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 狭义的现象学指20世纪西方哲学中德国哲学家 E.胡塞尔创立的哲学流派或重要学派。其学说主 要由胡塞尔本人及其早期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 成。广义的现象学首先指这种哲学思潮﹐其内容 除胡塞尔哲学外﹐还包括直接和间接受其影响而 产生的种种哲学理论以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 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 种 而是一 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 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 说的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 的经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 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 主要结论——情感>理智 人的有限性,时间性,向着未来筹划,向着死亡迈进。 人的有限性,时间性 使事物成为事物(存在者不等于存在)的存在(道)就 是无,无就是有,又称“澄明”“敞开”“无蔽” 西方的 发展就是存在、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真理”=存在=大道 人在世界中不断“筹划”,“操心” 语言就是道说,语言就是道 对语言有神话倾向) 语言就是道( 语言就是道说 语言就是道(对语言有神话倾向) 要注意一点:海德格尔的无与尼采的虚无主义是完全不 一样的。 由于海德格尔在未完成的《存在与时间》中将太多的笔 墨用于对人之此在的所谓基础存在论的讨论作为切入点来 通达大道, 而未直接从在先进入道之中后接着返回于世界 再来用道统摄一切, 而使得该书有喧宾夺主, 怠慢了使此在 之所以此所在的存在,以至看似太过人本而反而遗忘存在 之嫌. 因此放弃完成存在与时间一书反而是海德格尔在真 理之路上以退为进的明智之举. 所以后期的海德格尔在方 法切入点就改善了. 而这个改变也使海德格尔的哲学彻彻 底底地形而上学化了,导致很多人对海氏的理解更加坠入 了云里雾中.)
据说晚年海德格尔对中国老庄哲学有所关注。有人考 证,海德格尔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曾引用过庄子。据说, 有一天,他在弗莱堡的木材市场碰到中国学者萧师毅,萧 师毅用德语为他背了孟子那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 话。然而,孟子这段话与老庄哲学南其辕而北其辙。据称 海德格尔邀萧师毅同译《老子》。萧师毅回忆说,他们只 选了《老子》八十一章中的八章。据此有人得出:“中国 传统哲学,尤其老庄哲学在海德格尔的思想里也留下了颇 深的印象”,“对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结 论,真让李耳庄周笑掉大牙。还有一篇文章说,在托特瑙 山上的小木屋里,墙上挂着写有老子语句的条幅。 2006年5月,在托特瑙山的海德格尔木屋门前,我为此 木屋不能对外开放而遗憾。弗莱堡陪同人员告诉我,德国 思想文化界和政府一直想接管木屋,将之开辟为国家遗产, 然而海德格尔两个儿子纽根与赫尔曼兄弟反目,在财产分 割上闹得不可开交。“特别是老二赫尔曼是历史学教授, 掌握了父亲全集的出版权。而纽根是个普通人,绝对处于 下风。房屋就在争吵中锁上了。”
其他相关观点或结论 •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即人的生活世界, 语言世界,艺术世界...此乃所有文化之共有。 •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即人的生活世界 即人的生活世界,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源于前科学世界 即人的生活世界, 是人的结构对于直观世界的直觉式的概念化,对应于有限 是人的结构对于直观世界的直觉式的概念化 对应于有限 存在者,所以先入为主的自然主义科学一开始就跳过了存 存在者 所以先入为主的自然主义科学一开始就跳过了存 在本源问题. 在本源问题 • 所以,科学方法不是解决哲学问题的金钥匙 科学方法不是解决哲学问题的金钥匙! 所以 科学方法不是解决哲学问题的金钥匙 尽管可作 为参考。 为参考。 • 在海德格尔后期,他认为人的任务是倾听存在的呼唤, 所以后期转向诗歌等艺术.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 思想都不能引起现状的改善.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不能掌握 显示自己且同时又隐去自己的存在的全部秘密. •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就是在于人本主义和由此带 来的虚无主义.并认为只要任何是人的图谋和思想都不能 引起现状的改善.这种虚无主义必然结果的错误从苏格拉 底包括柏拉图开始已经发端并在看似反对柏拉图的尼采那 达到高峰.现代技术也是它的表现之一。
• (1927) 《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 • (1929) 《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 (1935, 1953年出版 《形而上学导论》 年出版) 形而上学导论》 年出版 •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 (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 • (1950) 《林中路》 林中路》 • (1951-52) 《什麼被称为思考?》 • (1955-56) 《理性的原则》 • (1955-57) 《身分与分别》 • (1959) 《面向思的事情》 面向思的事情》 • (1959) 《通向语言的道路》 • 《社会与反省》 • 《克服形而上学》 •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 《筑居思》 • 《路标》 路标》
海德格尔的出生地梅斯基希
