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侦察机和战斗机的发展看美国军事战略转变U-2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制造,属于高空间谍侦察机。
自1955年8月4日首飞后,U-2一直是美国空军和中央情报局用来窥探对手机密情报的重要“谍眼”。
公开资料显示,U-2侦察机长15.11米,高3.86米,翼展24.38米,由于飞机外表为了避免反射阳光而涂成黑色,因此也被称为“黑寡妇”。
U-2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大展弦比中单翼,细长的机身内装有一台推力为48.9千牛的发动机,可确保其飞上2.5万米的平流层,飞行员也因此需要穿着类似宇航服的减压服。
为了提升整体性能,U-2的机身全都采用金属薄蒙皮结构,这使得该机十分脆弱,一旦地对空导弹在U-2附近爆炸,其产生的气浪就能导致飞机坠落。
随着地对空导弹技术的发展,U-2的侦察任务已变得越来越危险,有过在前苏联和中国上空被击落的教训后,美军逐步用侦察卫星代替了U-2的工作。
不过,“9·11”事件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让U-2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美军发现,U-2侦察机在2.1万米高度飞行时,它的高清晰照相机可以发现阿富汗干燥泥路的细微变化,由此找到塔利班经常在泥路上埋设的路边炸弹。
防务专业人员称:“U-2的优势在于它上面有飞行员可以对他所看到的东西和照相设备所产生的图像作出反应。
”正是凭着过硬的侦察优势,U-2才得以为美军效力半个多世纪。
无奈让位“全球鹰”与之相比,驾驭“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则舒服得多,操作手只需要在指挥中心向“全球鹰”发出命令即可。
此外,“全球鹰”的续航时间也长于U-2。
美国空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功能部经理里克·托马斯表示,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有能力接手U-2此前执行的任务.“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国诺斯罗谱·格鲁曼公司研制的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
“全球鹰”相貌不凡,看起来很像一头虎鲸,翼展35.4米,长13.5米,最大飞行速度644千米/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9850米,最大起飞重量11622千克。
它身体庞大、双翼直挺,翼展超过波音747飞机,球状机头将直径达1.2米的雷达天线隐藏了起来。
“全球鹰”机载燃料超过7吨,最大航程达25945千米,自主飞行时间长达41小时,可以完成跨洲际飞行,可在距发射区5500千米的目标区上空停留24小时进行连续侦察监视(U-2侦察机在目标上空仅能停留10小时)。
“全球鹰”飞行控制系统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可自动完成从起飞到着陆的整个飞行过程。
通过使用一个卫星链路(Ku或UHF波段),自动将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数据发送到任务控制单元。
“全球鹰”最大的优点是,它能与现有的联合部署智能支援系统(JDISS)和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联结,图像能直接而实时地传送给指挥官使用,用于指示目标、预警快速攻击与再攻击、战斗评估。
RQ-4A型还可以适应陆海空军不同的通信控制系统,既可进行宽带卫星通信,又可进行视距数据传输通信。
另外机上装有备份的数据链。
在2001年4月22日进行的试验中,“全球鹰”直接将雷达图像传送到美陆军战术情报系统和美海军“乔治·华盛顿”航空母舰上的海军终端,又横跨大西洋到葡萄牙侦察欧洲大陆及马德拉群岛上的目标,这些图像均通过设在英国的联合分析中心传送到北约的大西洋最高司令部,经过处理后的情报又传给战区指挥员,供随后的两栖登陆演习使用。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共损失了38架飞机。
此次伊拉克战争之前,美军对伊军的防空力量忧心忡忡。
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飞机损失,美军使用了“全球鹰”进行全天候侦察。
据报道,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全球鹰”执行了15次飞行任务,提供了4800幅图像。
美空军利用“全球鹰”提供的目标图像情报,摧毁了伊拉克13个地空导弹连、50个地空导弹发射器、70辆地空导弹运输车、300个地空导弹箱和300辆坦克(占伊拉克已知坦克的38%)。
用于摧毁伊拉克防空系统的时间敏感目标数据中,55%是由“全球鹰”无人机提供的。
“全球鹰”在伊拉克战争中首次用来为F/A-18C战斗机传递数据,攻击伊拉克导弹系统。
在一次交火中,“全球鹰”无人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提示机上的AAQ-16电光/红外传感器对准伊军隐蔽的导弹发射架;数据通过卫星数据链路传到地面控制站,在传递给美国海军的F/A-18C战斗机之前进行分析和压缩,F/A-18C利用这一信息瞄准并摧毁在桥下的伊拉克导弹系统。
从观察、探测到发射导弹摧毁目标所用的时间仅为20分钟,大大提高了打击力度前面是侦察机下面介绍一下战斗机SR-71的研制始美空军和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于1959年开始实施的OXCART计划。
该计划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能够在20000米以上高空进行高速拦截的战斗机。
1962年,该计划的第一架试验机A-11试飞,为了掩人耳目,该机对外宣传时使用YF-12战斗机这一称谓。
经过对A-11及后来加装的火控、武器系统的大量试飞验证,美军认为这一战斗机技术不够成熟,放弃了计划。
但A-11的优秀性能使得美军决定将其改进型作为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使用,这就成就了SR-71。
而A-11上的火控、武器系统也为后来海军F-14战斗机的研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A-11与后来的SR-71外观上主要的区别是边条与机头雷达罩之间有一个切口,而SR-71则没有。
SR-71上有两名成员:飞行员和系统操作手。
座舱呈纵列式。
