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的发酵(培养)生产
R mRNA
mRNAZ 乳糖 阻遏蛋白 (有活性) 阻遏蛋白 (无活性)
mRNAY
mRNAa
基 因 表 达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B、乳糖酶的诱导
2.末端产物阻遏
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 量累积引起的阻遏 酶合成阻遏的现象:
× E A→→ →→ →B
实验:
(1)大肠杆菌生长在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上时, 检测到细胞内有色氨酸合成酶的存在; (2)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色氨酸,检测发现细胞内 色氨酸合成酶的活性降低,直至消失。 (3)表明色氨酸的存在阻止了色氨酸合成酶的合成, 现了菌体生长的经济原则:不需要就不合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3、微生物发酵法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酶的主要方法。
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合成所需酶的方法称 为发酵法。 酶的发酵生产是现在酶生产的主要方法。 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控制,利用细胞 (包括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 产生人们所需的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酶的生产方法
一、酶的生产方法 1、提取法
牛胃→凝乳酶 胰脏→胰酶 血液→凝血酶 木瓜→木瓜蛋白酶
采用各种技术,直接从动、植物细胞或组织中将 酶提取出来。提取法虽简单易行,但受原材料来源的 限制。 2、化学合成法 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的新技术。 只能合成那些已知化学结构的酶;成本比较高。 目前仍然停留在实验室内合成的阶段。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半乳糖苷透过酶
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调节 基因 R
启 动 操纵 子 基因
P O LacZ
乳糖结构基因
LacY Laca
mRNA
基
阻遏蛋白 (有活性)
因
关
闭
诱 导
A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启 动 操纵 子 基因 P O 乳糖结构基因 LacZ LacY Laca
调节 基因
酶的合成在细胞的生长阶段开始,在细胞生长进 入平衡期后,酶还可以延续合成较长一段时间。
黑曲霉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曲线 例如:
60
细胞 或酶浓 度
细胞
50.0
酶浓度 (单位 /ml)
细 胞浓度 酶浓度
25.0 20 12.5
b
时 间
0
0
40
时间 (h)
80
120
0.0
特点:可受诱导,一般不受分解代谢物阻 遏。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二、应用微生物来开发酶的优点 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易提取酶,特别是胞外酶; 3、微生物培养基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可采用微电脑等新技术,控制酶发酵生产过程; 5、可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选 育菌种,增加酶的产率和开发新酶种。
诱导物
酶的阻遏 无活性 - 阻遏物
-
转录, 继而翻译
乳糖操 纵子
+
不转录, 色氨酸 继而不翻译 操纵子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3.分解代谢物阻遏
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碳 源或氮源)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 分解底物会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的 分解有关的酶的合成的现象。
A1 B1 E A2 × B2
胞内
胞外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二、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按酶生物合成的速度把细胞中合成的酶分为两类: 组成酶—恒定(速度、浓度) 诱导酶—
(适应型酶、 调节型酶)
在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下合成速 度急增,酶浓度成百上千倍增 加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基因操纵子调节系统示意图
操纵子 控制区 调节基因 启动基因 操纵基因 信息区 结构基因 DNA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三、酶发酵生产的类型 1、液体深层发酵:
液体培养基,经灭菌、冷却后,接入产酶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发酵。
2、固体培养发酵
培养基以麸皮、米糠等为主要原料,经灭菌后,接入产酶菌 株,在一定条件下发酵。
3、固定化细胞发酵(70年代后期发展)
将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后,进行发酵生产择与改造
(1)选择最理想的酶合成模式——延续合成型; (2)改造非理想模式 A、同步合成型:适当降低发酵温度,尽量提 高相应的mRNA的稳定性; B、滞后合成型:尽量减少甚至解除分解代谢 物阻遏,使酶合成提早开始; C、中期合成型:努力提高mRNA稳定性,解 除代谢物阻遏物。
第三章 酶制剂的发酵(培养)生产
本章主要内容: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发酵产酶的工艺条件及控制; 酶发酵动力学;
固定化细胞和原生质体发酵产酶。
