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然而,这种效应的量值大小与其位置 有关。如果出现在空气接近饱和的区域, 附加效应就比较小。相反,如果出现在像 沙漠上空的干空气中或者对流层上层的话, 影响就非常大。多数模拟结果表明,这种 增强效应非常大(在60%的水平)。然而 这一反馈过程相当复条,其量级仍然是气 候模式的关键不确定性之一。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 气候。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 从而冷却大气,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 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漫射和吸收 一部分太阳辐射,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 逸,使大气升温。
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中国东南沿海、 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洪涝 灾害增加,黄河中游以南和华北平原干旱 增加。气候变暖可能会使我国北方地区少 量的降水增加,但可能抵不上蒸发消耗, 严重的缺水形势将难以缓解,北方旱灾仍 在继续波动扩大,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 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 荒漠化的趋势。
(5). 生物多样性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 盖变化以及荒漠化都会影响到全球生物 多样性的减少和丧失,而生物多样性的 变化又反过来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 土地利用和态度覆盖变化。
1. 当代气候变化的主要观点 对于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认 识,存在变暖、变冷和波动3种主 要观点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和冻土可 能减少。我国西北各山系冰川面积自“小 冰期”以来减少了24.7%,到2050,我国 冰川将继续减少27.2%,冻土面积继续缩 小。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 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 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 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最近百年大部分年代氣溫上升,可是在 1950-1970年代,全球平均氣溫則明顯下降
过去140年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 红柱——年平均,据器测数据; 黑线——10年滑动平均; 黑色区间线——95%的置信范围; 横轴——1961-1990年的均值。
过去1000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
近千年来大气CO2浓度变化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气候干旱是形成荒漠化的必要 因素,但仅仅由于气候变异的影响,形成 荒漠化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人类活动却大 大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如在干旱土地上 盲目垦荒、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水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人口的迅速增长, 也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因为为满足需要, 就迫使人们过度垦荒、滥伐林木。
全球变化与生态响应






1. 大气成分变化 2.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3. 全球气候变化 4. 人口增长 5. 生物多样性变化 6. 荒漠化
温室气体排放

过去对全球变化的理解,往往偏于全球 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或“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等。但实际上目前全球变化 的内容已大大超过这一范畴。按照最近国际 地圈与生物圈(IGBP)的理解,全球变化的 内容应包括大气成分变化、全球气候变
① 全球变暖,两极冰雪的融化,导致 海平面的上升,以至淹没一些沿海 的大城市。 ② 降水格局发生变化:总体趋势是,中 纬度地区降雨量增大,北半球的亚热 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而南半球的降 雨量增大。
③ 全球云量分布的变化:自20世纪以 来,全球云量有增加的趋势。 ④ 海平面上升:过去100年中上升了 10-20cm,按IPCC的第2次估计,在19902100年间,上升的高度在15-95cm,平均 上升50cm左右。 ⑤ 气候灾害事件:天气和气候极端 事件的次数和强度都将是惊人的。主 要表现在暴雨、干旱、厄尔尼诺现象 的频繁。
大气的水汽反馈. 温度增加使蒸发加强,致使大气中水 汽量...它会使CO2加倍产生的增温再增 加20%. 云的反馈.云对辐射有强烈的吸收, 反射或放射作用,这称作云的反馈.云 的...
最近的几十年,全球温度上升的同时全球 降水增加,并且部分地区的空气湿度增加。 水汽增加还对气候系统的其他方面有影响, 如云。大部分科学家一致认为,由大气中水 汽增加引起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反馈明显地 加强了使水汽增加的初始增暖,这是—个强 的正反馈过程。
⑥ 厄尔尼诺:在热带太平洋海 域,大约每隔3-5年,出现大面 积的海水变暖现象,并且持续1 年或更长时间。与厄尔尼诺事件 相对应的海水发生变冷事件称为 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不仅引起 全球的旱涝灾害,也对沿岸国家 的渔业带来破坏性影响。
(4).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 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 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危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洪 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还要严重,它能 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 接威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 间。

