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古典史学

西方古典史学

、西方古典史学本文由hattie132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西方的史学传统与史学思想古典时期h1幻灯片 1 h1 此处狭义的"古典史学"在希腊指的是公元前五世纪至前四世纪的史学,在罗马指的是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史学.ht, 2004-10-28第一节,西方古典史学的起源黑格尔认为,西方传统史学按观察历史的方法可分为: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 哲学的历史. 西方古典史学主要指古希腊史学和古罗马史学,基本属于黑格尔所说的原始的历史.①历史与回忆关系密切,是回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记录者记录亲眼看见的行动, 事变和情况,这些行动,事变和情况与记录者精神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 ②严格的强调过去③连续的时间框架,明白的空间④记录真实人物的真实活动⑤记录中有对消失环节的揭示与解释.第二节,古代希腊史学1,古希腊史学总述2,古希腊史学概况3,希罗多德与《历史》,希罗多德与《历史》4,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史学总述古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祥地.西方古典史学肇始于古希腊人的天才创造.先是"史学之父" 肇始于古希腊人的天才创造.先是"史学之父" 希罗多德为西方史学的奠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其后修昔底德的努力,为后世的西方史学确立了一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西方史学的范型,西方古典史学因希腊历史学家的卓越成就而显示出夺目的光彩,古希腊史学既是西方史学的源头, 也是西方古典史学的核心.古希腊史学概况1,古希腊史学渊源—史诗,古希腊史学渊源—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在处理方法上,史诗重视对事务原因的追求;在写作态度上,史诗对于希腊人的敌人持客观态度,这种态度是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在叙述对象上,史诗描述的是人事和人性.2,古希腊史学的萌芽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对于史学有巨大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普罗太戈拉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普罗太戈拉斯: 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本原论. 形式: 摒弃韵文,采用散文体散文纪事家出现"史话家"希罗多德与《历史》希罗多德与《历史》1,生平简介希罗多德(Herodotus, 希罗多德(Herodotus, 前484~前425年) "史学之父" 史学之父""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爱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中之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亚的国度里长大的,可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他使图里奥伊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希罗多德的墓铭2,《历史》(《希波战争史》,九卷)内容: 公元前6—5世纪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全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3,希罗多德对西方史学的贡献①开创了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开创了新的历史编纂体例——历史叙述体特点:灵活,纪事系统连续,叙事生动有趣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意义:西方历史著作的通用体裁为西方后世的历史叙述体著作奠定了基础②史料ⅰ取材广泛,史料充实——充分利用各种文献资料, ——充分利用各种文献资料, 史诗,档案,碑铭,前辈著作——亲身采访,实地调查——亲身采访,实地调查ⅱ辨别史料真伪:历史批判方法"人们虽然如此说,但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 人们虽然如此说,但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 "这可能是真的" 这可能是真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有其事" "我的职责是把我所听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虽然我并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 我并没有任何义务来相信每一件事情" "我的规则是我不管人们告诉我什么,我都把它记录下来." 它记录下来."在他看来,判断什么历史事件发生,怎么发生是不可能的.但是, 在他看来,判断什么历史事件发生,怎么发生是不可能的.但是,纪录这一事件在世界中所引起的回荡,则是历史学家的责任.所以, 录这一事件在世界中所引起的回荡,则是历史学家的责任.所以, 他是一个"没有承诺的观察者" 不来断定具体事件的真实性, 他是一个"没有承诺的观察者",不来断定具体事件的真实性, 而是要纪录历史事件在各种各样的历史观察者的脑子里是如何活着的.对于道听途说,他常常巨细无遗地纪录. 着的.对于道听途说,他常常巨细无遗地纪录.他认为历史学家并不能确定这些庞杂的纪录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 并不能确定这些庞杂的纪录那些重要,那些不重要.这就象一些城市过去享尽荣耀,现在却淹没无闻, 城市过去享尽荣耀,现在却淹没无闻,而一些过去无足轻重的聚现在却成为世界重镇一样,非人的智慧所能把握. 落,现在却成为世界重镇一样,非人的智慧所能把握.历史的真事件的轻重,需要时间来显现. 实,事件的轻重,需要时间来显现.