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与地位第三章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第四章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第五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象第六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第七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第八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第九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第十章思想政治课与时事教育第十一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指导第十二章思想政治课成绩考核第十三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第十四章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修养第一章绪论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第一、关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外关系与特点第二、关于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关于教学方法第四、关于备课过程第五、关于教学效果检查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关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论基础2.关于思想政治课形式的理论基础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1.非课程教育实践2.社会实践三、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意义首先,就是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需要其次,就是提高思想政治课质量的需要再次,就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需要四、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方法1.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2.具体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思考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就是什么?简述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有什么意义怎样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第二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任务与地位第一节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实质就是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对她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一、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三、坚持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统一第二节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武装学生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第三节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一、思想政治课就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二、思想政治课就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部分三、思想政治课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思考题:简析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就是什么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就是什么?第三章思想政治课设置与教学大纲第一节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建立与发展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破坏三、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第二节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一、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的要求二、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三、从学生特点与实际水平出发的要求四、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的要求第三节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一、规定基本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二、规定处理教学内容的原则三、规定教学内容要点思考题:我国思想政治课的设置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设置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就是什么?简述教学大纲的内容第四章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第一节教科书的功能与要求一、教科书的多种功能1.实现教育任务的有效工具2.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3.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4.教育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二、教科书的“三性‘要求1.科学性2.思想性3.可接受性第二节初中学段各年级教科书的结构与使用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的结构与使用《思想政治》第一册着重进行国家观念教育、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二、《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结构与使用全书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为主线,阐述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三、《思想政治》第三册的结构与使用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为主线,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节高中学段各年纪教科书的结构与使用一、《思想政治》第一册结构与使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知识二、《思想政治》第二册的结构与使用以世界观与人生观相结合的结构三、《思想政治》第三册的结构与使用全书以“国家”为核心,“民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思考题:教科书有那些功能与要求简析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结构简析高中各年级思想政治课教科书的结构第五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第一节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一、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11—15岁)1.身高体重增长迅速2.体内器官机能增强3.第二性征开始发育1.感觉与知觉迅速发展2.思维能力迅速提高3.自我意识增强4.情感热烈但不深刻5.理想具有模仿性,属于具体形象理想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及其特点(15—18岁)1.身体发育的速度减缓2.性生理机能趋于完善3.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1.思维开始由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思维急剧转化2.情感趋于深沉与稳定3.意志力增强4.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形象第二节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一、当代中学生思想的一般特征1.热爱祖国,富于理想2.思想活跃,追求新知3.注重实际,讲求实惠4.要求自立,摆脱依附5.理想波动,充满矛盾二、初中生的思想特点1.接受能力强,辨别能力弱2.易受暗示,模仿性强3.求知欲强,目标模糊4.兴趣广泛,转移很快5.爱玩好动,控制力差三、高中生的思想特点1.思想敏锐,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但辨别能力不足2.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但不深刻,观点片面。
3.有较强的竞争与参与意识,但目的不明,信心不足4.追求民主自由与法制,但理解欠深刻全面第三节影响当代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一、中学生与社会化二、中学生与家庭环境三、中学生与学校环境四、中学生与社会环境思考题: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哪些特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思想特点?教师应该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影响中学生思想行为的客观因素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第六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第一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关系一、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联系教学活动就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具体、特殊的方式,就是整个认识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教学活动就是整个人类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其次,学生的思维顺序与人类一般认识次序的一致性。
二、教学过程的特殊性第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顺序瞧,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第二,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瞧,教学过程有别于人类认识过程第三,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特点瞧,教学过程也有异于人类认识过程第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瞧,也具有特殊性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首先,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不同于其它学科内容第一,思想政治课特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决定必然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产生影响第二,形势变化与发展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会产生直接影响第三,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急需解决的矛盾不用于其它学科四、思想政治课教与学双方各自的地位与作用第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第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第二节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认识过程一、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特点第一,具有抽象性第二,具有辩证性第三,具有全面性二、思想政治课认知过程的实现阶段第一阶段,具体到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第二阶段,揭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系统第三阶段,引导运用,帮助学生巩固与加深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第三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从知到行的转化一、从知到行转化过程包含的诸要素及其联系(知、情、信、意、行)二、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诸要素的培育原则第一,即突出各要素的不同侧重点,有注意每一侧重点对其它要素培育的渗透作用,把要素培育的针对性与兼顾性统一。
第二,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顺序,又不固守开端的某种模式,把总体培育的有序性与具体开端的多样性统一。
思考题:谈谈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有哪些特殊性简析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的认知过程简析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第七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第一节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含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任务。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与说明实际,达到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思想政治课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基本原则,就是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规定的。
其次、思想政治课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作为基本教学原则,就是由课程的任务决定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一就是要求掌握理论;二就是要求联系实际。
第一,正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在不同阶段上的不同要求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际材料使学生感知教材与理解教材。
注意:(1)联系学生比较熟悉或易于理解的实际;(2)材料应力求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从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3)引用材料应准确反映理论的实质第二阶段,以学生初步掌握理论为前提,运用理论适当分析问题与说明问题为目的。
注意:(1)联系与教材有关的重大社会实际与学生带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2)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联系实际第二,为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供更大的空间注意:(1)要求、方法要适当,不可提过高的要求不可脱离中学生,要讲求实效。
(2)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第三,要同贯彻其它教学原则结合起来。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防止两种错误倾向第一错误倾向就是忽视理论学习,即思想政治课不讲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教学完全围绕着社会政治形势与学生思想动向转。
第二中错误倾向就是理论不联系实际。
一就是干讲理论,不提供必要的实际材料,不从材料中概括出本质与规律,获得对概念与原理的初步理解,而就是照本宣科或抽象记忆。
二就是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备课只备教材,缺乏针对性三就是注意讲清教材,不顾学生行为实践的指导,知识、思想与行为互不相联系。
四就是表面上也理论联系实际,但就是目的就是应付升学考试拿高分第二节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意义:首先,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信问题其次,它关系到思想政治课自身存在的价值问题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以科学上正确、可靠的知识武装学生第二,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并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第三节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一、确立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依据一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与道德观不会在头脑中自发产生,只能依靠外部灌输另一方面,外部灌输的成功与学生思想、信念的转化,有赖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疏导与引导。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政治观、历史观与世界观的正面灌输,教师自己不为社会上的错误思潮而左右,也不因社会现象中假、丑、恶的存在而气馁。
第二,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思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