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前言编制组依据现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在广泛调查研究,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总结深圳市立体绿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市其他地区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指引。
本指引共有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引用的规范和行政法规;3、术语和定义;4、一般规定;5、新建桥梁绿化设计;6、人行天桥一体化设计;7、改建桥梁和人行天桥绿化设计。
本指引的附录A为本指引用词说明,附录B为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植物名录。
本指引主编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指引主要起草人员:2016年12月深圳目录1 总则 (4)2 引用的规范和行政法规 (5)3 术语和定义 (6)4 一般规定 (8)5 新建桥梁绿化设计 (11)5.1中央隔离带绿化 (11)5.2两侧绿化带绿化 (11)5.3桥下绿化空间 (12)6 新建人行天桥绿化设计 (13)7 改建桥梁和人行天桥绿化设计 (14)7.1改建桥梁和人行天桥绿化 (14)7.2种植槽设计 (15)附录A 本指引用词说明 (18)附录B 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植物名录 (19)1 总则1.1为规范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指导深圳市桥梁、人行天桥立体绿化工作的开展,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工程管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立体绿化的效益,特制定本指引。
1.2根据我市各区对桥梁立体绿化要求的实际情况参照本指引来推动桥梁立体绿化建设。
1.3本设计指引适用于深圳市辖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桥梁、人行天桥以及改建的桥梁和人行天桥。
但不包括景观桥梁以及根据景观设计不需要设置绿化的桥梁和人行天桥。
1.4桥梁、人行天桥立体绿化工程除应遵守本指引外,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规范、指引、规程等标准的规定。
1.5为实施桥梁、人行天桥立体绿化工程而配套的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桥梁立体绿化实例2 引用的规范和行政法规2.1《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1)2.2《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2.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2.4《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155--2013)2.5《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2.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2.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D/T50363--2006)2.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1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2.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2.13《城市桥梁桥梁平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 2.14《广东省立体绿化技术指引(试行)》(2015年11月)3 术语和定义3.1桥梁本指引所指桥梁为汽车行驶的立交桥、高架桥梁。
3.2人行天桥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用于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保障人们安全的通过,为减少交通事故而修建的建筑物。
3.3桥梁平面以桥梁和人行天桥的引道或梯道为起端至桥梁引道或梯道的终端之间的连线为桥梁平面。
设计平面即为桥梁平面。
3.4桥梁的立体绿化形式包括地栽绿化、垂直绿化、结构一体性绿化。
3.5结构一体性绿化种植槽结构是桥梁结构设计的一部分。
3.6桥下绿化空间本指引所指的是狭义的桥下绿化空间,即利用低矮灌木、攀援植物、地被植物、草地等进行桥下绿化的空间。
不设置园林小品等设施,只允许养护人员或维修人员进入使用的简单绿化形式。
3.7适桥适植指适合桥梁立体绿化的中小灌木、攀援植物、地被等植物品种。
3.8种植槽用以种植适桥适植的一体性设计的构筑物。
4 一般规定4.1桥梁绿化不得妨碍交通和遮挡交通指示,注意遮光防眩。
4.2新(改)建桥梁和人行天桥必须采用结构一体化设计,因结构安全及景观原因可采用局部一体性绿化设计。
桥梁绿化应和桥梁融为一体,并与周围景观、环境协调一致。
