围绕歌曲学习,融合三维目标,富有音乐性和针对性,较好地体现了上述三要素。

2、内容激学——教材与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分析与学情分析是教学准备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与起点。

尤其应重视的是,有效地音乐学习过程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感受、体验音乐,自然表现音乐乃至创造音乐,获得自我认同感的过程。

3、方法促学——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保障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生在音乐感受、体验、表现、创造的过程中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以达到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合理运用,使之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选择教学方法时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体现音乐音乐性。

二是体现问题意识。

要重视以问题引领学习,设计有针对性与梯度感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与音乐活动。

例如,在歌曲《踩雨》的教学中,教师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设计了分别演唱“快乐的雨”、“温柔的雨”、“调皮的雨”的过程:用“沙”、“嗒”等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快乐的雨”;边画旋律边用“噜”模唱“温柔的雨”;通过寻找相似的旋律自主唱“调皮的雨”。

学生在三种不同情境的雨的感受与想象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进而借助形象的图形谱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变化与情绪变化。

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诗意,学生唱得主动并饱含感情,教学成效明显。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陕西安康市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彭堂红有效的教学目标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效果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就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1.课程标准是设计教学目标的指南针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

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对学生的培养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了依据。

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2.教材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的奠基石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读教材,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单元内容在整册教科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编者编写这一单元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这是编者的意图,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统筹兼颐。

3.学情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要素学生的学情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过高,易造成教学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易使教学滞后,低水平重复。

所以,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用教”。

教学目标的定位,都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上来。

因此,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怎样规范表述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要具有渐进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

所以,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目标应体现“三维”的融合,循存渐进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后,有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会把三维目标分幵来写。

这给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因为这三部分的界限并不明显。

基于此,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与以前的课标相比,新课标强调了三者的相互融合。

这说明三维目标是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的。

机械地把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科学的。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切忌一味地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而泛泛而谈。

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说:“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要落实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全部落实。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

”2.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指向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到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让、使、引导、培养、组织”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教学目标中。

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学目标为:(1)运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七个生字,积累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描写花的句子。

(2)根据单元导读提示和课后思考题自学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3> 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点拨,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奇丽的景色与独特的风俗,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俗的特点的。

这样的教学目标相对集中,表述清楚明白,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要学到什么程度。

3.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的,可观察、可检测的。

常用“认识、会写、默写、说出、列举、辨认、归纳、概括、复述、背诵、理解、体会、感受、分享、关注”等表现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便于检测和调控,有利干课价教学效果。

例如<忆江南》、《渔歌子》两首词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集中在这三点:(1)借助文中的注音体会词的节奏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词句,熟练背诵《忆江南》和《渔歌子》;(2)参考文中的注释、插图以及课外补充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词的意思;(3)凭借词中描写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词的意境。

这样表述,不但指明了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条件。

总之,我们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学目标装在心里,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