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技落后原因之我见

中国科技落后原因之我见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之我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但自文艺复兴以来, 欧洲生产力突飞猛进,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逐渐拉大。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 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 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期间, 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 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从16 世纪之后, 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说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样的局势都没有扭转,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局面时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在近代社会一度衰退呢?正确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对于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封建统治的长期存在, 是阻碍我国科技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国家政权的支持和正确的科技政策。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 长期的官僚制度是科学技术赖以发展繁荣的民主制度的死敌, 统治阶级要求科学技术服从自己的利益,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大量的与手工业生产发展有关的与其切身无关的科学技术就得不到重视, 甚至被遏制。

历代封建王朝都以农业为“本”, 工商为“末”, 严重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导致中国工商业的落后和科学技术禀赋的先天不足。

与西欧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给近代科学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相比, 中国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直接限制和否定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已牢牢地囿于自给自足的自我满足之中。

自给自足,一切不求外人,从封闭的心态来看,是一种最好的境界。

而从开放的心态而言,从社会发展的态势而言,是一种极端保守和落后的表现。

在近代, 自然科学和技艺受到严重的贬斥, 根本无法吸引一流的人才去研究, 这就抑制了近代中国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自然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进行探索, 它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重视实验和实践, 讲究理性思维, 服从科学真理, 并且需有对问题进行自由探讨的氛围。

而封建专制制度下形成的禁锢意识必然扼杀科学与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事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封建王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更是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因正当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步的时候, 中国除了落后的官
僚制度和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之外, 还开始实行“闭关锁国”。

这一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的作用和一定时期的进步意义, 因为明朝末期, 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盛行,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有利于防海盗和保护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生活安定。

但在倭害灭除之后, 中国政府并没有随即停止闭关政策, 反而更加固步自封, 尤其进入清朝后, 清王朝骄傲自大, 闭目塞听, 一直做着“天朝上日”的迷梦。

这使中国成了井底之蛙, 与世隔绝开来, 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正是由于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 使得中国即既有任何迅速提高生产的欲望, 也没有进行科学技术革命的要求, 要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前进的最根本、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 是生产的需要给科学研究提出了多方面的课题, 才会使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步和重大突破。

但中国的近代科技既没有自身发展的欲望, 又没有推动力, 也没外力刺激, 所以它落后于时代的列车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经济方面, 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
长期以来, 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经济形态只满足于一时的风调雨顺, 自给自足, 安于现状, 绝少有改变传统的开拓精神的创造精神, 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迫切需要。

15 世纪后中国之所以未能产生近代科技, 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缺乏对科技的社会需要。

所以, 当英国特使觐见乾隆皇帝, 要求通商时, 乾隆帝的答复竟然是“: 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 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连林则徐在禁烟之初也认为“: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 百产丰盈, 并不借资夷货。

恐尔各国生计, 从此休矣。

”这种心态充分反映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形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实际。

在一个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 严格实行封建专制的国度, 我们怎能指望它产生近代科技的社会需求呢?
三、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
经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 从言语、行动、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 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 不善于追根结底的研究, 尊师敬长, 对前辈学者的学术推崇倍至, 后辈学者就算是对前辈学者的观点有异议, 也大多数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 不愿意指出其不妥之处。

然而, 在西方却不一样, 西方科学的发展往往都有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 如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增加了理性和科
学的意识, 也就大大增强了这种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氛围, 几次科技革命则更是科技史上的辉煌。

与西方的开放文化环境对比起来, 儒家文化氛围笼罩着一切, 支配着一切, 理学的唯心主义, 使人们放弃科学的头脑, 经学的独断像紧箍咒一样, 造成了人们非科学的心态, 形成了阻碍科学发展的巨大历史惰性。

四、科举制的教育制度逐渐成为科技发展的障碍
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科举制虽然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过直接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科举制度对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起着阻碍作用, 其诸多弊病也日益显现。

封建社会, 受官僚政治“学而优则仕”的影响, 我国大量的知识分子不是潜心于科学研究, 而是热衷于‘学而优则仕’的官僚仕道。

统治者出于巩固江山、维护统治的功利性目的, 其注意力主要放在‘文武之道’上, 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笼络在自己身边, 这就造成科技人才难以成长。

这种腐朽性、落后性在封建社会末期即世界进入近代后, 不仅没有得到消除或减弱, 反而进一步加强。

而西方教育在近代则大力提倡科学、实验、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联合与循环。

与这种日益进步的教育制度相比, 中国曾在世界上占有优势的传统科学不得不在近代被西方自然科学全面超越。

五、思想方面的影响
中国领先了2000 年, 到明末清初时中国人与外界交往都是一种“傲视蛮夷、泱泱大国舍我其谁的态度”, 因为他们发现全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比他们先进, 长期处在这样的情形下他们能不骄傲自满吗?他们还能向别人学习吗?行政封闭和思想禁锢使中国与国外缺乏交流, 中国人信息不灵通, 与外界交流少, 思维方式处于长期的封闭状态, 中国科技落后就不可避免了。

总之,中国自近人近代以来。

科学技术无论是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还是从社会文化、思想因素来说,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理解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对于我们珍惜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宝贵思想,积极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相信中国科学技术必将在不久的将来重新焕发神采,为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