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胃堵-五苓散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我临床就遇到一个病人哪,他说,大夫,我这个地方堵得吃不下饭,不吃饭也堵,吃一点点就胀。
他说,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了。
我打开他的病历一看,好几个医院的这个中医都给他看过了,都是和胃的,降逆的,那要我给他看也是这样。
可是,为什么用上这些方子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就仔细又问他,我说,你喝水多吗?他说,我嘴是老干的,我总是喝水。
我说,那尿多不多?他说,尿不多,相对来说尿不多。
我一看他的腿,轻度的水肿。
他说,我这堵呢,最先是由肚子堵下边逐渐逐渐胀满,逐渐逐渐硬,硬到这的时候就什么饭也吃不下了。
我说,好,我就给你用利尿的方法。
用五苓散原方。
我说,先用三副试试吧。
吃了三副,他给我打来电话,他说,郝老师,因为过去他也听过我的课。
他说,你这个方子可真灵啊。
说,吃完了之后尿就增多了,口渴也逐渐逐渐的缓解了。
然后,我这硬和堵的这个感觉逐渐逐渐往下走,现在呢,就肚脐以下还有点硬,还有点堵。
那么,我是再接着吃呢还是怎么样?他说,上边全通了。
我说,再接着吃。
又吃了三副,整个上下全通畅了,胃里不再堵了。
服经方五苓散的体会2011年9月,我出现小便不畅,口渴,我想可能是喝水少上火了,多喝点水就好了,可是第二天小便一点也解不出来了,口渴更严重,我就吃了两片速尿,半个小时小便解出来了,可是后面小便还是不能解,我就吃了一副五苓散,服了有十分钟,小便就排出来了,口也不渴了,至今再也没有出现口渴,小便不畅。
经方真是太神奇了,不但效果好,比西药见效还快。
介绍最近的一个病案储女士40岁住金坛市愚池新村.2012-7-9 门诊,主诉咳嗽, 咽痒半年. 咽痒自上向下波及胸骨上口, 咽痒作咳, 无痰, 早晚, 及下午咽痒咳嗽尤剧, 夜间阵阵咽痒咳嗽, 妨碍睡眠.病后迭经用药未效.患者有糖尿病史十年, 二眼并发白内障, 视力<矫正>右0.4左0.1急于要作手术. 巳与南京军区总医院予约好, 因咳嗽迟迟不能去手术.PE 形胖, 咽充血不著心肺无异常胸部CT, 无异常苔薄润, 舌胖, 舌齿印深, 脉左中取弦滑右沉. 治以半夏厚朴, 玄麦甘桔汤加味药用半夏15 厚朴15 苏子15 茯苓15 桔梗10 生甘草10 玄参15 麦冬15 蝉衣6 僵蚕10 当归20 7帖.2012-7-16 复诊咽痒咳嗽有减, 但仍著. 鉴于其舌胖齿印深, 脉沉提示内有水饮. 乃于前方加五苓散. 桂枝10 白术10 泽泻30 茯苓20 猪苓20. 7帖.2012-7-23 二次复诊. 喜告咽痒咳嗽大减, 自谓减轻有50%. 今治方调整为以五苓散为主方.药用桂枝15 白术20 泽泻30 茯苓20 猪苓20 半夏15 厚朴15 苏子10 当归20 桔梗10 生甘草6 7帖.2012-7-30 咽痒咳嗽巳平息. 今来门诊相告明日将赴南京军区总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按: 1 这是一例慢性咳嗽的病人, 一共只三次用方, 疗效显著. 尽管药方是一合方组成, 但就前后比较观察, 五苓散在其中的核心作用还是很明显的.2 在加用五苓散前, 是鉴于, 舌胖齿印深, 脉沉, 考虑有水饮的存在, 但仔细询问, 问不出“口渴,”“尿少”的存在. 没有口渴尿少可以确认蓄水证吗?五苓散治疗鼓室积液鼓室积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经保守治疗积液不能吸收者需要抽液,不但疼痛,且易复发需多次抽液。
我最近有两例病人,成人和儿童各1例,给予五苓散口服,发现能明显减轻抽液后的复发,减少抽液次数,只是例数太少,还难以形成定论。
顽固性头痛十年,《五苓散》三剂愈时间:九七年农历二月初九地点:安徽,寿县。
主症:顽固性头痛数年,复发一周不解。
周某,女,年四十许。
患头痛约十年,时发时止。
今初春再发,全头痛甚,持续七日不解。
多方延医治疗而不效。
有中医治之,服药即吐。
不得已,易西医输液治疗,用调节酸碱之法,配合扩血管、解痉止痛、甘露醇等对症治疗,亦无显效。
适余下午至卫生院见之,病人正在输液,卧被之中,任然辗转翻腾,呕吐不止,吐为少量清水;痛势来时,甚至以头撞墙。
余甚悯之,当时默默推演灵龟飞腾八法,以针灸开照海、列缺二穴,针未去,痛已大减,至半小时后去针之时,痛几已不觉。
其人及家属倍谢之,余欣然藏针以退。
第二日一早,病人家属又用竹筐抬患者上门求治。
言针灸后患者归家一切安好,但视家中前医所留未服完之《川芎茶调散》加味汤药,不忍抛弃,遂煎而服之。
服完不久即开始隐隐痛发,至夜半已头痛不可忍。
是故一早上门,求余再予针之。
余再用前法推算而针之,病痛缓半。
针后劝服吾中药一剂,其家属闻之皱眉,皆言汤药入口即吐,恐难为也。
吾固之。
观其舌苔白腻,舌质暗而有瘀,面微赤而目珠泛红。
问之每痛时,必泛吐清水痰涎,痛以头顶及前额为重,发时昏沉胀痛,以手敲打稍舒。
吾意下明了,遂告之药下定不吐而愈,其家人半信半疑,勉力让余处一剂以试观,方如下:桂枝10 白术6 石小10 猪苓10 茯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6 吴萸3 黄连6 大蜈蚣2条生姜3片一剂;另以大黄2 生甘草2,长流水煎一小盅,在第一次服药之前缓缓服下。
隔一日,其夫至,诉服药后吐止,头痛宿疾亦已大缓,唯剩余颠顶及前额有绵绵微痛。
余欣然再处一方:桂枝10 白术10 茯苓10 石小10 猪苓10 姜半夏10 胆南星10 苍术10 白芷6 归尾12 川芎10 钩藤10 天麻6 藁本10 大蜈蚣一条生姜3片,两剂。
此后,病人未再诊。
一月余,遇其父,知后来一剂服完,病已愈,两剂服完,病未再发作。
后随访数年,亦未再发,言旧疾已除。
