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恋爱消费观的调查目录第一部分:总论(一)调查的背景(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三)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四)调查组成员及撰写报告分析第二部分:调查结果说明与分析第三部分:附录大学生恋爱消费观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总论(一)调查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深层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个人消费问题将会导致社会问题。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园里的“恋爱成本”过高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将具有稳定且较高的收入,将会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因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以,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合理使用有限的经济收入,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具有参考值,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广州大学的部分本科生,男女比率基本持衡。
进行的调查属性是描述性调查和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2份,回收302份,有效问卷302份。
(四)调查组成员及撰写报告分析1.调查组成员:涂思源2.发放问卷人:涂思源4.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涂思源5.执笔人:涂思源第二部分调查结果和说明分析:由图表可知:67.88%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只有少数人选择了来源于兼职、奖学金以及其他。
可见,尚未获得经济独立的大学生在消费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导致消费实力的滞后。
由图表可知: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去向是基本生活费、日常开支、学习费用与娱乐消费。
恋爱消费所占比值相对不大。
说明大部分学生消费相对而言比较理智,以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求为基础,再去进行恋爱消费。
由图表可知:恋人见面的频率与恋爱的开销明显相关,见面次数越多,开销明显升高。
由图表可知: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16人认为消费时应该AA 制,其中男生有40人,女生有74人,女生多于男生;其次,认为应该由男士来买单的有156人,其中男生有99人,女生有52人,男生多于女生;再次是选择谁有钱谁买单的较多,共有74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稍多;最少的就是由女士来买单,只有一位女生选择。
由此可看出对于消费态度,男女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由图表可知: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主要用于四个方面,即饮食、娱乐、礼物、购物。
其中用于饮食最多,占72.19%;娱乐、礼物、通讯,一次各占48.34%、38.41%、35.1%。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恋爱消费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并不注意双方的共同发展,没有与对方共同提升自己的意识。
由图表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基本都会在重要节日给恋人送礼物或出去消费以增进与对方的感情。
由图表可知:大部分学生会为自己的另一半买贵重的礼物。
由22.23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恋爱消费没有规划,而大都出现了生活费用不足的情况。
总结:一、存在的问题(1)重形式浪漫轻身心健康。
对形式浪漫的片面追求造成身心发展的负担成为当今许多大学生恋爱消费走入的误区之一。
大学生正处在接触时尚、追求时髦、渴望浪漫的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情恋文化对他们的恋爱消费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荧屏、小说、网络所演绎的爱情故事使大学生眼花缭乱,难辨是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模式。
浪漫成为他们在恋爱过程中片面追求的主题词,而为浪漫“保驾护航”的则非金钱莫属。
多数大学生无奈地承认,如今谈恋爱已经没有免费的午餐了,爱情的浪漫氛围是需要以金钱做后盾来营造的,恋爱消费成为一种“省不得”的消费。
特别是在情人节恋爱日等这些被符号化为爱情标签的日子里,巧克力、玫瑰花更是不可或缺的浪漫点缀。
恋爱消费在目前大学生的开支中占很大份额,但是他们自己挣钱的渠道又十分有限。
面对日益高涨的“恋爱成本”。
大学生为“爱”节衣缩食甚至为“爱”举债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的健康发展,爱情的浪漫使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重感官享乐轻共同发展。
追逐以感官享乐为主的休闲娱乐消费而较少涉猎以共同学习和发展为目标的学习投资型消费或发展型消费,已经成为当今许多大学生恋爱消费走入的又一误区。
在高校周边的咖啡馆、服装店、快餐店、酒吧、冰吧、歌厅、花店、饰品店等地方,许多大学生情侣经常出双入对,成为那里的主要顾客,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恋爱消费。
在恋爱交往中,他们比较注重从情感中寻求快乐,责任意识淡泊,把爱看成是一起消费娱乐,一起享受浪漫。
他们没有对共同未来的打算,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由父母埋单的恋情,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
这使得他们的恋爱离现实生活、建立家庭较远,既缺乏坚实的基础,又没有发展前途。
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上过分追逐以感观为主的休闲娱乐消费,与社会潮流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不无关系。
二、原因分析由于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上,此阶段的大学生们在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发生恋爱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还并不成熟,对爱情的了解往往还停留在用金钱追求浪漫的层次上,缺少一份对待现实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校园里,尚未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