③ 氧化亚氮(N2O)作为温室效应强烈的温 室气体,主要产生于土壤中硝酸盐的脱氮 和氨盐的硝化,因此,施氮肥明显增加N2O 由土壤向大气的释放。 ④ 氟里昂类物质(CFCs)是著名的破坏平流 层臭氧的物质,浓度虽然显著低于其他气体 ,但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却很大,占温室效 应增大部分的24%。 ⑤ 臭氧(O3)对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的 强烈影响至关重要.黑洞的出现,对地球生 物的破坏性影响极大。
(3) 树木年轮学证据:以树木年轮生 长特性为依据,利用宽度、密度等树 轮指数的年际间变化来重建年轮形 成时周围气候要素状况。它的研究 成果也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 证据。
1. 人为活动的影响加剧 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和 开垦土地,使大气中的CO2、CH4等浓 度显著增加,导致全球温暖化;另一 方面,砍伐森林等土地利用和土地覆 盖的变化,不仅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 有影响,也将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 减少。
“水汽-气溶胶和气候”的一些研究成果:
1)水汽是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在“温室效应” 中约占三分之二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水汽的相变特 点,因此又很难测量,所以很多人对水汽在“温室 效应”中的作用缺乏认识。 2)气溶胶具有分布不均匀、变化尺度小、复杂性的 特点,对辐射强迫,中云的凝结核、雨滴、冰晶形 成,进而对降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3)污染物的增多也可抑制对流的发展。 4)气候变化研究中水汽、气溶胶的主要测量手段有: 探空、地基微波辐射、Raman激光雷达、红外卫星 遥感、地基GPS遥感定标、飞机测量、地面温湿计、 光学计等。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作为全球变 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影响气候、土 壤、水文以及地貌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以及景 观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发生了改变.
(3).全球气候变化
千年来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北半球) 红线——年平均,据器测数据; 兰线——年平均,据树轮、珊瑚、冰芯、历史文献; 黑线——50年滑动平均; 灰线——95%的置信范围; 横轴——1961-1990年的均值。
不可忽视水汽反馈和 气溶胶对大气增温的作用
水汽实际上是大气中最有效并且含量最丰 富的温室气体。如果忽略其它温室气体只考 虑水汽的话,则自然的温室效应是观测值的 60%~70%,而如果只考虑CO2则仅有观测值 的27%。然而,人类对水汽的浓度几乎没有直 接的影响。相反,它的浓度却受温度和其它 大气自然过程的影响。不管由于温室气体增 加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大气增温,都可增加 大气的可含水量。同样的,表面温度的上升 增加了全球陆地土态系统和海表的蒸发。大 部分蒸发的水汽又随着降水的增加回到地表, 但仍有一部分以水蒸汽的形式留在大气中。
2. 全球温暖化的证据
(1)1750年大气CO2含量为280ppm, 到20世纪末已经增加到369ppm; (2)气象观测证据:在过去的130年中,温 度上升了0.6℃, 20世纪80年代后上 升趋势更显著。 (3)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 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预计温度上升可能延长目前农业生产 力因热量不足而受到限制地区的生长季, 导致农业上的热量界限向极区移动。由于 北半球的温带农业已在较高纬度占有很大 的面积,因此这里生产半球中纬 度地区谷物种植热量界限向北推进150— 200公里,适耕农业的高度界限上升150— 200米。
(2).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在地 球表面最宏观的表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变化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全球环 境变化的结果.而占全球陆地表面40%以上 的干旱区,由于其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多样、 对环境变化敏感、变化过程快、幅度大、 景观差异明显等特点。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 覆盖的变化比任何其他的全球变化内 容都要强烈和深远。主要体现在土著 种的减少和外来种的引入、土壤碳和 养分的丧失、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增 加温室气体向大气的排放以及对区域 气候的直接影响。
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人口 增长、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变化。
而这些内容都与今天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 方式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人口增长则是 全球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1).大气成分变化
① CO2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 球变暖的贡献率达60%,有足够的研 究证据表明,现代大气CO2的增加主 要是由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以及砍 伐森林后向大气的大量释放。 ②甲烷(CH4)是另一种极为重要的温 室气体,它的释放源主要有自然源和 人工源两大类。
从全球来看,CO2浓度倍增带 来的气候变化将使森林的覆盖面积 从自然植被的58%减少到47%,沙 漠则从21%扩展到24%,草原从 18%增加到29%,苔原从3%减为 零,自然生态因之而改变。
CO2倍增,气候变暖 ,使草原区 干旱出现机率大, 持续时间长;草 地土壤侵蚀危害严重, 土地肥力降 低;草地在干旱气候,荒漠化碱化的 作用下, 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景 观呈现荒漠化趋势。
2. 气候变化的速率 近10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速 率是过去10000年间所没有的 3. 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 4. 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