道人按:上方用仲景《五苓散》为主,再以半夏祛痰化饮,止呕吐;久吐者,中焦升降失常,‘胆主升清,胃主降浊’,胆升清不畅,郁结而必有懊恼虚烦之热,故用胆南星清久吐胆经虚烦热;归尾活血破血而养血;川芎行气活血善治头痛,配合归尾,通血脉治头痛更宏;钩藤、天麻平肝祛风,解痉安神止痛,这两个药和胆南星尚有呼应之意;大蜈蚣通络解痉止痛;生姜散水汽以和胃止呕吐,兼解虫药蜈蚣之腥气;吴萸、黄连,取《左金丸》之意;病发于春季,春属于木,肝感春木之气,肝风上窜,挟痰瘀而作,故头痛发,且肝木犯胃则吐,此即余处以《左金丸》等治肝之药之大意也。
大黄、甘草,煎汤小量含服,甘草守中,大黄降下,引中焦之浊气下行,可以防止服药呕吐之隐患。
至第二日,正巧春雨淅淅沥沥而降,思天人感应,故猪苓用量略加大,更加白芷芳香化湿,且兼为前额痛之引经药,苍术亦化湿。
大蜈蚣减为一条,第一是为了减少药的价格,给病人省点钱,另外也是痛已不重,一条已足矣。
面红呕吐已除,是故《左金丸》亦未用。
或问:此症头痛,吐涎沫,不当用仲景《吴茱萸汤》否?答曰:本当用《吴茱萸汤》,但是吾细观之,患者吐七、八日,不食三日,仍面不青黄反而微红,兼且目睛亦泛赤,当春之时,不为肝木之病乎?古人云“木得桂而枯”,镇肝、折肝之木,中药之桂枝也。
且输液已经数日,体内湿气弥漫,不当利水湿哉?合在一起不正是治疗水逆症之《桂枝五苓散》也?《吴茱萸汤》更适合寒症,而不是这个肝有热症。
所幸不负所托,方药中地,三剂而数年顽疾顿除。
学生问:先生治疗头痛,喜用白菊,何此例不用也?答曰:白菊虽善治头痛,然胃家弱者,勿服!此药胃弱者多服易胃口不适,甚至呕恶。
此例已经有呕恶之患,何敢用之?!且前医之药《川芎茶调散》里面已经有白菊了,服后不但不效,反而加重,岂可不慎哉?保肝降脂的五苓散X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但已腹部微凸。
他今年5月31日来诊,主诉去年六月至今,两度出现肝功能损害。
谷丙转氨酶达777.00,谷草转氨酶226,谷氨酰转肽酶171.00,总蛋白83.3(5月23日化验结果)。
我用经方五苓散: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猪苓100克、泽泻100克、肉桂50克,研为细末,嘱每日口服5-10克。
7月5日复诊,喜告昨天化验肝功能,除总蛋白稍高以外,其余指标均恢复正常。
患者何以导致肝损害?患者否认肝炎病史,但以前有脂肪肝,而且,在出现肝功能异常前曾经服用过较长时间的深海鱼油胶囊。
这不能排除脂肪肝加上深海鱼油为肝损因素。
而此案又一次提示五苓散对脂肪肝及其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所谓水逆病,是一种以口渴而不能多饮水,进水即吐,并伴有浮肿、小便不利、水泻、多汗等的病症。
后世,五苓散被用于治疗各种水液潴留体内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特发性水肿、美尼尔氏综合症、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等,此外,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尿崩症等内分泌疾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本案之所以用五苓散,就是以脂肪肝、肥胖为依据的。
X先生在叙述服药后的反应时,提到每日腹泻,并有鲜血,原本静止的中耳炎也复发,出现耳内流水。
五苓散导致腹泻,这不是第一例。
本来治疗腹泻的五苓散,为何导致腹泻?这可能与本方调动了机体的自身排毒祛湿能力有关。
按传统的认识,本方能通阳利湿。
耳内流水,也可以用这种理论来解释。
服用五苓散后,按照张仲景的说法,要喝热开水,让周身微微汗出,这样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同时,饮食要清淡,少喝浓汤油腻。
另外,我特别嘱咐患者,要戒酒或少饮酒,如果在无法避免的应酬以后,要马上服用一些五苓散粉剂,这有利于解酒毒保肝。
当今的中国,脂肪肝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比比皆是,一些西药降脂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极易导致肝功能损害,而我国传统的配方五苓散,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是我国广大老百姓吃得起用得上的保肝良方。
遗憾的是,五苓散没有市售成药,只能让药店代为加工。
但这也好,有的时候,根据患者体质,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味,效果似乎更好些。
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
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
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
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
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
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
但他说感动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
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
五剂煎服。
第二天,Z 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
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
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
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
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