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出版社教材编写要求

科学出版社教材编写要求

教材编写要求
一、基本要求
(1)书稿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所采用的资料、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尽量采用2年之内的资料和数据。

(2)书稿内容应注意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民族尊严,保护国家机密,不得有与我国现行政策和法律相抵触的内容或提法。

(3)无宣传色情、凶杀、封建迷信和格调低下的内容。

(4)著作稿要求读者对象明确,主题突出,题材取舍详简适中,结构合理,说理清楚,层次分明(层次不宜过多),书名准确;各级标题与内容相符。

(5)文字通顺、简明、精练,无逻辑性错误。

(6)不得剽窃、抄袭他人著作。

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而引用他人的资料、数据、图表,应以脚注或参考文献形式注明出处(包括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

二、编写体例
书稿包括辅文和正文。

(一)辅文
(1)扉页、编著者名单。

(2)前言。

内容包括本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写作背景和意图;教材主要内容和特点;简要介绍写作过程,编写分工,适用范围;致谢内容;征求意见。

(3)目录。

(4)附录。

指与正文有直接关系的文件、图、表、索引、对照表等,放在正文后。

附录、附表的题目要列入目录。

附录中所列各种数据应与正文引用的一致。

(5)参考文献。

文中一般不列出处,主要参考文献原则上放在全书最后,不放在各章之后。

书写格式应规范,按照“著者-出版年”制,举例如下:
余丁,刘韩.1984.塞上飞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朱敏,孙宗修.1998.我国酸雨的发展及对农作物的影响.科技通报,14(5):361-364.
(6)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是出版者向推销者和读者推荐介绍图书的文字材料,应介绍图书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主要读者对象。

内容简介的文字要求简洁通顺,准确可靠,突出重点,切忌笼统空洞,照搬目录,一般不超过300字。

(7)其他要求。

每章最后安排一节“本章小结”。

(供选择)
每章后附“思考与练习题”。

(供选择)
书中如有内容不适宜放在正文中叙述讲解,可使用“知识链接”、“小资料”等方式进行编排,用方框框出,但不宜太多。

(供选择)
(二)正文
1.结构层次
可用传统的章节式表示,节后标题用一,(一),1,(1)表示;或用等级式表示,标题用1,1.1,1.1.1,1.1.1.1表示。

标题层次无论选取何种形式,全书必须统一。

分工编写时即确定好结构层次的表示方法,最后由主编负责统一,合理确定标题等级。

(1)章节式一般如下:
第一章#绪 论 …… BT1:三号黑体,居中占三行
第一节#□□□□□□ ……BT2:四号宋体,居中占三行
一、#□□□□□□□□□ ……BT3:五号黑体,顶格占二行
(一) □□□□□□□□□□ ……BT4:五号楷体,缩二格占二行
##1. ……BT5:五号宋体,缩二格占一行
##1)□□□□□□□ ……BT6:五号宋体,缩二格占一行
##(1)□□□□□。

##① □□□□□□□□□□□。

(注意:BT6以下的各级标题不要滥用,能用文字表达逻辑顺序时,尽量不要使用标题。


(2)等级式一般如下:
0□引言
1□×××××××× 引言或绪论部分也可不编“0”号;当
1.1□××××××× 内容较多时,也可编为“1”号,此后的序号递加1
1.1.1□××××××
1.1.1.1□××××× 此层也可标题后空格接排
□□(1)××××□×××××
不占行标题,空格(冒号)接正文
□□a. ×××××:×××××
2.图、表
表1.1#□□□□□□
注意句号。

接排正文 注意句号。

接排正文。

如无必要,可不用这级标题。

注意无句号,不能接排正文 注意无句号 注意无句号,不能接排正文 注意脚点
表题小五黑,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去边框
图1.1 □□□□□□□
(1)表是表,图是图,图和表不能并称为“图表”。

(2)图和表必须有编号和标题,并且必须与正文中叙述相对应。

(3)每章中的图、表号自成体系,排列顺序全章连贯;
3.公式
(1)公式居中书写,一律按章编号,编号靠右书写,并加圆括号,如:(1.3)。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见公式×”。