③史学思想历史观: 神命观: 神疾观: "神不允许过分高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 存在,这乃是上天的意旨." 人命观: 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拯救希腊的是人而非神" 拯救希腊的是人而非神"历史性质:对历史学的认识"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里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使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他们的光彩, 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来." ——《历史》——《历史》开篇史学的基本任务:真实记载过去,正确理解过去历史研究对象:人类的功业第一位为西方史学进行理性总结的人书写范围:眼光投向希腊以外的世界:西亚,北非,黑海沿岸, 地中海沿岸"希罗多德把历史提到更高的和更值得尊重的阶段:他决定写关于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的事情,但是他在自己的叙述中把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欧罗巴和亚细亚的都结合在一起." 各样的故事,欧罗巴和亚细亚的都结合在一起." ——卢里叶《希罗多德论》——卢里叶《希罗多德论》一部上古的"世界史" 一部上古的"世界史"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生平简介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前Thucydides约前460—396) 460—前396) 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 亲自参加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结束后根据亲身经历撰写《据亲身经历撰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罗奔尼撒战争史》.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内容:共8 卷记载伯罗奔尼撒战争对立双方的正面军事冲突,战争状态进入"和平时期" 事冲突,战争状态进入"和平时期"的暗中较量以及同盟国之间的勾心斗角,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地位: 一部政治军事史,代表着西方古典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3,修昔底德的史学成就①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的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认为我的书作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群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的." 只想迎合群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的."采取严肃的态度和求真的原则,注重收集史料, 特别是第一手原始资料. 提出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重视辨析和考证.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力图使著作能够提供给人可借鉴的材料.②史实叙事艺术客观,冷静,生动,真实. 体例: 采用历史叙述体,把编年与记事相结合.把希罗多德草创的体例趋于完善.③客观主义态度尽量在书写时不参杂个人立场,不相信有立场的人口述的历史.④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ⅰ人本主义史观: 人本主义史观: 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的状态分离出来,认为历史成败兴衰由人事决定.ⅱ力图揭示历史事件的真正因果关系:注重探讨历史事件的物质原因,对重大历史事件能做出比较深刻的分析.修昔底德把人性解释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使人本史观达到顶点.ⅲ试图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成因: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第一个意识到经济因素会对历史进程发生影响的历史学家.论证了政治兴衰,军事成败都与经济有关.修昔底德史学成就的影响: 修昔底德的求真精神和记载政治史为主要内容的编写体例,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仿与遵循的史学传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修昔底德的史学标志着西方军事政治史传统确立,这种史学范型的奠立对西方史学发生了深刻影响.第三节,古罗马史学1,古罗马史学概况2,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史学及主要史家3,奥古斯都时代史学及史家古罗马史学概况(继承古希腊→拉丁史学发展→(继承古希腊→拉丁史学发展→奥古斯都时代) 罗马城邦文明→城邦文明→帝国文化最显著特征: 外显:罗马政体和法律(实体) ①政治文化内部:民族精神②广采博收(伊达拉里亚文化→(伊达拉里亚文化→希腊文化从文化主体上说)2,希腊化和罗马时代的史学波里比阿Ⅰ,生平简介波里比阿Polybius(前204—122),著有《波里比阿Polybius(前204—前122),著有《通史》(《罗马史》). 罗马史》Ⅱ,史学思想和理论:①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 §历史的本质:对人们过去活动的记录和解释目的:实现真实的记载和为需要的人提供经验教训和行动指南§论述真实对史学的重要意义,重视史学具有的社会价值"在历史作品中,真实应当是凌驾一切的." ——波里比阿§归纳出得到真实的方法:对于史料的来源,他把直接观察,直接经验作为第一手最可靠的资料, 注重实地考察,利用文献资料;尽量收集史料; 探索世界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原因的真实性.②历史的发展观——政体循环论他认为,一国政治制度的优劣是该国能否强盛,赢得战争的决定因素之一.政体循环论是形而上的,思想构造出来的,而不是说总结经验来的客观事实. 政体是人造的,也会因人的存在而延缓衰败或加速进步或保持长久. ③英雄史观④写作风格文风简朴,为深化主题文字平直对一般读者缺乏吸引力.