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论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意义票据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其在流转中的快捷、高效,决定了票据权利在票据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票据权利的实现是持票人获得票据的根本目的,在一定意义上,票据法上一系列制度都是围绕票据权利构建的。
一、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含义我国《票据法》第4条第4款规定:“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
”票据权利是票据关系中票据债权人享有的权利。
它是基于特定的票据行为产生后,就与票据同时存在,不占有票据就不能行使票据权利。
权利与票据不可分离,离开了票据就无所谓票据权利。
因此,票据权利在法理上又称为票据上的权利。
二、持票人票据权利的特征(一)持票人票据权利是完全的金钱性双重请求权完全的金钱性是指票据权利只能是金钱权利。
它不同于普通债权,是一种特殊的债权。
其特殊性表现在:(1)普通债权的标的既可以是财物、也可以是行为,还可以是智力成果,而且还可发生标的转换现象 2;票据权利的标的只能是金钱,而且只能以票面金额之给付为标的,不能有任何变通。
(2) 票据权利为无因金钱债权, 权利人享有票据权利只以持有票据为必要,至于取得票据的原因,票据权利人既无说明的义务,票据债务人也无审查的权利,而必须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
此外,票据权利的无因性还表现在,票据权利的转让与一般民事权利的转让不同,票据权利转让时,不必通知债务人即可生效,而民事权利转让时,债权人必须将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才对债务人生效。
(3)普通金钱债权仅有一次请求权,而票据金钱债权却有二次请求权,当第一次请求权即付款请求权未能实现时,持票人还可以行使第二次请求权即追索权。
(二)票据权利是固定性的权利票据权利的固定性是指票据权利的内容从出票人签发票据并交付持票人起,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就以票据所记载的文义为准。
对于票据的记载金额不得扩大或缩小,否则票据行为的前手与后手之间,将无法负连带责任。
(三)持票人票据权利是单一性的权利对同一票据来说,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票据权利。
票据权利的单一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一票一主,即一个票据只能有一个持有人,但该持有人可以是共有人;(2)是同一票据上的权利不能分割。
如票据权利不能为部分转让,不能同时转让给两个以上的被背书人等。
三、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分类合法持票人作为票据上的权利人,当然享有票据权利。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票据权利作不同的分类:(一)依据票据法理论分类票据权利可分为主票据权利、从票据权利和辅助票据权利。
1、主票据权利主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对主债务人所享有的、依据票据而请求支付票据上所载金额的权利。
主票据权利也就是第一次付款请求权,一般包括:持票人对汇票付款人的付款请求权;持票人对本票发票人的付款请求权;持票人对银行保付支票保付人的付款请求权。
2、从票据权利从票据权利,是指在主票据权利未能实现时,即票据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或者有其他原因使付款请求权未能实现的,票据持票人对从债务人所享有的,请求支付票据上所载金额的权利。
从票据权利包括追索权和再追索权。
从票据权利以主票据权利的未能实现为其行使的前提条件。
3、辅助票据权利辅助票据权利,是指与支付票据金额的目的直接有关的权利,一般包括:持票人对参加承兑的参加承兑人的付款请求权;对参加付款保证人的付款请求权。
辅助票据权利虽然与请求支付票据金额有直接联系,但是,其目的在于维持票据的信用,所以它并不是票据上固有的权利。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票据法》只规定了主票据权利与从票据权利,而未规定辅助票据权利。
(二)依据票据法规定分类票据权利可分为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票据权利作为特殊的金钱债权,其特殊性在于票据权利为二次性权利,持票人可以对不同的票据债务人行使两次请求权,即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1)付款请求权是票据发行所创设的主要债权,是合法持票人享有的第一次请求权;(2)追索权则是针对票据关系人因发行、转让票据所应连带负责的担保责任,一般是在付款请求权不能实现或无法到满足时,持票人才行使的权利,因此,它是付款请求权的补充或保障性权利,是票据上的第二次请求权。
票据法之所以赋予合法持票人票据上的双重请求权,目的在于保障其票据债权的实现,使其在取得票据时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便利票据的流通,并维护票据制度的稳定与有效运行。
四、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票据是一种设权证券。
票据发行所创设的权利,主要是依据票据文义可以请求付款人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即付款请求权。
它是票据发行所创设的主要债权。
(一)付款请求权的概念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票据主债务人请求按票据上记载的金额付款的权利。
行使付款请求权的权利人是持票人。
这里的持票人可能是受款人,也可能是最后的被背书人,还有可能汇票、本票中付款后的参加付款人。
这里的票据主债务人包括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发票人,保付支票的保付人。
(二)付款请求权的取得持票人只有合法地取得票据,才能有效地享有和行使票据所赋予的请求付款的权利。
付款请求权的取得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方式。
1、付款请求权的原始取得付款请求权的原始取得,是指持票人不经由其他前手权利人,而最初取得付款请求权,包括发行取得和善意取得两种方式: 发行取得是指权利人依发票人的发票行为即通过票据的交付,实现票据的实际占有,从而取得付款请求权。
