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浅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科学而有效地管理好课堂,是每一位任课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这“难教”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习不主动,精力不集中,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这次学习,我想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教学环境,从而达成“教学相长”的目标。

关爱学生,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构建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的基石。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多么重要。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

教师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这种温暖之情,他们的内心必然受到鼓舞,他们的上进心必然得到激发,这样他们就会产生良好的积极的心理效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集中精力,主动思考,努力探索,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常教常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张弛有度,活而不乱。

在教学中,教师讲解,是否学生就能理解呢?教师的好态度未必有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讲清重点,分化难点”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的体现,首先是“顺应学生的思维”,要有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式。

在听课方面有个奇怪的现象,“我国的课堂是冲着没有问题下课而结束课堂的,西方国家的课堂是充满
问题下课的”,这反映了我们与外国课堂的教学理念问题,哪种方式好我们可以一起研究反思。

课堂上,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学生强制性的反复强化,这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

讲得多不等于听得懂、听得懂不等于学生自己会。

现行教育对人的关注不够,是造成学生学习不愉快的主要原因。

要呼唤“差异教育”而不是“种方西瓜”的教育,教师的基本功不只是让学生写字、画画、做题、考试……而且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这也是教师重要的一项基本功。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觉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它是一种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

习惯可以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无需教师提出要求,哪怕在学习上遇上种种困难也能主动克服,自觉地把学习搞好,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

记得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习惯一旦养成,便用不着借助记忆,能够轻而易举自然而然的发生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抓手之一,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圈点勾划”的习惯、主动探索的习惯、积极交流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等等,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举重若轻。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教学对象与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加以创新。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努力更新课堂教学管理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更好地适应当今学生的特点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