当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其较高的恋爱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恋爱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而有些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条件不允许高恋爱消费,无法承担过多的经济开支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恋爱开支,他们可能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甚至有可能做出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从表面上看,恋爱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这种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这样心理和意向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
大学恋爱缺乏社会恋爱的现实和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比较高,但这一切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这就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爱情高消费和经济低收入的矛盾。
同时,恋爱高消费会造成大学生爱慕虚荣、互相攀比的非理智心态,对个人成长造成不利。
三、解决对策(一)、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受其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共同支配。
恋爱观和消费观都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在在恋爱交往中,他们比较注重从情感中寻求快乐,责任意识淡泊,把恋现,都由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消费观,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消费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恋爱消费行为。
在现阶段,一定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教育大学生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使他们从根本上把握正确的方向,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和自己的家情,自觉摆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危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观点,克服盲目攀比,增强责任意识。
(二)、进行婚恋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既要注重婚恋观念的引导,也要注重爱的能力的培养。
当前人们的婚恋观念日益多元化,增加了主导的婚恋观念教育的难度。
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出现误区,也主要是因为婚恋观发生了某些偏移。
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婚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婚恋观念是当务之急。
要使他们认识到:真正的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了对对方的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
爱情包含着对理想的真诚渴望,人们在恋爱过程中,应该为自己以及所爱的人的高尚情操而奋斗,并立志使双方并肩前进。
通过这种积极努力,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充实两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和锤炼相互的亲密感,并激起两人更大的创造热情,不断进步、完善,充分表现出自己性格中所蕴藏的美好善良的品质。
因为恋爱的基础往往影响当事人双方的人格再造。
一般地说,如果恋爱是建立在共同的崇高生活理想基础之上的,它往往会给当事人双方带来生活的快乐和生活的力量,带来积极上进的健全精神,使双方能在共同生活中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和崇高。
相反,如果两个人的恋爱关系是建立在各种错误的追求或低级趣味的基础上的,就势必使双方或一方在庸俗的情欲陶醉中,失去生活的快乐和力量,从而成为精神颓废、行为放荡的人,甚至成为失去“人格”的人。
其次,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爱的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远离那种被物质欲望所玷污或取代的所谓恋爱方式,确立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
只有当恋爱交往具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方式时,才能使他们正确理解并学会处理恋爱和消费、享乐和发展、浪漫和浪费的关系,把绝大部分精力和心思用在学习和提高上,从恋爱活动中获得无限的活力,共同进取,创造辉煌。
使他们认识到:爱情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适当花钱会增添恋人之间的感情,但花钱的多少并不等于爱情的深浅。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对于恋爱中的花销更应该量力而行,有节有度。
最好选择一些既适合双方经济能力又不妨碍兴趣的去处,因为纯真的爱情并非是在高级的物质享受中培养出来的。
“必须用爱来交换爱”,真正的爱情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金钱的花费。
不要把爱情生活庸俗化,以金钱的消费为纽带来维系“互爱”关系。
(三)、开展消费教育消费教育应该以消费伦理精神的教育为主导、以消费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消费基本技能的培养为重点。
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需要形成自己的消费伦理精神。
只是不同的民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消费伦理精神的内涵有所不同。
但是,任何民族,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节制”总是消费伦理精神中最重要的德性。
人无法摆脱也不应当完全摆脱自己的本能,但应当对其加以调节使之有利于更高精神生活的发展。
放纵是向人的本能的倒退,它使人的精神力量为感觉欲望所支配,因而是道德摈弃的对象。
“无节制、放纵、对享乐的过度沉溺首先会摧毁对于更高的事物的感受能力;意志和理智会被过度行为弄得疲惫不堪;然后感觉也会变得迟钝,最后甚至享受的功能也会丧失”。
对大学生开展消费伦理教育,可以使他们以科学的消费观念为指导主动自觉地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
其次,还要注重消费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消费基本技能的培养。
消费基本知识包括经济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方式,基本技能包括理财情景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等。
掌握这些可以使他们在恋爱中学会理性消费、按需消费、量力消费,远离片面追求感官享乐的消费,远离盲目攀比的病态消费和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的消费,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尽量把钱投向那些有助于提高双方素质和知识技能的学习投资型消费或发展型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更为将来共同生活做好积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