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卷
第
5期
20
1
1年
9月 地质科技情报
Geolo
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Information Vol.30
No.5
Se
p.
2011
收稿日期:
2011
-01
-27
编辑:
刘江霞
基金项目:
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
2008ZX07207
-007;
2009ZX07419
-003)
作者简介:
郇
环(
1984—
),
女,
现正攻读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地下水污染控制研究。
E
-mail:
huanxiao
-
huan0825
@yahoo.cn
通信作者:
王金生(
1957—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核废物处置的地下水环境与
安全评价研究。
E
-mail:
wan
gjs
@bnu.edu.cn松花江松原段沿岸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郇
环
a,
b,
王金生
a,
b
(
北京师范大学
a.水科学研究院;
b.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5)
摘
要:
为给松花江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
DRASTIC模型,
选取净补给量、
包气带介质、
含水层富水
性、
地下水水位埋深、
土地利用类型、
污染源影响和地下水开采模数建成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
GIS技术对松花江松原段沿江两侧
5
~10km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分区,
并将结果与地下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
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指出了指
标选取的合理性和模型改进方向。
结果表明:
地下水高脆弱区和较高脆弱区集中分布在卡拉房子后屯—
前郭县砖厂以及宁江区
市区,
另零星分布于若干居民地或有集中污染源地区。
地下水水位埋深、
包气带介质是对地下水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因素,
潜水脆
弱性分区较为合理,
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和沿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地下水脆弱性;
松花江松原段;
DRASTIC模型;
敏感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7849(
2011)
05
-0097
-06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960.8亿
m3,
地下水
排泄进入松花江地表水
144.7亿
m3,
因此沿江地下
水受到污染会对松花江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
松花江沿岸地下水除了由于农业活动引起的区域性
“
三氮”
面源污染外,
还遭受着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和能源工业发展引起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的点源
污染,
松花江沿江两岸城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较差[
1]。
在吉林、
松原、
哈尔滨、
佳木斯等重点城市
地区水源地中地下水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十分突
出,
因此为了实现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和保证沿岸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采取有效的防治
保护措施十分必要。
地下水脆弱性的定义目前并未统一,
但国内外
学者认同地下水脆弱性既受到水文地质内部因素的
影响,
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特定污染源或人
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2]。
近年来的研究多从
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和描
述[
3-6]。
目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置加指数法、
过程数
学模拟、
统计方法以及模糊数学方法[
3]。
近年来涌
现出一批研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新型方法,
如灰
色系统[
7]、
BP神经网络[
8]、
投影寻踪[
9]、
可拓学[
10]、
地统计[
11]、
遥感技术[
12]、
随机理论[
13]、
环境同位素
与水化学方法[
12,
14]
等。
但目前国内外仍以基于
GIS
平台的
DRASTIC评价模型应用最为广泛[
15-20]。
通
常根据研究区特征建立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区域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最主要的问
题是如何在复杂度、
花费和不确定性之间找到最优平
衡。
目前,
没有直接且可靠的检验由
DRASTIC模型
得到的脆弱性地图正确性的方法。
基于
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本次研究拟采
用改进的
DRASTIC模型研究松花江松原段
5
~10
km范围内的潜水脆弱性分布情况,
并对所选用指
标进行敏感度分析,
