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书-学生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验书-学生

实验总要求1、封面必须注明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实验人员班级、学号(全号)和姓名等。

2、内容方面:注明实验所用设备、仪器及实验步骤方法;记录清楚实验所得的原始数据和图像,并按实验要求绘制相关图表、曲线或计算相关数据;认真分析所得实验结果,得出明确实验结论。

3、图形可以打印出来并剪贴上去,文字必须用标准试验纸手写。

实验一MATLAB绘图基础一、实验目的了解MATLAB常用命令和常见的内建函数使用。

熟悉矩阵基本运算以及点运算。

掌握MATLAB绘图的基本操作:向量初始化、向量基本运算、绘图命令plot,plot3,mesh,surf 使用、绘制多个图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建立并执行M文件multi_plot.m,使之画出如图的曲线。

三、实验方法(参考程序)四、实验要求1.分析给出的MA TLAB参考程序,理解MA TLAB程序设计的思维方法及其结构。

2.添加或更改程序中的指令和参数,预想其效果并验证,并对各语句做出详细注释。

对不熟悉的指令可通过HELP查看帮助文件了解其使用方法。

达到熟悉MA TLAB画图操作的目的。

3.总结MATLAB中常用指令的作用及其调用格式。

五、实验思考1、实现同时画出多图还有其它方法,请思考怎样实现,并给出一种实现方法。

(参考程序如下)%hold on;hold off命令2、思考三维曲线(plot3)与曲面(mesh, surf)的用法,(1)绘制参数方程233,)3cos(,)3sin()(t z e t t y e t t t x t t ===--的三维曲线;(2)绘制二元函数xyy x ex x y x f z ----==22)2(),(2,在XOY 平面内选择一个区域(-3:0.1:3,-2:0.1:2),然后绘制出其三维表面图形。

(以下给出PLOT3和SURF 的示例)实验二:基于Simulink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软件的Simulink平台的基本操作;2.能够利用Simulink平台研究PID控制器对系统的影响;3.掌握建立子系统的方法。

实验原理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

PID 算法简单实用,不要求受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1.模拟PID控制器典型的PID 控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PID 控制结构 连续系统PID 控制器的表达式为()()()()tp I Dde t x t K e t K e d K dt ττ=++⎰ (1)式中,P K ,IK 和DK 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分别是这些运算的加权系数。

对式(7-21)进行拉普拉斯变换,整理后得到连续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1()(1)I C P D P D I K G s K K s K T s s T s =++=++ (2) 显然P K ,IK 和DK 这3个参数一旦确定(注意/,/I P I D D PT K K T K K ==),PID 控制器的性能也就确定下来。

为了避免微分运算,通常采用近似的PID 控制器,气传递函数为1()(1)0.11D C P I D T s G s K T s T s =+++ (3)实验过程PID 控制器的P K ,I K 和D K 这3三个参数的大小决定了PID 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作用的强弱。

下面请通过一个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利用MA TLAB 软件中的Simulink 平台,使用期望特性法来确定这3个参数的过程。

并且分析这3个参数分别是如何影响控制系统性能的。

【问题】某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采用PID 控制方案,使用期望特性法来确定P K ,IK 和DK 这3三个参数。

期望系统对应的闭环特征根为:-300,-300,-30+j30和-30-j30。

请建立该系统的Simulink 模型,其中PID 控制器部分建立子系统,观察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且分析这3个参数分别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图2 直流电动机PID 控制系统 (1)使用期望特性法来设计PID 控制器。

首先,假设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IC PD K G s K K s s =++,其中P K ,I K 和D K 这3个参数待定。

图2所示的系统闭环的传递函数为2432113120550()()660(36801357447)(4860001357447)1357447D P I B D P I K s K s K G s s s K s K s K ⨯++=++++++如果希望闭环极点为:-300,-300,-30+j30和-30-j30,则期望特征多项式为:4326660127800648000016210s s s s ++++⨯。

对应系数相等,可求得:0.067D K =, 4.4156P K =,119.34I K =。

在命令窗口中输入这3个参数值,并且建立该系统的Simulink模型,如图3所示。

图3直流电动机PID 控制系统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在t=1s 时从0变化到1,系统的响应曲线 (2)分析比例系数PK 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在119.34I K =和0.067D K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PK 分别取值0.5,5和20,系统的响应曲线。

(3)分析积分系数IK 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在0.067D K =和4.4156P K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IK 分别取值20,120,300,系统的响应曲线。

(4)分析微分系数DK 对控制性能的影响在4.4156P K =和119.34I K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DK 分别取值0.01,0.07,0.2,系统的响应曲线。

实验报告及要求:1. 请在MATLAB 软件中以Simulink 为平台构建直流电动机PID 控制系统,并仿真运行结果。

记录如下:1) 绘制Simulink 实现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2) 按照如上的步骤,记录在改变PID 控制某一控制参数(比例系数或积分系数或微分系数)时,该系统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并观察阐述发生这种变化的规律。

2. 总结P 、I 、D 控制参数的改变对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

set(0,'ShowHiddenHandles','On') set(gcf,'menubar','figure')实验三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转换及MATLAB 实现 一、实验目的熟悉MATLAB 的实验环境。

掌握MATLAB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注:实验报告只提交第2题) 1、复习相关内容并验证相关示例。

(1)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多项式模型(Transfer Function ,TF ),零极点增益模型(Zero-Pole ,ZP),状态空间模型(State-space,SS );(2)模型间的相互转换系统多项式模型到零极点模型(tf2zp ),零极点增益模型到多项式模型(zp2tf ),状态空间模型与多项式模型和零极点模型之间的转换(tf2ss,ss2tf,zp2ss …); (3)模型的连接模型串联(series ),模型并联(parallel ),反馈连接(feedback )2、用MA TLAB 做如下练习。

(1)用2种方法建立系统1052)(2+++=s s s s G 的多项式模型。

(2)用2种方法建立系统)10)(5)(1()1(10)(++++=s s s s s G 的零极点模型和多项式模型。

(3)如图,已知G (s )和H (s )两方框对应的微分方程是:)(20)(10)(6t e t c dt t dc =+ )(10)(5)(20t c t b dtt db =+且初始条件为零。

试求传递函数C(s)/R(s)及E(s)/R(s)。

三、实验要求1. 验证课内示例,准确理解系统数学模型不同形式的含义及各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2. 认真编写2题的程序并做详细注释,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思考1、如何灵活选择函数的各种不同调用方法。

2、复杂系统如何用MA TLAB 建立系统模型,如何对结构图进行化简。

3、求系统传递函数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适用于什么情况。

实验四 超前、滞后校正的MATLAB 辅助设计方法一、实验目的● 了解串联校正装置、串联滞后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 掌握串联校正的MA TLAB 辅助设计方法。

● 掌握Simulink 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2.1 完成主教材题目6-3,(P266):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1()(+=s s K s G (一)试设计一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指标:(1) 相角裕度45≥γ°;(2) 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rad e ss 151<(3) 截止频率s rad c /5.7≥ω。

(二)用Simulink 仿真验证系统的动态性能:观察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响应,记录时域性能指标。

2.2 完成主教材题目6-5,(P266)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0625.0)(12.0(40)(++=s s s s G (一)试设计一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如下指标:相角裕度50≥γ°,幅值裕度为30-40dB.(二)用Simulink 仿真验证系统的动态性能:观察系统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的响应,记录时域性能指标。

三、实验要求复习校正方法的有关内容。

记录原系统及加入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记录原系统及校正后系统的瞬态响应,并加以分析。

四、实验思考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