善意取得是指票据受让人从无处分权人手中,无恶意或重大过失受让票据,从而取得付款请求权。
2、付款请求权的继受取得付款请求权的继受取得,是指持票人从有票据处分权的前手,依背书交付受让或依单纯交付转让票据而取得付款请求权。
付款请求权的继受取得分为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和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 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指付款请求权由转让而取得。
至于转让的方式,可能是背书,也可能是单纯交付。
此外,依票据法的特别规定,票据保证人因履行保证债务、参加付款人因承担付款责任、也均可继受取得付款请求权。
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也称民法上的付款请求权的继受取得。
包括依普通债权转让方式如继承、公司合并等方式,取得付款请求权。
非票据法上继受取得的付款请求权,不能主张抗辩切断以及善意取得等。
(三)、付款请求权的消灭付款请求权依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产生,也依一定的法律事实而消灭。
持票人享有的票据权利必须在法定期间内行使,且应遵循权利行使的严格形式要件。
如果合法持票人在票据时效期间内未能行使票据权利,或者欠缺保全权利的手续,则其享有的票据权利也可因消灭时效的完成或者怠于保全权利而归于消灭。
1、因付款而消灭付款请求权是金钱债权,持票人享有的付款请求权就是请求给付票据上所表明的金额的权利,故当付款人依票据文义支付给持票人票据金额后,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即归消灭。
如果是全部付款,则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全部消灭;如果是部分付款,则持票人的付款请求权部分消灭。
2、因时效而消灭持票人长期不行使其票据权利,则经过一定期间,其票据权利即消灭,这个期限称为消灭时效。
付款请求权作为一种债权,自可因时效而归于消灭。
五、持票人的追索权(一)追索权之涵义1、追索权所谓追索权,又称偿还请求权,是指票据之持票人于到期不能获得付款或在到期日前不获承兑或有其它法定原因时,持票人请求其前手清偿票据金额、利息及有关费用的票据权利。
以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时间为标准,追索权可以分为期前追索权和到期追索权。
到期追索权是指汇票的持票人在到期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时,付款人拒绝付款的情形下,持票人向出票人、背书人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要求支付汇票金额、利息和有关费用的权利。
期前追索则是指汇票虽未到期,但具有法定事由出现时,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追索权主要是针对票据关系人因发行、转让票据所连带负责的票据担保责任,与一般的担保责任有相似之处。
追索权制度,实为对价关系的法律制度。
它是票据债权的一种保障,有了追索权,票据债权具有了完整的安全性,使票据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利用,并维护着票据制度的稳定和有效运行。
2、追索权人追索权人包括两类 ,(1)最终持票人,即到期不获付款或期前有法定原因而可以行使追索权时的持票人。
最终持票人为票据上唯一的债权人,也就是最初行使追索权的人。
但持票人为出票人的,对其前手无追索权;持票人为背书人的,对其后手无追索权。
这是因为如果最终持票人为出票人可以向其前手追索,将会形成循环追索,最后追索到自身,丧失了追索的意义;如果最终持票人为背书人时,对其后手追索,同样导致追索到自身,丧失了追索的意义。
(2)是因清偿而取得票据的人。
最终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并得以实现后,向最终持票人清偿票据债务的人,可因清偿而取得票据。
背书人、保证人等均可以对最终持票人进行清偿,偿还债务后,与持票人享受同样的权利,可以对其他票据债务人继续行使追索权。
这种因清偿而取得票据,并可以继续追索的情形,就是再追索。
因清偿而取得追索权的人称为再追索权人。
再追索继续进行一直追索到最终的票据债务人。
(二)追索权的要件追索权的行使不仅须要具备实质上的要件,还必须同时具备形式上的要件。
1、追索权的形式要件追索权的形式要件是指追索权行使的程序,包括追索权的保全和追索权行使的程序两个方面。
(1)追索权的保全手续有三种:提示票据、作成拒绝证书和拒绝事由的通知。
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前提是应在承兑期限内或付款提示期限内提示票据,请求承兑或付款;持票人行使追索权时,必须提供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 即对被拒绝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拒绝事由的通知是指持票人将自己已进行票据提示,被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或无从进行票据提示的事由,告知被追索人。
用退票通知通知票据债务人被拒绝承兑或被拒绝付款这种事实,有助于票据债务人尽快采取措施,防止被追索金额的扩大或者准备被追索等,从而可以有效保护票据债务人的权益。
(2) 行使追索权的程序:A通知拒绝事由。
持票人应当自收到被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之日起3日内,将被拒绝事由书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书面通知其前手。
持票人也可以同时向各汇票债务人发出书面通知。
B确定追索对象。
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已经行使追索权的,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
C请求偿还。
2、追索权的实质要件追索权的实质要件就是法律规定的可引起持票人追索权发生的客观事实,即持票人追索权发生的法定原因,具体包括票据到期被拒绝付款; 汇票到期日之前,持票人依法提示承兑而被拒绝; 到期日前,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逃匿; 承兑人或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
(三)追索权的特征1、追索权既是期待权,又是辅助的票据权利追索权是票据上的第二次权利,是为补充票据上的第一次权利即付款请求权而设立的,持票人只有付款请求权得不到实现时才能行使追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