Ⅲ地位: 波里比阿是希腊时代的最后一位也是罗马时代第一位伟大的历史家,对后来罗马史学有直接影响.波里比阿的史学体现了古希腊史学传统,尤其是成功地发展了修昔底德史学的基本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是希腊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普鲁塔克(Plutarch) 普鲁塔克(Plutarch)Ⅰ代表作: 《传记集》传记集》Ⅱ史学思想: 认为历史是为了道德的完善而对过去人们所创造的世界进行的专心致志的观察和欣赏,旨在揭示人生的复杂性,为读者提供正反面的人生经验,树立做人的榜样. Ⅲ史学方法: 史学方法: 体例开创了历史传记体的先河;西方第一个自觉明确地提出并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的史家;第一个明确提出历史研究的精神或心理分析方法.3,拉丁史学及代表史家恺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44 年) 恺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前古罗马三大史学家: 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 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一译萨鲁斯特, 公元前84——前34年) 公元前84——前34年) 李维(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 李维(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 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55——120年) 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55——120年) 塔西佗塔西佗(Publius 塔西佗(Publius Cornelius Tacitus, 55~120 A.D.) A.D.)Ⅰ代表作:《关于雄辩术的对话》关于雄辩术的对话》《阿格利可拉传》阿格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罗马69~96) 历史》(罗马69~96) 《编年史》(罗马14~68) 编年史》(罗马14~68)Ⅱ塔西佗的思想恩格斯指出,塔西佗是罗马旧贵族共和派的最后一位代表.虽然它有鲜明的立场,爱憎分明,但是他仍然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史学家.迄今为止,塔西佗的历史著作仍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2,史学思想, (1)提出历史条件的变革引起人们行为的变革的理论在塔西佗看来,罗马演说术的败落不是一些人所说的道德和美学的原因,而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演说家对话录》) (2)反暴政的立场"惩罚暴君的鞭子" ——普希金"塔西佗!别对我谈这个散布耸人听闻的流言骗子,他就会诽谤君主" ——拿破仑(3)治史标准以一种"超然"的客观态度, "不应存个人爱憎之见" 来完成这一历史使命(4) 史料方面: 态度认真不随意轻信剪裁叙述中自然道明事件原委(5)历史作用:教喻功能李维李维(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 李维(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 Ⅰ代表作:《自建城以来》编年和记事的结合,注意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Ⅱ史学思想: 1.道德之训诫功能的强化. 李维认为旧罗马向新罗马转变的主要根源是道德的变化.李维担心的是道德的堕落.2.文化因素的重视在他的书中能感觉到有一种接近于波里比阿的深沉的动机,即不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还有探讨和说明罗马人曾经是怎样的民族,具有怎样的令人尊敬也令人生畏的道德财富,这一切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这样一些考虑,实际上的落点是在解释现代. 3,写作目的,动机,背景: 强烈的旧贵族共和情绪4,体例: 完善了编年体史书体例,文风典雅,简洁,有力5,写作态度: 态度严谨,力求记实6,历史观: 李维眼中的历史的决定因素不止是道德,在道德之上,还包括神灵和命运这类常见的超人的力量,他强调宗教的作用. 7,缺陷和不足: 在对待史料的态度上,他却未能作足够的考证辨伪卢基阿努斯代表作: 《怎样写历史》,专门史学理论著作的出现怎样写历史》史学成就: ①本质特征——求真①本质特征——求真——"历史家唯一的事就是按原样讲述原事." 历史家唯一的事就是按原样讲述原事." "真实是历史的本质." 真实是历史的本质." ②历史学家的素质——客观性②历史学家的素质——客观性历史学家应是没有祖国的③历史的价值经世致用——人性不变道德教育美学愉悦——可以存在,但是在保证客观的前提下,不应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④历史研究法——写作技巧布局——美观雅致,匀称和谐,犹如雕塑表述——平稳而不失思想尖锐第四节,讨论——西方古典史学的特色? 第四节,讨论——西方古典史学的特色?古典史学两大特征:人本主义实质主义本章复习思考题试论西方古典史学的主要特点简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及地位简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成就试论古希腊人本主义对史学发展的影响简述古罗马史学成就和特点评李维的史学思想和方法评塔西佗在罗马史学史上的地位参考书郭小凌编著,《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郭小凌编著,《西方史学史》大学出版社,1995. 大学出版社,1995. 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出版社,1999. 出版社,1999. 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海书店出版社,1999. 海书店出版社,1999. 周兵,《西方古典修辞学与史学——以修周兵,《西方古典修辞学与史学——以修昔底德为例》昔底德为例》,《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2004年3月.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