由于SR-71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超出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两名成员必须穿着全密封的飞行服,看上去外观与宇航员类似。
SR-71上装有先进的电子和光学侦察设备,一小时内它能完成对面积达32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的光学摄影侦察任务。
形象的说,它只需要6分钟就可以拍摄得到覆盖整个意大利的高清晰度照片。
侦察照相机均装在导轨上,摄影时向后运动,使得相机相对于地面静止。
被捕食者赶超“捕食者”无人机曾被亲切地称为“只不过是安装了Austrian 赛车引擎的滑翔机。
”“捕食者”在1995年正式投入作战使用。
从那时以后,“捕食者”就不断增加新的能力,这些能力使最初设计该无人机的人感到惊奇。
由位于圣地亚哥的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设计的“捕食者”无人机已经服役16年了。
对于“捕食者”无人机的命名过去几经改变,但其原型叫做“RQ-1”;后来的武装化的“捕食者”无人机叫做“MQ-1”。
三类人在推动“捕食者”无人机拥有完成多任务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无人机拥有完成多任务的能力为其增加了激光指示器,以及“地狱火”(Hell fire)导弹一个典型的“捕食者”系统包括四架无人机,一个地面控制系统和一个“特洛伊精神II”数据分送系统。
无人机本身的续航时间高达40小时,巡航速度126千米/小时。
飞机本身装备了UHF和VHF无线电台,以及作用距离270千米的C波段视距内数据链。
机上用于监视侦察的有效载荷为204千克。
机上的两色DLTV光学摄影机采用了955mm可变焦镜头。
高分辨率的前视红外系统有6个可调焦距,最小为19mm,最大560mm。
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合成孔径雷达为“捕食者”提供了全天候监视能力,分辨率达到了0.3米精度。
其他可选的载荷可按具体任务调整,包括激光指示和测距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和运动目标指示器。
无人驾驶机逞威阿富汗战场!美军在对阿富汗的“持久自由“军事行动中使用了“全球鹰”无人驾驶飞机,战争的需要促使军方加强对系统的研究,实战中的经验教训也为“全球鹰”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
无人驾驶侦察机——其中包括美国空军的“捕食者”——发挥了出乎预料的作用。
它们用一系列的摄像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行动传到设在沙特阿拉伯和五角大楼的指挥部,指挥部可据此下令立即对他们实施空中打击。
此外,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架‘掠夺者’无人驾驶飞机2002年2月4日袭击了阿富汗南部地区,一名藏匿在那里的‘基地’组织高级将领被打死。
特别是当它成功摧毁喀布尔的一处恐怖基地之后。
无人驾驶间谍飞机“掠夺者”RQ-1无人机曾经风光一时,迅速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明星”。
五角大楼现已在2003年的预算中拨出11亿美元,比原计划增加了近1.5亿美元,加速开发“捕食者”、“全球鹰”及其他几种型号的无人驾驶飞机.。
美军将会更宠爱无人机!无人机的历史,从靶机开始,之后逐步使用无人机完成侦察、监视等任务。
无人机真正投入实战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
未来的侦察机会不会全面地走向无人化呢?至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不会再开发象 U-2 和 SR-71 那样的有人高侦察机那样昂贵的产品,而战略侦察任务也在 70 年代之后完全被侦察卫星独揽。
以战斗机或攻击机加装侦察吊舱是一种流行趋势,自 70 年代美国海军给 F-14 挂装 TARPS 以来已有很多国家效仿。
而监视机则由 E-8 那样的大型有人机和“全球鹰”、GNAT-750 等无人机并行使用为主,有人机也可兼任无人机的信息中转站。
近距离的搜索任务已经被无人机包揽大半,发达国家正在致力于小型化无人机,以期装备到步兵小分队之中并和单兵接收机或先进的头盔接收组件配套使用。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大量使用了无人机。
今后无人机将更多地担负进攻任务,成为陆海空军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人机将成为美军在未来战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为了应付 21世纪的全球突发事件。
美空军希望无人机可以高效率地执行压制敌方防空力量和对地攻击任务。
由此研制X-45无人作战飞机。
专家断言,未来战争中,无人作战将会成为有人作战的重要补充!美国军队的总司令,布什总统2001年5月25日在美国海军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的发言详细阐述了转型的任务,并强调了信息技术的能动作用。
他说:“……我们必须利用战争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来建设我们的军队,使我们能用我们重新定义的战争方式来维护和平。
我将致力于建设一支主要用机动性和快速性而不是规模和人数来衡量实力的未来军队,建设一支更易于部署和保障的军队,建设一支更依赖于隐身技术,精确武器和信息技术的的军队。
”美国国防部在所提出的《四年防务评审报告》中使用了关于“军事转型”和“现代化”的定义,所批准给出的两个定义分别是:军事转型:发展并部署能给我们军队带来革命性优势或非对称优势的战斗能力。
现代化:逐步更换设备,武器系统和设施,以便维持或提高战斗能力,改良设施,或降低作战成本。
自布什入主白宫后,即开始了新世纪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进程。
其中重要一环,选定强硬派人物拉姆斯菲尔德为国防部长,启动了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第三次全面军事评估。
布什2001年1月20日就职后,就一直强调美国将建立一支“无可匹敌”的国防力量。
为此,他要求国防部长拉姆斯在五角大楼倡导“新军事革命”的战略家马歇尔的主持下,共组成了18个评估小组进行评估,这一评估旨在调整美国的军队,以对付21世纪“新的威胁”,并以此为依据向国会提出了2002年的国防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