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好

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好

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好?1.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

2、选用含纤维少的瓜果、蔬菜,如嫩黄瓜、嫩茄子、嫩白菜叶、西红柿(去皮、籽)、冬瓜、胡萝卜和成熟的苹果、桃梨等。

十二指肠溃疡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1)粳米20g,切成片仙人掌20g,熬粥,喝粥、食仙人掌。

(2)活麻雀数只,去毛、肠杂后,放炭火上烤熟,沾芝麻盐食之。

(3)夏季采集山蒜及全草,主要为鳞茎,阴干备用。

每次用山蒜及鳞茎4g,加水200ml,煎成100ml,一日三次分服。

(4)榨取菊花鲜汁,数量不拘,一日3次饮服。

(5)口服香油,每日3次,每次1至2口。

(6)海参肠杂(全部海参内脏),瓦上焙干,研末,发病时用黄酒送服,份量不拘。

(7)取紫菜500g(干品),放在炭灶烤干稍黄焦后,不要烤成黑炭,沾酱油吃,或放在肉汤中吃,数量不拘。

(8)脱下的黍皮适量,焙干,研末,一日3次分服,用白开水送下。

(9)田七3g,贝母6g,海螵蛸(乌贼骨)10g,以上研成细末,和匀,贮消毒净瓶中。

每日3次,每次3g,用温开水送服。

(10)粳米60g,旱莲草50g,灯心草50g.先将两草熬汁,再与粳米熬成稀粥,一天2次服用。

(11)花生米浸泡30分钟后打烂,加牛奶200ml,煮开待凉,加入蜂蜜30ml,每晚睡前服用。

常服。

(12)马铃薯250g,加开水捣烂绞汁,早晚各服一杯,连用一个月。

分辨食疗:1、肝胃不和型①佛手茶:鲜佛手15克(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②梅花粥:粳米5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放入梅花5克,文火稍煮成稠粥,每日早晚各温服1次,3~5天为1疗程。

③吴茱萸粥:吴茱萸3克,粳米50克,葱白少许。

将吴茱萸焙干,研为末。

粳米煮粥,熟后加吴茱萸末与葱白和匀,空腹食之。

④金橘饮: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适量。

金橘加水适量,用中火烧5分钟,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随意温服。

2、脾胃虚寒型①黄芪粥:黄芪20克,水煎取汁100毫升,入粳米50克,再加水煮成粥,入红糖适量,每日早晚各服1次,7~10天为1个疗程。

②芡实粥:生芡实2克研末,南粳米50克,生姜2片,红糖适量,水煮成粥,早晚空腹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

③羊肉姜桂汤:羊肉500克,切块,生姜及肉桂、小茴香少许。

将羊肉放入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炖1小时,再入生姜、肉桂、小茴香共炖20分钟,放盐少许,喝汤。

④乌贼骨散:乌贼骨适量。

将乌贼骨研末,每次服5~10克,一日3次。

胃脘痛伴呕吐酸水者服之最佳。

⑤砂仁肚条:砂仁末10克,猪肚100克,胡椒粉3克,花椒5克,生姜15克,葱白15克,猪油100克,绍兴酒50克,味精3克,湿淀粉20克,盐5克。

先将猪肚下沸水锅焯透,捞出刮去内膜。

再将锅中加入清汤,放入猪肚,下姜、葱、花椒煮熟。

捞起猪肚待冷后,切成肚条。

将原汤500克烧开,下入肚条、砂仁末、胡椒粉、绍兴酒、猪油,加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炒匀,起锅装盘即可。

⑥白及粥:每次用糯米50~100克,大枣10枚,蜂蜜适量,加水煮成粥,取白及15克,晒干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5~10天为1疗程,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三、十二指肠溃疡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1.避免能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可、巧克力、浓肉汤、鸡汤、过甜食物、酒精、地瓜等食物;各种香料及强烈调味品,如味精、芥末、胡椒、辣椒、茴香、花椒等也应加以控制。

2.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玉米面、高粱米等粗粮,干黄豆、茭白、竹笋、芹菜、藕、韭菜、黄豆芽等要加以限制。

坚硬的食物,如腊肉、火腿、香肠、蚌肉、花生米不宜食用。

3.生葱、生蒜、生萝卜、洋葱、蒜苗等产气多的食物对溃疡病不利。

4、忌过甜、过咸、过热及生冷食物。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袭球部粘膜,前者攻击力超过后者防御力所致。

患者多在空腹时疼痛,进餐后缓解,也可于晚间睡前或后半夜出现疼痛。

疣状胃炎的病因未完全阐明,但发现症状的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高,主要通过根除HP治疗。

一、主要是胃炎和其它刺激因素。

长期的影响于胃粘膜,使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产生溃疡性损坏。

(1)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胃酸过多);(2)胃黏膜屏障被破坏;(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炎的主要诱因。

(4)遗传:有的人胃和十二指肠功能低下。

(5)不良习惯:吃喝生冷、辛辣食物、过热、粗糙,烟、酒等造成。

吃饭不规律,饿一顿饱一顿。

(6)精神情绪:紧张、生气、长期处于恐惧之中。

(7)疾病:二、胃溃疡:主要是胃内缺少胃粘液。

伤胃物质和因素。

造成了胃粘膜屏障被破坏。

发病机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可概括为两种力量之间的抗衡,一是人体消化系统解剖图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二是粘膜自身的防卫力,侵袭力过强、防卫力过低或侵袭力超过防卫力时,就会产生溃疡。