4.3选择的植物应具有浅根性、穿刺性弱的植物特性,同时根据桥梁人行天桥有限空间的特点,选择具有吸尘、抗污、防噪音等抗逆性强的特性的植物品种。
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植物名录参照附录B。
4.4新建桥梁应进行一体化设计,包括桥梁平面隔离带绿化、桥体垂直绿化和桥下空间绿化等,但桥梁和人行天桥的主梁(盖梁),墩柱禁止绿化。
4.5桥梁立体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桥梁、人行天桥与绿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植物根系穿刺、植物根系分泌物腐蚀;轻质土腐蚀作用;土壤干荷载,土壤饱和容重荷载作用。
桥梁植物受风荷载,偏载、竖向荷载等作用和影响。
桥梁设计须充分考虑绿化荷载,必要时应对桥上绿化荷载进行限制,单线荷载不宜超过0.3-0.4kN/m。
桥梁绿化须采用轻质种植土分层种植,并应对其重量进行限制。
4.6供水、排水、供电等其他设施4.6.1供水系统:新(改)建桥梁、人行天桥绿化宜采用喷灌、微灌。
喷淋系统安装宜采用自动喷淋系统,喷头、电磁阀及时间控制器应安装在具有良好防盗防损坏功能的控制箱内。
滴管系统安装用1-5条管径为4-6毫米、长度为55米的塑料细管作毛管,在毛管首部5米处开始打孔,孔径为1.2毫米,每两孔间距35厘米,毛管与毛管相隔2米为宜。
给水管应隐蔽铺设。
在桥梁伸缩缝处应设一个伸缩节。
4.6.2排水系统:新(改)建桥梁、人行天桥绿化应采用有组织收集排水系统。
排水管在桥梁伸缩缝处应设伸缩节。
使用单位种植槽的人行天桥和立交桥,种植槽与排水管之间应采用软性管道连接。
排水口应连接到市政排水系统,主排水管管径应能够满足排水要求4.6.3供电系统应保证灌淋系统的安全供电。
4.7桥梁立体绿化设计时应综合绿化用地、市政管线,绿化形式、桥梁承载力、耐久性、振动特性和桥体检测养护等要素的影响,在桥梁立体绿化设计文件中给予具体明确。
5 新建桥梁绿化设计5.1中央隔离带绿化5.1.1参照道路中央隔离带断面设计进行设计。
如道路中央隔离带有绿化设计,桥梁中央隔离带须做一体性绿化设计。
5.1.2绿化植物应考虑适桥适植,粗生易管,养护便利性。
5.1.3根据隔离带不同类型和宽度不同可采用种植槽和平面种植的方法。
5.2两侧绿化带绿化结构一体性绿化的两侧绿化带5.2.1植物的设计间距应根据设计品种、大小及要求见效的时间长短而定。
5.2.2设计品种可参考附录B,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植物名录。
桥边绿化平面图5.3桥下绿化空间5.4.1桥下空间绿地,选用品种主要应采用耐荫植物。
如白蝴蝶等。
5.4.2桥下空间绿地应保护好各类管线及设施,也应保证桥体净高的要求。
6 新建人行天桥绿化设计两侧绿化带必须采用结构一体性绿化。
要求在桥面两侧和梯道两侧设置种植槽。
梯道绿化示意图人行天桥的两侧绿化7 改建桥梁和人行天桥绿化设计7.1改建桥梁和人行天桥绿化7.1.1既有桥梁有种植槽的宜依据桥梁结构条件选择直接摆放式绿化。
不宜在桥体上直接摆放植物。
既有桥梁和人行天桥应绿化设计应由园林设计单位提出绿化方案,交由具有桥梁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或提出对既有桥梁的检测方案。
检测结果报桥梁设计单位,由其对绿化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将完善后绿化方案报桥梁管理单位审核后实施。
7.1.2对有雨棚的人行天桥则应该结合雨棚统筹设置种植槽绿化。
人行天桥宜在桥面两侧和梯道两侧设置种植槽。
7.2种植槽设计种植槽是桥梁和人行天桥绿化一体化设计的主要构件。
7.2.1新建种植槽内径宽度0.4-0.6米,深度0.5-0.8米。
7.2.2种植槽类型及构造参照下图:种植槽构造图种植槽示意图种植槽构造图7.2.3种植槽内部结构单位种植槽内应设隔水排水系统,每个相邻种植槽相通,每个种植槽下设一个排水管,收集余排至市政管道,种植槽的防水应符合一级防水标准,设计年限参照B.1.3(CJJ139-2010)。
种植槽防腐蚀:混凝土结构可采用二道水泥结晶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钢结构采用热喷铝工艺+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道。
种植槽防根穿刺:采用土工布或其他材料。
应设置自动滴灌、给养系统,保证植物养料水封充足。
应设置水电控制置阀门等。
具体见种植槽构造图。
7.2.4种植槽土壤种植槽土壤层应进行分层设计。
参照种植槽构造示意图。
种植槽应满足外侧防根刺、利排水、防滴漏的要求。
种植槽土壤要求种植基质应采用轻质配方土。
轻质土容重(专门配制)350-500kg/m3,饱和容重<1100KG/m³。
7.2.5种植槽材质及外观设计根据桥梁设计考虑,应采用耐久性好的材料,一般采用与主体结构同材料,混凝土结构壁厚100~120mm,钢结构板厚不小于6mm,种植槽间隔板距1000~1500mm。
种植槽应与防撞墩连为一体整体浇筑,并应与界面结构通过插件可靠连接。
整体结构可采用现场浇筑,也可采用预制后灌浆法施工。
附录A 本指引用词说明A.0.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A.0.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应”或“须”;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附录B 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植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