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中国地理:北方地区


小结: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地 形 特 征
气 候
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
高原和平原为主、西高东低
河 湖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黄土高原、秦岭 东北平原(三江平原、 松嫩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山 平原、辽河平原)辽东丘陵 东丘陵 中温带季风气候,冬长严寒多 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冷干燥、 雪;夏短温暖多雨。年降水 春干燥多风、夏高温多雨,秋 800-400mm,湿润和半湿润区 凉爽晴朗、半湿润区 黑龙江、松花江、辽河 黄河、海河、淮河、渭河 水文特征:水量较少,汛期短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 (有两次汛期)、水位变化较 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结 冰期短(黄河有凌汛) 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旱田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农 作物熟制 业 主要产品 生 谷子、苹果、 产 枣 主要生态环 境问题 水土流失, 水旱灾害
冬小麦、玉米、 春小麦、玉米、 棉花、花生、苹 大豆、甜菜、人 果、梨 参、貂皮、鹿茸
旱涝、盐碱 和风沙 低温冷害、滥 砍滥伐
五、矿产资源与工业
1.资源类型
①向南方输出煤炭 • ①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②用煤炭发电,西电东送
2、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丰富的资源 发达的交通 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良好的农业基础 广阔的市场 煤炭基地;石油基地;铁矿资源;海盐 资源;森林资源 稠密的铁路、公路网与海港相连 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及工业中心 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商品粮、棉、油、 糖基地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消费量大,也 接近国际市场 人口稠密 京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
制约 因素 发展 方向
工业 中心
北京、天津、唐山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
4、 天 天 津津 滨滨 海 海新 新区 的 区地
理 位 置
天津滨海新区优势突出、潜 力巨大,目前经济规模已经 相当于浦东的70% ,有条件 发展得更快更好。
新兴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
发展条件: •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地带 ,依托京津,辐射“三北” • 土地资源丰富,有1200多平方公里的盐碱荒地,其中相当 一部分是不宜耕种的盐碱地,建设用地空间大 • 能源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原盐、地热、海洋资源 • 交通设施完备,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已基本形 成了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是华北地区货物进出 口的重要基地 • 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和冶金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制造业也居全国前列 • 科教实力较强,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孵 化器、企业研发中心,以及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现代管 理技术经验的人才
概况
发展 条件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 盐等资源;便利的铁路、 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交 通;科技和人才优势 水源不足 工业产品高精尖
我国重工业基地
煤、铁石油、森林资源丰富; 便利交通;广阔消费市场; 工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 资源能源不足;水源短缺; 产品老化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 提高管理水平
4、植被、土壤
1)东北地区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黑土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森林 资源丰富——东北林区 2)华北地区 落叶阔叶林; 褐土. 棕壤等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秋季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冬季
二、自然环境 1、主要地形
1)东北地区
①平原:东北平原(三江、松嫩、 辽河) ②山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③丘陵:辽东丘陵
2)华北地区
①平原:华北平原 ②高原:黄土高原 ③山地:太行山 ④丘陵:山东丘陵 ⑤名山:泰山、华山、恒山、 嵩山、五台山
2、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1、东北地区 中温带、寒温带 湿润、半湿润季风
2、华北地区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
3、水文
1)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 里江.辽河 长白山天池.兴凯湖
水文特征:水量较少,汛期短 (有两次汛期)、水位变化较 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
2)华北地区
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 海河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 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结 冰期短(黄河有凌汛)
• ②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阜新、 抚顺(辽宁);开滦、峰峰(河北);兖州(山 东);平顶山(河南);徐州(江苏);大同、 平朔、阳泉、西山(山西);神俯(陕西) 西气东输,供应北京 • ③天然气:长庆 • ④铁:鞍山、本溪(辽宁);迁安(河北) • ⑤海盐:天津长芦盐场
• 五、矿产资源与工业
土壤: 土层深厚;东北有肥沃的黑土;
华北平原土壤土质疏松
②不利
东北平原: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四、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
风沙危害等
1、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 • • • 形成原因: ①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 ③毁林开荒 、过度樵采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分区的依据是:地理位置、自然、人 文地理特征不同
53°N 北



32°N
103°E
135°E
一、位置和范围
俄 东 北 地 区 渤海 华北地区
120

内蒙古
40
黄海
朝 鲜 半 岛
1、纬度位置: 32°N~53 °N 大致以40°N划分东北 斯 和华北地区 2、经度位置: 103°E~135 °E 大致以120 °E划分东北 和华北地区 3、海陆位置: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雄厚的科技力量
3、东北老工业基地
• 主要产业:钢铁、煤炭、石油、木材等原材料生 产;机床、电机、汽车、船舶等制造业 • 产业结构问题:钢铁、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 趋于枯竭
• 产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
传统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基地 区位 华北北部,面临渤海湾 辽中南工业基地 辽宁南部,面临渤海湾
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肥沃的黑土
植 被
土 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黄土广泛分布
三、农业
1、农业地位: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大豆、棉 花产区和温带水果的产区。 2、农业分布:华北地区的冀、鲁、豫是目前我国 粮食主产区;东北区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商 品粮基地;华北平原是商品棉基地。东北是我国 第一大林区。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商品棉基地 华北平原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东北的大豆产区;华北花生主产区 吉林、黑龙江的甜菜产区
中国的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课标点击: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2.北方地区的交通、城市与主要工业区。 3.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灾害防治。 考点解读: 1.识记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以及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人文环境特征。 2.能够结合各类图表,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 3.理解掌握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各自存 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掌握北方地区主要经济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发展特 点。
天津滨海新区
形成七大主导产业:电子通信、 石油开采加工、海洋化工、现 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 食品加工
六、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
(1)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 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其中东北地区人口 相对稀疏,华北地区人口最为密集。 (2)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 满族、朝鲜族、回族等。 (3)习俗: ①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 ②房屋:土坯垒墙,室内有土炕(防寒、保温),黄 土高原挖窑洞居住。 ③交通运输:过去,马拉大车;现在,以铁路、公路 为主。 ④民间运动:溜冰。
北:俄罗斯 南:甘肃、陕西、河南、安 徽、江苏 西北:内蒙古 西:甘肃 东:朝鲜、渤海、黄海
4、范围: 范围:秦岭-淮河以北;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 东 长城 青藏高原
渤海 黄海
黑龙江
朝鲜 半岛
秦岭
淮河
北方 地区 包括 的省 级行 政单 位有 哪些?
内 蒙 古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宁 甘 夏 陕 山西 西 肃 河南 京津冀 山东 江苏 安徽
中国温度带图
中温带
暖温带
高原垂直气候带 寒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暖温带 热带
中国干湿分区图
半干旱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温度带分布图
中温带 中温带
干湿地区分布图
暖温带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2、华北平原
——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 原因:大面积盐碱地、沙地
• 整治措施: • ①兴修水利、整理河道,提高黄河、海河等河流 的防洪抗旱能力 • ②改良盐碱地,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 ③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搞好绿化
3、东北平原
• • • •
• • • • ——过度开垦、滥砍滥伐 形成原因: ①过量采伐 ②占用林地 ③非法捕猎、采摘 整治措施: ①大规模退耕还林、还湿,农民转而经营农业游 ②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禁伐或限伐林木 ③大力植树造林
• 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 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 整治措施: •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 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 土地复垦工作 • ②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