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教学
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从直观生活入手,让学生发现数学
《24时计时法》教学案例
军户农场教师授课教师李梦婷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
2、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概念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
教学用具:课件表盘
教材解析
这节《计时法》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82 、 83页的内容。
要使学生认识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掌握两种计时法间的转化。
了解 24 时计时法,知道 24 时计时法与
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感
受 24 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做简单引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引入24时计时法
师: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生和别人约定见面的事,老师这就有一段有段约会的录像,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录像片断1:两学生约定明天7时在学校门口见面,可第二天早上8时一人却迟迟未到>
师:约好了时间和地点为什么两人却没能准时见面呢?生讲述原因。
师:俩人没能见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咱们接着来看录像。
<播放录像片断2:两人通过电话对话>
师:有些同学猜的没错,他们把上午7时与下午七时弄混了,在生活中经常会引起误会。
人们为了计时简便且不易出错,就采用了一种新的计时方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设计理念:从一个小短剧引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24时计时法的必要。
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是非常有效的问题情境。
同时,在观看短剧时,让学生猜测小红
和小芳是否会按时见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二、操作活动,体验感受
1、在钟面上感知一天时间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钟面,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一天有多少小时那一天时针走几圈时针每走一圈用多少小时
师:钟面上只有12个小时,怎么是24小时呢?
师:要求:拨钟时只拨时针,分针不动。
请思考:时针在一天里走几圈,一天共多少小时(学生拨钟,师巡视)设计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认识24时计时法。
三、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生:各抒己见。
(1)体会0时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生:晚上12时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演示课件,时针从12开始转一圈后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生:一圈
设计理念: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进入知识的主要建构。
(2)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接下来的第二圈应该怎么走呢
生:和第一圈一样的走法。
师;接下来又会是1时。
生:这样就有两个1时出现了。
师:那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应该怎样表示呢?
生:下午1时就是13时。
师:下午2时呢下午3时呢到晚上12时呢
生:逐一回答。
师: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再来说一说,钟表上的24时计时法。
生:逐一回答
师:我们同桌两人再来互相说一说钟表上的24时计时法吧,
生:同桌互说。
小结:一天一共是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走了两圈,共24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把学生一天的生活与24时结合,把24时与时针走的格数结合,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一天有24小时,并初步感知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区别和联系。
.2、研究两圈数的关系,出示时间尺。
师:老师把时针在钟面上走过的这两圈拉直展开,就是这样的。
(贴时间尺)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尺
生:我发现了有不同之处。
师:那请你们一起来观察时间尺,看一看上面一行数字与下面一行数字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两人一组讨论)
生汇报:1、我发现了上面一行数字是12时计时法。
2、我发现了时间尺上对应着时针在钟表上所走的圈数,黄色对应第一圈,绿色对应的是第二圈。
3、我发现了一天当中有24小时,12时计时法把一天分为两段。
4,。
我发现了下面一行数字是24时计时法,是0到24个不同的数字。
师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也说得很全面。
师:在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24时计时法的出现?生:电视上、电脑上、电子手表上、火车票上.......
师: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好处吗?
生:很简明、不容易出错、容易区分时间....
师:你们概括的都很对。
师总结:,24时计时法的概念。
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人们通常采用0到24时的计时法来计时,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师:看着时间尺,时间仿佛在悄悄地溜走,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我们当下的时间,都要争取来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理念:通过展开时间尺,让学生建立24时的计时模式,从学生不知道的起点具体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找到起点,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巩固练习
1、教材89页练习十八第一题。
2、教材89页联系十八第二题,
五、总结收获
今天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内容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具体做法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导入新课,制造矛盾,引起分歧,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猜测小红和小芳是否会按时见面,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分析进而得到结论,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钟面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计时
方法表示同一时刻,教师适时板书,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都能清楚地表示出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看谁能最快发现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初探出两种计时法的记时特点,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三、学习氛围情意化
新课标提倡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是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