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某低品位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内蒙古某低品位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rch2012 第5期总第255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5T o tal N o.255内蒙古某低品位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X张维佳(内蒙古自治区冶金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以内蒙古某低品位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段磨矿(70%-74L m),优先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铅精矿:品位57.52%,回收率88.55%,含银2251.10g/t,银回收率54.73%;锌精矿:品位48.41%,回收率90.52%,含银387.06g/t,银回收率19.85%。

得到合格铅锌精矿,并回收了部分伴生银,达到了提高该低品位铅锌矿综合利用率的目的。

关键词:低品位;铅锌矿;铅锌分离;内蒙古;选矿试验 中图分类号:P618.42∶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5—0053—02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富矿少;难选矿多,易选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有色金属矿的85%以上是综合矿。

为提高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率,内蒙古自治区冶金院受某公司的委托,对内蒙古某矿区低品位铅锌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矿石提供理论依据[1~2]。

1 原矿性质对原矿进行化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原矿含铅0.76%、锌1.69%、伴生银48.12g/t。

其中硫化铅在铅矿物中的分布率为90.79%,硫化锌矿物在锌矿物中的分布率为91.12%。

主要有用元素为铅、锌,其中伴生有益元素为银。

铅物相及锌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表3。

表1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元素名称Cu P b Zn S M g O含量%0.040.76 1.69 5.580.69元素名称SiO2A l2O3As CaO Ag(g/t)含量%56.018.840.18 2.4548.12表2铅物相分析结果矿物硫酸铅碳酸铅硫化铅磷氯(砷钒)铅其他铅总计含量/%0.030.0130.690.0120.0150.76分布率/% 3.95 1.7190.79 1.58 1.97100.00表3锌物相分析结果矿物硫化锌氧化锌硫酸锌其他锌总计含量/% 1.540.0580.0020.09 1.69分布率/%91.12 3.430.12 5.33100.00该矿石以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为主。

闪锌矿、黄铜矿呈细粒状分布在矿石中,方铅矿、黄铜矿、及少量毒砂呈不规则脉状分布。

主要有用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

矿石中方铅矿粒度在0.05m m~3.4m m 之间,晶粒多数为他形粒状,主要嵌布在早期脉石矿物空隙处,部分被晚期脉石矿物熔蚀交代。

闪锌矿粒度在0.01m m~5.3mm之间,晶粒多为他形粒状嵌布于早期脉石矿物间,被晚期脉石交代,沿脉石间隙和裂隙充填,交代脉石现象明显,少数熔蚀黄铜矿,局部被方铅矿熔蚀交代。

2 选矿试验在经过探索性预先试验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铅、锌及银,确定采用优先浮选铅、铅浮选尾矿浮选锌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并进行了系统的条件试验[3]。

2.1 磨矿细度试验原矿中铅矿物以硫化物为主,为最大限度回收铅,选用石灰作为矿浆pH值调整剂,硫酸锌和亚硫酸钠用来抑制锌矿物、铅捕收剂选用乙硫氮。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铅粗选磨矿细度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看出,当磨矿细度为93%时,铅回收率及品位比磨矿细度为70%时指标稍高,但由于该矿石为低品位铅锌矿,考虑到运行成本,选择磨矿细度70%,此时铅粗选品位及回收率可达到较好值。

・53・X收稿日期:2012-01-18 总第255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2 铅浮选石灰用量试验该铅锌矿选矿试验选用石灰为调整剂,磨矿细度70%~74L m,硫酸锌1000g /t ,亚硫酸钠500g/t ,捕收剂选用乙硫氮用量20g /t ,起泡剂使用2号油。

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中所示结果看,当石灰用量为1400g /t 时,铅品位接近21%,但是此时铅精矿中含锌品位也有所升高,同时铅精矿回收率有所下降。

综合考虑石灰用量以1200g /t (pH =9)为宜。

图2 铅粗选石灰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2.3 铅粗选硫酸锌用量试验铅粗选过程中,在碱性条件下加入硫酸锌以抑制闪锌矿。

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综合考虑当硫酸锌用量为800g/t 时,铅粗精矿品位及回收率达到较好值。

图3 铅粗选硫酸锌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2.4 亚硫酸钠用量试验硫酸锌单独使用时,抑制闪锌矿效果并不显著,与亚硫酸钠组合使用可提高抑制闪锌矿效果。

从图4中可看出,硫酸锌与亚硫酸钠组合抑制闪锌矿效果较好,铅精矿品位也较高,有利于铅的精选作业。

亚硫酸钠用量在400g /t ~500g /t 范围内时与硫酸锌组合使用效果较好。

2.5 铅粗选捕收剂用量试验铅捕收剂以乙硫氮、乙黄药和25号黑药较常用。

本次条件试验为找到适用于该低品位矿石的捕收剂,对上述3种药剂进行用量条件试验。

固定条件为磨矿细度70%-74L m ,用石灰调浆(pH =9),硫酸锌1000g /t 与亚硫酸钠500g /t 组合使用抑制闪锌矿,起泡剂使用2号油。

结果如表4所示,捕收剂为乙硫氮、25号黑药与使用乙黄药相比,铅精矿的回收率高,铅精矿中含锌也略高一些。

25号黑药与乙硫氮相比,铅粗选回收率比较高,但铅精矿品位有所下降。

综合考虑,捕收剂选用乙硫氮20g /t 较佳。

图4 铅粗选亚硫酸钠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表4铅粗选捕收剂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捕收剂用量g/t 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PbZnPbZn乙硫氮15精矿 3.0021.13 5.2483.419.36乙硫氮20精矿 4.0116.56 3.3687.378.02乙硫氮30精矿 3.9815.95 4.1084.649.66乙黄药20精矿 2.0025.74 4.1568.64 4.88乙黄药30精矿 3.5817.73 4.6583.519.8525号黑药15精矿 1.9528.11 3.6873.09 4.3025号黑药30精矿4.2815.80 4.3688.9811.112.6 锌粗选硫酸铜用量试验铅浮选条件不变。