(2)公式要书写清楚,尤其是要注意 大小写、正斜体、上标下标 的书写,注意公式与正文的讲解说明的一致和衔接。

公式的基本写法如下:
公式符号用斜体,上下脚标要清楚,居中排:
A =
B m +
C n) 式中:A ——□□□□;
B ——□□□□□;
C ——□□□□。

4.专业名词、机构名称、人名地名
(1)科技术语、名词及名称采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可在其官方网站( )进行查询。

该委员会未公布的名词采用各有关专业规定的标准名词。

尚未订定的名词,可以自拟或采用比较合理的暂行名词,但必须全稿统一。

在稿中第一次出现该名词时,可后加括号注出相应的外文名词。

(2)机构名称采用标准的全称,不能有错字、多字或少字。

公认的通用简称也可采用,但最好全稿统一。

生僻和易混淆的简称必须避免使用。

(3)遇到外国人的姓名时,一般将姓译成中文,并在第一次出现时在该姓中译名后加圆括号附注外文的名和姓。

以后再次出现可只用中文,中译名的写法全书要统一。

名一般只写出首字母加脚点,如“达尔文(C.R.Darwin )”。

(4)注意名称的变动。

包括国际组织名、地名、机构名、国名、货币名、人的职务,特别是我国部委机构的名称变动,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新提法等尤其要注意。

5.计量单位
(1)出版物中的计量单位应按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半括号,表注均六号
去边框 图文六号
图题小五宋,居中,置于图下方。

注意冒号
—3102—86《量和单位》执行。

(2)相除组合单位表示时,用点乘(kJ·mol-1)还是斜线(kJ/mol)形式全书统一;相除组合单位符号中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当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分母应加圆括号,如传热系数的单位符号W/(㎡·K),不能写成W/㎡/K,也不能写成W/㎡·K。

(3)“升”的符号“l”易与阿拉伯数码“1”混淆,故单独使用时,宜采用大写字母“L”。

与词头连用时,既可用小写(如ml),也可用大写(如mL),但全书应统一。

6.数字
(1)数字用法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1987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2)如遇特殊情形,不便按《试行规定》,必须灵活变通时,应做到两点:
a)得体,符合一般习惯;b)保持相对统一,自成体系。

(3)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波浪线(~):“2500万~3000万元”;“10% ~15% ”。

(4)“10 000~30 000”可写作“1万~3万”,不应写作“1~3万”,以免误解为“1~30 000”。

(5)概数“七八十人”,其连用的两数字“七”和“八”之间不用顿号隔开,即不应写作“七、八十人”,也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写作“7、80人”或“70、80人”。

7.其他
(1)符号的上下角、标号及数码要大小分清,位置高低明显,字应小些,以便区别,尤其是角标的角标,更要格外注意写清。

(2)夹在文中的分数和公式尽量不用叠式,改用斜式,如分数写为1/2,a=b/2等。

(3)时间应写明具体年月日, 不要用“今年”、“明年”、“去年”、“上月”、“本月”、“去年同期”以及“不久以前”、“最近”、“两年前后”等的时间表达方法。

年份一律用全称,不得省略,如“2008 年”不能写成“08 年”或“〇八年”;“20世纪”不能写成“上世纪”。

三、交至出版社书稿要求
(1)交至出版社的书稿要达到“齐、清、定”的要求。

齐:书稿的封面、编审人员名单、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要完整齐全。

清:书稿体例统一,版面整洁,文字、插图、表格清楚,无难辨认处。

定:经审稿人审阅,修改后的最后定稿,文、图等内容无遗漏或遗留问题。

作者交稿应一次定稿,尽力做到内容完善,而不要在交稿后在校样上作增删或重大修改。

书稿每页注明页码,从头至尾统一,以免散失,并检查有无错、漏页。

(2)交稿时应交电子稿并同时附纸稿一份。

正文字号5号,单倍行距,编页码。

(3)图稿要求,黑白线条图分辨率必须达到1200线,灰度图必须达到300线。

图的线条要清楚,尤其注意不要出现锯齿型的模糊线条。

交稿时交全部书稿(含图)一份,稿中图单独交一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