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中美、中日、中俄、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一、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
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
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
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
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
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
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能力武力统一台湾,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
美国由冷战时期的希望台湾成为远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到现在希望台湾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美国之所以制止台湾独立,维护“不独”,“不武”的现状是因为台湾独立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愿为台独而冒美国可能衰落的风险。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
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
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
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
”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
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
笔者认为人权,自由,民主理念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全是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国外交的基石。
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
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
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
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葆霸权所开的药方。
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就希望在全球找到一个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巨大,领土庞大的中国正符合美国的定义,而且中国仍实行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因此小布什上台后就把中国定为竞争对手,但“911”后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国成了其合作伙伴。
为中国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当今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过日本,2030 年将可能超越美国。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而台湾问题正是美国遏止中国重要的战略棋子之一。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
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
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
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新加坡在短时间内从第三世界发展为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国土小,人口也少,这样的成就不算伟大,但当中国能从第三世界发展成第一世界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伟大”。
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二、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势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认识:其一,中日两国之间过去虽然有过不幸的历史,但在两国长期的交往中是短暂的瞬间,持久的友好合作是主流;其二,由于各种有利条件的存在,使得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也存在着种种不利的因素,中日关系将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预见未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走向独立政治大国新世纪步伐的加快,中日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势将会如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推测。
一是中日关系将在合作与摩擦中发展,但分歧是以不破裂两国关系为限度。
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是众所周知的,分歧和摩擦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既然两国政府及高层领导人都认为中日关系是其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那么,双方就能做到维护、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尽管出现问题和分歧,也将朝着合理解决的方向发展。
中日两个民族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早已被两国历史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21 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亚太经济仍将作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而且也是最有潜力的市场;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两国需要利用优势互补来加强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合作与协调。
但由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及日本加大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日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还可能会升温,但矛盾和摩擦不会导致破裂中日两国关系。
二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将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从历史和现实形势来看,在亚太地区的中、日、美关系中,中美关系应该说是最重要的。
中美关系一旦出现动荡,中日关系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说 70 年代初中美关系的解冻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70 年代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友好时期的到来,而近年来,中美关系则的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呈现了错综复杂性。
但无论是对抗还是合作,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日本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日益重要。
因此,未来的中日关系发展不仅与国际环境、国内背景相关,而且与中美关系的变化更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前景广阔又不容乐观,从长远看,友好发展是主流,但其发展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两国间的友好与摩擦、协调与矛盾、合作与竞争将同时并存。
三、中俄关系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中俄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两国的共同需要。
第一,两国都需要建立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需要集中精力解决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问题。
因此,中俄都需要建立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使对方成为自己可靠的后方,以便能腾出手来,解决突出的安全威胁和经济发展问题。
第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极力推行单极理论和单边主义,视俄中为潜在竞争对手和建立单极世界与推行单边主义的障碍,不断挤压中俄。
在当前国际格局下,中俄这两个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国家,需要相互借重,相互协作,以便改善自己的处境。
第三,两国在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方面,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这是两国赢得打击三股势力胜利的重要国际条件。
第四,两国都需要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和军工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某些领域,包括军工领域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家电、轻工、纺织产品丰富,劳动力富裕,对外投资能力逐步增强。
这些为两国开展经贸和军工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中俄具有发展良好关系的诸多条件。
主要表现在:第一,中俄对当代世界的认识和对国际问题的立场一致或相近。
如两国都反对单边主义,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
第二,中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隐患。
第三,中俄建立的高层互访和定期会晤机制,以及其他各级会晤协商机制,为在各个级别上加强和发展两国关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第四,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正因为存在上述一些有利因素,所以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两国关系既不可能结盟,更不会倒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继续向前稳步发展。
但是,这种观点认为,20年以后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中俄两国,在未来20年内国家实力究竟发展如何,具有不确定性。
无论是两国都强大,或是都不强大,或是一强一弱,两国关系都需要重新定位。
另外,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中俄关系的迅速升温,是由于某些国际因素的强烈刺激,具体来说,主要是对美关系的因素,一旦这一因素消失或淡化,中俄关系也将冷淡和降温。
这是因为,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有四个:第一,“中国威胁论”。
在俄罗斯“中国威胁论”由来已久。
其主要表现是:担心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实行“人口扩张”。
舆论的尘嚣直上,干扰了俄高层的对华决策。
第二,担心中国强大起来后向俄提出领土要求,讨还沙俄时期霸占中方的1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第三,在中石油、天然气开发、中俄贸易等问题上存在摩擦。
第四,在中俄关系上也存在几个不平衡。
政府关系好于民间关系,中央关系好于地方关系,政治关系好于经贸关系,即所谓“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
经济关系、民间关系、地方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基础。
这些不平衡如果长久不能改善,也会影响两国总体关系的发展四、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大幅调整政策,中欧政治关系迅速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受政治影响,双边贸易迅猛增加,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日益加深和扩展等重要特征。
中欧关系的前景是远大的,但又是复杂的。
考量中欧关系既要看到其光明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其可变的复杂因素。
唯如此,才能更好地在互相谅解,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欧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世界稳定之锚,是欧亚大陆稳定之锚。
发展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战略合作轴心,建立面向21世纪更富有活力的双边关系,是中欧双方共同的关切。
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势头强劲,没有重大障碍和摩擦,双方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不断加深,在世界事务上的观点互为补充,并且拥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因而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