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
盖 ④大力发展复垦工作
北方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丰富的资源与充足 煤炭基地;石油基地;铁矿资源;
能源
海盐资源;森林资源
补充
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的形成 内力作用:断层下陷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 黄河是主力
(二)人文地理概况
1.华北平原农业自然条件
有利 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条件较丰富,光照资源充 条件:足,降水集中生长旺季。
②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
温度带 作物
南 暖温带 中 中温 辽南各地)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 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
以春小麦、大豆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植被:
长白山(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北部: 亚寒带针叶林
。
西部: 温带草原
。
(二)东北地区区域特色-商品粮基地
• ③铁: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
• ④海盐:天津长芦盐场(长芦盐场晒盐的优越 条件)
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综合分析 120°E
一、东北地区的
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
500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450
2.位置
经度:
120°E~135°E 纬度:
40°N~53°N 400
130°E
3.地形特点
4.地面结构基本 特征是: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5.气候类型和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集中在7、8 两月,冬春季降水 少
6.温度带和干湿状况
南:暖温带 中:中温带 北:寒温带
东部、北部:湿润地区 中:半湿润地区 西:半干旱地区
7、水文
辽 河
1、
东北的主要河湖 松花江
具体措施: 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区土壤含盐量 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 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二)人文地理概况
3.黄土高原农业自然条件分析
有利 ①位于暖温带,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条件:
②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 ③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劣势:
①沼泽地面积广大,开发利用中引发各种环境问题。
②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在秋季降霜早或者春季温度低时容 易受低温冻害,使农作物减产。
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①有利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
:
平原地形、平坦广阔
地形 :
土层深厚;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水源:位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河流众多,
土壤 春季有大量积雪融水,水源充足
②不利
: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作物品种有限,易
受低温冷害影响
分析建三江农业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1、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 (虫卵)不易越冬
2、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 生存和繁殖
(三)东北地区区域特色 -商品粮基地
农业特色和发展方向
(三)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
华北平原盐碱地问题
1. 原因:
①气候条件:华北平原降水 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 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 聚。
②地形条件:华北平原地势 低洼,排水不畅
③人类活动:大水漫灌,或 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 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
华北平原盐碱地问题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治理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
华北平原
范围:京、津、冀 、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自古有“ 中原”之称。 长城以南,淮河以 北,太行山以东, 东临渤海、东海
黄土高原
范围:太行山以西、
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40°N 35°N
110°E
太 行 山
120°E
(一)自然地理概况
1.气候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干湿地 区
5、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
•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
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 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 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 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
农业条件分析
优势:
①耕地面积大,地广人稀(总面积大,占全国1/5;人均面积大,是全国 2倍,全国人少地多地区;每个劳力负担面积是全国5倍;)
②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黑土、黑钙土土地生 产力水平高)
③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④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雨热同期,作物可一年一熟,年降水量 平均400-600mm,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充足。春季有积 雪融水和冻土融水,利于春播。
以平原、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山脉-----大兴安岭(一部分)、小
A
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六盘山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高原-----黄土高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三大地形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C
B
黄土高原
读“北方地区” ,回答:
山脉:
A大__兴__安__岭_____ B小__兴__安__岭_____ C__长__白_山______ D__太__行__山_____ E__六__盘__山_____ F___秦__岭______ 。
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稀少
不利 ②低温时间长 条件: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
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⑤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4.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①控制人口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④加大科技投入,倡导绿色、生态农业 ⑤调整农业结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谷子、小麦、优质苹果
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剧了对“北大荒 ”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 荒”变成了“北大仓”。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 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阐明该地区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 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①黑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原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半湿润 (山东半 岛东部属 湿润区)
半湿润、 半干旱
温度 气候类型 农业 带
暖温带 暖温带
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
特征是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 燥
旱地为主的 种植业,耕 作制度为一 年两熟或两 年三熟。
(一)自然地理概况
2.地形
①黄土高原: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二)、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降水集中在7 、8月,冬、春降水少
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降水
150
100
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 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月份 1
50 0 7 12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中国干湿分区图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三)河流
找 出 主 要 的 河 流
•(四)、植被.土壤
•1、东北区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2、华北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
褐土.棕壤等
黑土等
五、自然资源
• ①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 ②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阜新 、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 (山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 大同、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俯(陕 西);
两大地区农业生产的对比 (旱 地)
最大林业基地
一年二熟
(三)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
1.华北春旱严重原因:
①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雨季未到);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③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④正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
2、东北春旱程度比华北小的原因: ①东北春季气温回升,有季节性积雪融水 ②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③河流较多,水源较充足 ④冻土改变了土壤水分条件 冻结后水分被凝固保存;解冻后表层先融解,供春播 用水,底层未解冻形成不透水层
措施:a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草肥;种植绿肥作物、 牧草;秸秆还田 b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沟壑整治、植树造林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原因: 过垦滥垦,破坏严重 措施: 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
沼泽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 地。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开发沼泽,要注意有计划地 保护沼泽,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中国北方地区
高考目标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北方地区的交通、城市与主要工业区、农业;
3、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与 灾害防治。
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
三大自然区 四大地形区
西北 干 旱半 干旱区 东
青藏地区
长城
部
秦岭—淮河季一线
风 区
中国地理区域
河流水文特征
黑龙江、松花江:
流量 丰富 (流经湿润、半湿 润地区),汛期较 短 (有春 汛和夏汛),含沙量 小 (森 林茂密),结冰期 长 (纬度 高,位于中温带和寒温带)
辽河:
流量 较小 (流经半湿润、半
干旱地区),汛期 短 (雨季
短),含沙量 大 (植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