锌浮选使用石灰800g /t 调整矿浆pH 值(pH =11),硫酸铜为活化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用量40g /t ,起泡剂使用2号油(见图5),当硫酸铜用量为400g /t 时,锌品位及回收可达到较好指标。

图5 锌粗选硫酸铜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下转第57页)・54・ 张彦生・内蒙古赤峰柴胡栏子金矿矿化及蚀变特征研究2012年第5期段品位常不连续,出现“空档”,这也是金矿溶液中金浓度不高的佐证。

含矿溶液中金浓度不高及金元素的惰性有关。

以柴胡栏子金矿ZK22-4号钻孔品位表,见表2。

表2 石英脉、蚀变闪长玢岩与含石墨云母蚀变岩品位分析对比岩性样品编号孔深自(m)孔深至(m)样长(m)实长(m)采取率(%)A u×10-6备注云母蚀变岩053327.20328.70 1.50 1.50100<0.10石英脉054328.70329.70 1.00 1.00100 1.88矿体石英脉055329.70330.70 1.00 1.00100 2.92矿体云母蚀变岩056330.70331.70 1.00 1.001000.68低品位云母蚀变岩057331.70332.70 1.00 1.00100<0.10云母蚀变岩057332.70333.70 1.00 1.00100<0.10云母蚀变岩059333.70335.20 1.50 1.50100<0.67低品位云母蚀变岩060335.20335.900.700.70100<0.81低品位云母蚀变岩061335.90336.600.700.70100<0.10石英脉062336.60337.70 1.10 1.101000.55低品位石英脉063337.70338.70 1.00 1.001000.31石英脉064338.70339.600.900.90100<0.10云母蚀变岩065339.60240.70 1.00 1.001000.51低品位蚀变闪长玢岩066346.20347.20 1.00 1.001000.61低品位25线~28号勘探线:矿体主要赋存石英脉——黄铁矿化中。

4 矿化蚀变规律通过对金的化学性质,赋存围岩,矿化及蚀变研究,对柴胡栏子金矿取得如下认识:¹金的赋矿围岩片岩,含石墨云母片岩;º金矿床蚀变作用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蛇纹石化;其中金矿矿化蚀变作用主要与细脉状、网脉状硅化(石英大脉一般不含矿);浸染状脉状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密切;»金矿矿化蚀变主要是通过变质岩本身构造——蚀变作用产生的,蚀变作用受构造(特别是断裂、节理、裂隙等)变质岩岩性严格控制。

蚀变矿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¼金矿体矿受层位严格控制,同一矿床围岩与岩石相比较无论是成分、结构、构造都具有相似性、连贯性,说明了成矿成岩物质成分继承演化;½金矿体、矿化体与含金石英脉有关外,还与闪长岩系列有关,且以分异良好的小岩体,岩枝,侵入体常为多期的小型侵入岩体;¾柴胡栏子金矿金品位变化大,存在极不均匀性、跳跃性。

靠品位区分矿体,因此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集与控制至关重要。

金的化学性质、蚀变及矿化的研究是整个热液成矿的一部分,蚀变矿物的形成以矿石的沉淀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蚀变及矿化、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变化,来了解成矿时期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热液的性质变化、矿物沉淀原因、分布规律等,从而解决矿床成因。

蚀变围岩与伴生矿体有着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蚀变岩的分布范围一般比矿体分布范围广,更易于被发现,所以是极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它不仅能指示盲矿体的存在,还可根据蚀变岩石的类型、特征,预测矿产的种类、矿体赋存的位置以及矿化富集的程度。

[参考文献][1] 栾世伟.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方法[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 刘英俊,等.元素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 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4] 周济群,等.矿产专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上接第54页)2.7 闭路试验在各条件试验及开路试验取得较好结果基础上进行闭路试验。

闭路试验中铅产品采取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选别方法;锌产品选别方法为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一次扫选。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闭路试验结果产品名称产率%品位%回收率%Pb Zn Ag g/t Pb Zn Ag铅精矿 1.1757.52 5.052251.1088.55 3.8154.73锌精矿 3.16 1.2248.41387.06 5.1690.5225.42尾矿95.670.050.109.98 6.29 5.6719.85原矿100.000.76 1.6948.12100.00100.00100.003 结论试验采用一段磨矿(70%-74L m),优先浮选铅、铅尾浮选锌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最终得到铅精矿:品位57.52%,回收率88.55%,并回收伴生银2251.10g/t,银回收率54.73%;锌精矿:品位48.41%,回收率90.52%,其中伴生银387.06g/t,银回收率19.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