重点: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微生物发酵产酶工艺。 难点:
酶生物合成的诱导和阻遏;
发酵过程细胞生长与酶合成之 间的关系。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大肠杆菌 谷氨酸脱羧酶、天冬氨酸酶、青霉素酰化酶、天冬酰胺 酶、β -半乳糖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 接酶、核酸外切酶等。 枯草杆菌 α -淀粉酶、蛋白酶、 β -葡聚糖酶、5‘-核苷酸酶、碱 性磷酸酶。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2、放线菌
链霉菌:葡萄糖异构酶、青霉素酰化酶、纤维素酶、碱 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几丁质酶等。
50 50 40 30 20
细胞 或酶浓 度
细胞 酶
细胞 浓 度 (g/L)
40 30 20 10 0
酶浓 度 细胞 浓 度
0 20 40 60 80
10 0
c
时 间
时 间 (h)
黑曲霉酸性蛋白酶合成曲线
特点:受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 所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色氨酸操纵子——酶的阻遏
结构基因 调节基因 操纵基因 调节基因
操纵基因
结构基因
mRNA
阻遏蛋白 阻遏蛋白
酶蛋白
辅阻遏物
代谢产物与阻遏蛋白结 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 合,使之构象发生变化 与操纵基因结合,结构基 结构基因表达 因不能表达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转录
RNA聚合酶 翻译
( -) (+) 转录
mRNA 翻译
阻遏蛋白
蛋白质
诱导剂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二) 酶合成调节的类型
1.诱导 (induction)
组成酶:细胞固有的酶类。 诱导酶:是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
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
2.阻遏 (repression)
分解代谢物阻遏(catabolite repression) 反馈阻遏(feedback repression)
酶浓 度 (U)
浓度
同步合成型
细胞浓度 酶浓度
中期合成型
细胞浓度 酶浓度
延续合成型
酶浓度 细胞浓度
滞后合成型
酶浓度
细胞浓度
时间(h)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影响酶生物合成的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1)mRNA的稳定性; (2)培养基中阻遏物存在与否。
规律:
(1)mRNA稳定性高,细胞停止生长后继续合成其所对应的酶; (2)mRNA稳定性差,酶的合成随着细胞停止生长而终止; (3)受某些物质阻遏,细胞生长一段时间或在平衡期后(解除 阻遏),开始合成酶。 (4)不受某些物质阻遏,酶的合成随着细胞生长而同步增长。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第二节 产酶微生物的特点
(一)产酶菌种的要求
(1)产酶量高; (2)繁殖快,发酵周期短;
(3)产酶稳定性好,不易退化,不 易被感染;
(4)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容易培养 和管理; (5)安全性可靠,非致病菌。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二)、常用的产酶微生物 1、细菌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胞浓度 (g/L) 细
酶
40
37.5
特点:可受诱导,一般不受分解代谢物阻遏。 所对应的mRNA相当稳定。 但存在阻遏物时,合成模式转为滞后型。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4.滞后合成型(又称非生长偶联型)
只有当细胞生长进入平衡期以后,酶才开始合成 并大量积累。许多水解酶的生物合成都属于这一类型。
5'-AMP
磷酸二酯 酶 激活
分解代 谢产物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三、酶生物合成的模式
细胞浓度 (g/L)
O
A
B
C
D
E
培养 时间 (h)
细胞生长曲线
O-A 延迟期 A-B指数生长期 B-C减速期 C-D 静止期 D-E 衰亡期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酶工程教研室
根据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可将 酶的生物合成分为四种模式(三大类型),即: 同步合成型 生长偶联型—— 中期合成型 部分生长偶联型——延续合成型 非生长偶联型 —— 滞后合成型
3、霉菌
黑曲霉:糖化酶、α -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果胶酶、葡 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核糖核酸酶、橙皮苷酶等。 米曲霉:氨基酰化酶、磷酸二酯酶、果胶酶等。 红曲霉:α -淀粉酶、糖化酶、麦芽糖酶、蛋白酶等。 青霉:葡萄糖氧化酶、苯氧甲基青霉素酰化酶、纤维素酶 等。 木霉:纤维素酶。 根霉:糖化酶、蔗糖酶、碱性蛋白酶,脂肪酶、果胶酶、 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毛霉:蛋白酶、糖化酶、α -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 凝乳酶等。
实验: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上生长,优
先利用葡萄糖。待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产 生了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隔开一个生长延滞期的“二 次生长现象”(diauxie或biphasic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