1909年,海德格尔到奥地利费尔德基文希的耶 稣会见习。但几个星期后即因健康欠佳被辞退。 此后他到弗莱堡大主教管区的研究班攻读神学。 这里的指导教师仍是耶稣会教士。 1909年秋至1911年夏,海德格尔主攻神学,辅 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 学。至1913年夏他一直留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 那时他23岁,在阿尔图尔.施耐德的指导下完成了 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在他的大学学习时间,胡塞尔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 胡塞尔 是他的主要兴趣所在。他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 里科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 价值哲学的影响。 价值哲学
奥地利作家诺贝尔奖金得主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女士写的有关海德格尔的剧本
1928年,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也辞去马尔堡大学 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任胡塞尔的哲学讲座。 自1931年,海德格尔与德国纳粹党关系越来越密切。 1933年,他加入了纳粹党并当选为弗莱堡大学的校长。 他的就职演说(Rektoratsrede)中运用了大量的 纳粹的与纳粹宣传合拍的言词,使他责受指责。特别 是讲到德国大学的目的是「教育和训练德国人民命运 的领袖和卫士」。他更主张大学的三根支柱分别是 「劳动服务、军役服务和知识服务」。 虽然他於1934年辞退校长一职,但未曾退党。 1945年至1947年,法国职业当局因为他的纳粹党背 景而禁止他任教。到了1951年,更撤销他荣誉退休教 授所享有的特权。他在1951年、1958年、1967年则 定期受邀请任教。 1976年,海德格尔於出生地梅斯基尔希与世长辞 并以罗马天主教仪式安葬。
1923年,海德格尔开始担任马尔堡大学 哲学教授。在这时,他开始在托特瑙堡营 造了他自己的住处(the Hütte),并开始 专注写作《存在与时间》的第一稿。同年, 《存在与时间》 他被选为马尔堡大学中非常出众及具有荣 誉但同时是新教徒的哲学教授。
犹太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 犹太政治理论家汉娜 阿伦特(Hannah Arendt) 阿伦特
• 海德格尔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他应征入伍.但两 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 • 1918年海德格尔成为胡塞尔的助教,他在 后者的指导下在弗莱堡大学一面学习一面 任教。他讲的课程多半是关于亚里士多德 的。虽然他那时深受胡塞尔现象学的熏陶, 但他授课的侧重点却不完全是胡塞尔式的。 现象学还原和先验自我这些现象学主导概 念很少在他的课程中受到重视。 • 观点的不同导致海德格尔最终另立门户。
沙特与西蒙娜·德 波伏瓦 沙特与西蒙娜 德·波伏瓦
百合花和“红白蓝”三色带盖满 波伏瓦和萨特的合葬墓
存在主义艺术
•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 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 主观 经验。最先提出的是尼采 尼采。索伦·克尔凯郭 经验 尼采 尔、叔本华、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 可被看作其先驱。尤其在20世纪中它流传 非常广泛。法国哲学家萨特 萨特和作家阿尔伯 萨特 特·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 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 萨特的格言: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 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 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
二、著作
三、主要理论
• • • • • • 海氏从存在的角度解构了西方的哲学史,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存在 (道,本源,存在的存在)的真理被遗忘的历史—— 海德格尔认为是“泰初之道”(logos)是世界的本源。 所以在其哲学的核心处与中国的老子很有相似。 时间性是人的存在方式! 世界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是一切关系和意义的总和。 海德格尔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意识如何看到我们所看到的)出 发,(胡塞尔“观察”到任何意向性活动都只能在一定的视域(horizon) 或边沿域中运作,比如:当我们的感性直觉要“看”清桌上的一张白纸 时,我们必须已经看到了这张纸周围的环境及其中的各种物件,比如桌 子,笔...等等。 再比如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其实其本质就是这因为事物 的缺乏性而导致的事物的相互依存的现象—没有他物,何来此物?同理, 广义相对论中参照系的选取,混沌理论中的复杂体系等也可作为例 证。) —— 并将胡塞尔的视域扩大为我们的整个生活世界,并进一步 推至到生活世界的视域——即存在,无 —— 并从东方老庄那得到启示, 来追问存在(无,道),写出《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存在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 德国,创始人为M.海德格尔和K.雅斯贝尔斯,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有J.-P.萨特 萨特、M.梅洛-庞蒂 、G.马塞尔 、 萨特 A.加缪 、S.de 波伏瓦等。欧洲其他国家也有流传。50年 代以后,在美国逐渐风行。 80年代中期,在中国高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 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 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从60年代 后期起,它在西方的影响开始衰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