最后用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结
果对地下水脆弱性分区进行检验。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包括松原市下辖的宁江区、
扶余县、
前郭
县以及一些较小的城镇,
总面积
304.96km2(
图
1)。
松原市地处吉林省中西部平原的北端,
总地势
为江北高,
江南低。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437.9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
694mm,
松花江自南东流向西
北穿过城区。
松花江以北的冲湖积高平原地形起
伏,
地层岩性为黄土状亚砂土和亚黏土,
零星分布粉
细砂和粉土。
江南的冲积河谷平原地势低平,
表层
岩性为亚砂土、
粉细砂和淤泥质亚砂土,
并零星分布
沙丘、
沙垄等风成堆积物。
全新统—
中更新统孔隙
潜水水量较丰富,
分布于冲积河谷平原区。
上更新
统顾乡屯组孔隙潜水水量贫乏,
分布于冲湖积高平
原区。
江南、
江北的城区及村屯潜水污染均较严重,地质科技情报
2011年
图
1
松花江沿岸松原区段研究区平面图
Fi
g.1
Plan
view
in
Son
gyuan
section
of
Son
ghua
River
局部地段出现重碳酸氯化物型或氯化物重碳酸型
水,
矿化度升高,
达
1
~3
g/
L,
水质较差。
冲湖积高平原(
江北区)
潜水埋藏深,
降水入渗
补给条件相对较差,
侧向径流补给好,
地下水由东向
西径流,
补给主要来自于东部高平原潜水。
潜水蒸
发微弱,
由于超量开采,
在老城区至八家子一带形成
了一定范围的水位下降漏斗,
沿江部分地段江水补
给地下水。
冲积河谷平原区(
江南区)
潜水埋藏浅,
利于降水入渗补给,
蒸发强烈,
潜水以垂向循环为
主,
同时也接受东部和南部潜水的侧向径流补给。
其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由东南流向西北。
江水与地
下水之间以地下水补给江水为主,
暴雨季节,
江水可
回灌补给地下水。
2
研究方法
2.1单个指标计算过程
选取净补给量、
包气带介质、
含水层富水性、
地
下水水位埋深、
土地利用类型、
污染源影响和地下水
开采模数作为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
与
DRASTIC模型[
21]
中的
7个指标相比,
去掉了地形
坡度、
含水层介质、
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和土壤介质
评价指标,
增加了土地利用类型、
含水层富水性、
污
染源影响和地下水开采模数作为评价指标。
通过对
研究区
DEM图进行地形坡度提取发现坡度处于分
级标准的同一级(
<2%),
而地下水脆弱性反映的是
不同地区之间地下水对污染物敏感程度的相对物理量,
因此地形指标对评价意义不大。
含水层介质和
水力传导系数实际上是两个重复的因子,
且并不影
响污染物从地表进入地下水的难易程度[
22],
而含水
层富水性则是含水层对污染物稀释能力的反映。
其
中净补给量、
包气带介质、
地下水水位埋深、
含水层
富水性反映了地表、
包气带以及含水层对地下水本
质脆弱性的影响,
地下水开采模数、
土地利用类型和
污染源影响这
3个指标分别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
体现了对地下水特殊脆弱性的影响。
大气降水是本区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因此选
取降雨入渗补给量作为评价指标。
用降雨量乘以降
雨入渗系数即可得到降雨入渗补给量。
假设降雨入
渗系数的分区和包气带岩性的分区相同。
对
2006
年丰水期的
40口监测井统测得到的潜水水位埋深
采用反距离加权法进行数据插值可以得到地下水水
位埋深分区。
包气带岩性由
2006年野外调查的
19
个钻孔揭示的地层结构分析确定。
把本区的含水层
富水性分为
4个等级,
即
<100,
100
~1
000,
1
000
~
3
000,
>3
000m3/
d。
按升半梯形公式:
10×[
1-
(
实际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计算,
得出
不同等级评分[
23]。
净补给量、
包气带介质、
地下水
水位埋深各指标的等级划分和取值主要参考
DRTA模型[
22]。
以上
4个本质因素的指标分级标
准及取值见表
1。
地下水开采模数是单位面积上的
地下水开采量。
地下水开采作为污染物运移的驱动
力,
实际开采量越大,
不仅使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而
且含水层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及水动力条件将发生
改变,
最终导致含水层中污染范围迅速扩大以及污
染物在地下水漏斗中心富集,
从而使地下水脆弱性
增强。
江北的二级阶地和江南的河谷平原以及一部
分一级阶地的潜水地下水开采模数分别选用平水年
的
15.6mm/
a和
25mm/
a,
对地下水脆弱性影响评
分分别为
2和
3[
24]。
地下水系统对流域土地利用具有强烈的响应。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方式和
过程具有明显影响。
如耕地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农作物施用的化肥和农药入渗污染地下
水,
耕地面积越大、
植物耕种的密度越大,
则施用的
化肥和农药就越多,
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威胁也就越
大,
地下水中“
三氮”
污染物浓度就可能高于其他区
域;
工矿和居民用地主要包括城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
用地和工交建设用地,
可能存在着工业和生活各类
污染源。
根据对
2006年卫星遥感解译和监督分类
结果将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
水体、
林
地、
未利用土地、
工矿、
居民用地
6类(
表
2),
根据土
地利用类型分区统计可知,
研究区内耕地面积占一
大半,
基本以农业为主,
土地利用程度较高。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