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蓝栽培技术

甘蓝栽培技术

1. 茬口安排
选择3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的田地最佳,最好选择与瓜类、豆类、葱蒜类、茄果类及粮食作
物轮作,并选择无根肿病的田块。

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
亩施有机肥500kg,复合肥100kg及6-7斤硼砂。

2. 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3. 苗期
无论在塑料大棚或露地定植的结球甘蓝都在温室内育苗。

现在一般选择苗床育苗或穴盘育苗。

苗床应选土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块。

苗床畦面宽1米,浇透水后稍晾干即可播种。

6~
7平方米播种子25~30克左右,播后盖细土1~1.5厘米,并在畦面盖稻草、松毛或遮阳网。

雨季可用小拱棚避雨育苗。

出苗后逐步揭去稻草或松毛等覆盖物,2~3片真叶时进行匀苗,
拔除弱苗及病苗,保持苗距3~4厘米,注意防治病虫害。

穴盘宜采用128孔,播种前根据播种量确定穴盘数量,用十字花科蔬菜专用育苗基地。

反复
浇水直至基质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55%-65%,即手握基质后有水印且无滴水。

将种子点在
压好穴的盘中,每穴1粒,播深0.5-1.0cm,每盘多撒10粒种子用于补苗。

播后用基质覆盖,再浇1次透水,使基质与穴盘格相平,盖一层塑料薄膜,傍晚加盖草帘,以增温保湿。

注:
采取穴盘育苗必须在定植前进行炼苗,壮苗。

4. 大田整地及定植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 ~3000公斤,翻地后亩施50公斤生物有机肥,按1.5~2米作畦。

提倡用地膜覆盖种植,使用黑色地膜或除草膜可控制杂草生长。

当苗有6~76片真叶时可定植。

上午浇水,下午精心起苗,多带土少伤根,缩短缓苗期。

小甘蓝行珠距40×40厘米或
40×45厘米,每亩地定植4000株-5000株。

定植后及时查看苗情,死苗的应及时补栽。

5. 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注意进行蹲苗,适当控制浇水,中耕松土保墒,促进根系生长,防止茎叶徒长,
但春、冬甘蓝不进行蹲苗。

蹲苗结束(约10天左右)追肥灌水,用尿素8~10公斤、普钙
10公斤、硫酸钾5公斤追施提苗肥,促进营养生长。

进入莲座期是吸收肥水最多的时期,此
时应重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15~20公斤、普钙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追肥后灌水。


蓝要求充足的肥水,随着植株生长,需水量不断加大,生长期间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在
结球期更不能缺水,田间忌积水。

6.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黑腐病:①治虫防病:早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减少虫伤。

②农业防治:合理轮作,
整治排灌系统,深沟高畦种植,实行配方施肥,忌偏施过施氮肥。

③药剂防治:可用72%农
用硫酸链霉素3500倍,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

药剂交
替使用,喷施与淋施相结合,隔7~10天喷1次,连施3~4次。

(2)甘蓝根肿病:实行7年轮作,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采用深沟高畦栽培,重病田块适当施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碱性肥料,如每亩施生石灰35~50公斤或熟石灰75~100公斤于土表,配方施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

(3)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3000倍液喷雾防治。

(4)小菜蛾: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10亩设置一盏黑光灯,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化学防治:目前可使用的药剂很多,包括:25%(或30%)灭幼脲1号(或3号)500~1000倍液,华戎一号或50%二嗪农乳油15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
克乳油2000倍液。

使用时应在发生初期进行,并要喷到叶背面或新叶上,每隔5~7天一次,连续喷3~5次。

(4)菜青虫:药剂防治参照小菜蛾。

7.适时采收
根据甘蓝的生长情况和市场的需求,陆续采收上市。

该品种可耐裂球20天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