所谓损伤粘膜的侵袭力,主要是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特别是胃酸,其他如胆盐、胰酶、某些化学药品、乙醇等,也具有侵袭作用。

粘膜防卫因子主要包括粘膜屏障、粘液?HCO3-屏障,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细胞更新、表皮生长因子和粘膜血流量等,均能促进损伤粘膜的修复。

正常时胃酸并不损伤粘膜,只有在粘膜因某种情况发生病损后胃酸/ 胃蛋白酶才起自身消化作用,从而导致溃疡病的发生。

(1)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过程中,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力起主要作用。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有过多的胃酸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不能很好地被正常生理功能所中和,导致十二指肠的过度酸负荷,这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的重要因素。

(2)粘膜防卫力量削弱:粘膜防卫力量的削弱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十二指肠球炎也可直接破坏粘膜屏障,从而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

(3)血液循环:粘膜良好的血液循环,是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去除有害代谢物质的一个重要保证,对保护粘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十二指肠球部的血液供应与胃小弯一样,直接由左胃动脉分出来的终端小动脉所供应,在粘膜与相邻的血管网沟通较少,故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当粘膜有炎症水肿时更易受压迫而发生微循环障碍,助长粘膜的缺血性损伤,极易受胃酸之侵袭而发生溃疡。

编辑本段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胃部剖面图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

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

临床上约有2/3的疼痛呈节律性: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

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

约半数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

节律性疼痛大多持续几周,随着缓解数月,可反复发生。

十二指肠溃疡症状1、早期症状:十二指肠溃疡早期,可能会出现疼痛、反酸和泛口水、烧心、食欲和体重等症状,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突出症状。

至少90%的病例有疼痛表现。

多在上腹部,靠近中线的任何一侧,通常是右侧。

并且,其疼痛是有规律的,有节律的,逐天出现,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而后缓解,缓解数月至数年后又行复发。

也有些患者有嗳气、反酸、上腹胀、胸骨后烧灼感、恶心、呕吐、纳差,以及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中后期症状十二指肠溃疡到了中后期,则可能会出现呕血、黑粪等症状,这时候,疼痛的节律渐渐打破,表示溃疡向深部穿透累及浆膜。

或具有并发症,如穿孔、梗阻的发生。

也有些会伴有肠易激综合征和贫血症状,因溃疡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和力弱。

发病特点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

② 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

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著缩短。

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

③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药及消炎药物诱发。

④多发于中青年男性。

胃痛部分病例可无上述典型的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较含糊的上腹隐痛不适,伴腹胀、厌食、嗳气等症状。

可以适当使用中药治疗。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因并发症的出现而发生症状的改变。

一般来说,十二指球部肠溃疡具有上腹疼痛而部位不很确定的特点。

如果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制酸剂缓解,常提示后壁有慢性穿孔;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且迅速蔓延及全腹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突然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血。

编辑本段影像学表现1.龛影:龛影为诊断十二脂肠球溃疡的直接征象,多见于球部偏基底部。

正位,龛影呈圆形或椭圆形,加压时周围有整齐的环状透亮带称“日晕征”。

切线位,龛影为突出球内壁轮廓外的乳头状影。

胃部详细构造图2.“激惹征”:钡剂于球部不能停留,迅速排空,称为“激惹征”。

3.十二指肠球畸形: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常见的重要征象。

表现为球一侧出现指状切迹,后者不恒定,随蠕动而变浅、消失,球外形呈山字形、花瓣型及小球状等畸形。

4.假性憩室:其形态大小可改变,尚可见粘膜皱壁进入憩室内,而龛影形态不变。

5.粘膜皱襞改变;粘膜皱襞增粗、平坦或模糊,可呈放射状纠集到龛影边缘。

6.常伴胃窦炎。

7.球后溃疡:球后溃疡较常见,大小不一,多位于肠腔内侧,外侧壁常有痉挛收缩或疤痕形成,使管腔狭窄,多呈偏心性。

凡十二指肠降段上部发现痉挛收缩,应考虑球后溃疡的可能。

编辑本段溃疡的鉴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同属消化性溃疡,因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不少共性,故一般都统称消化性溃疡。

但毕竟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从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有必要加以鉴别。

发病年龄一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好发于中青年,而胃溃疡则发病年龄较迟,多发于中壮年。

临床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明显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约为3∶1,均以男性居多。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可出现规律上腹部疼痛。

胃溃疡多在餐后1/2~1小时即可发生疼痛,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病例进食后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门管溃疡表现更为明显,常伴见餐后饱胀不适或恶心呕吐。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1~3小时,下次餐后则疼痛缓解。

约半数病人有午夜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特点1.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

2.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

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着缩短。

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

3.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苭及消炎药物诱发。

体征胃溃疡发作时病人在剑突下偏左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压痛点多在剑突下偏右,缓解时无明显阳性体征。

胃液分析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常有胃酸分泌过高。

预后少数胃溃疡病人可发生癌变,若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症状顽固而经严格的8周内科治疗无效,且大便潜血持续阳性者,应考虑癌变可能,应高度警惕并进一步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