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刑事诉讼法通过以前,我国的刑事司法侧重于打击犯罪,故在侦查讯问中也更为侧重于“抗拒从严”的刑事讯问,这形成了我国的一整套的侦查中心主义的国家司法体制,给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讯问策略下造成了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等缺乏人权保护的刑侦后果,给司法机关的权威性等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新的刑事诉讼法专门就不自证其罪进行了规定。
这让很多的基层公安对于新的讯问方式极为不适应。
而随着犯罪分子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反侦查能力的增强,传统的畏罪心态导致的坦白性讯问形态已经逐渐减少,加上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于犯罪嫌疑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确立,讯问监督制度的完善等都要求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对于攻心型策略的运用水平有提升的必要。
但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很多侦查人员对于理论上的攻心型讯问策略存在只是其表不知其里的情况,而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对攻心型讯问策略要有进一步的研究与普及。
本文拟通过对攻心型讯问策略的理论性论述来找出对于现在讯问困境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侦查讯问;攻心型讯问;攻心策略目录摘要 (1)关键词:侦查讯问;攻心型讯问;攻心策略 (1)1.攻心型讯问的基本概念 (3)1.1攻心型讯问策略 (3)1.2犯罪嫌疑人心理 (4)2.攻心型讯问的基本内容 (5)2.1攻心型讯问的理论依据 (5)2.2攻心型讯问策略的基本类别 (5)3.攻心型讯问策略中出现的问题 (6)3.1犯罪嫌疑人的反审讯经验 (7)3.2犯罪嫌疑人应变能力强 (7)3.4犯罪嫌疑人意志坚强 (8)4.攻心型讯问策略的运用完善 (9)4.1组合运用攻心型讯问策略 (9)4.2增加对于环境攻心的使用 (10)4.3合理配置证据的利用 (11)4.4重视矛盾在攻心型讯问中的运用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15)讯问是要求侦查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只言片语来对案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从而查明案件真相,掌握案件线索或证据的一个侦查环节。
它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我国长期的侦查中心主义的背景下讯问环节几乎是一直承担着证据提供、线索掌握、真相还原甚至是确定嫌疑人等众多任务的一个刑事诉讼中的最主要环节。
但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兴起和新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传统的直白式讯问和刑讯式的讯问无论是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承受水平上还是在法律制度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讯问要求。
故无论是刑事侦查专业的人员还是一般的警员都要求对于攻心型讯问策略有一定的掌握。
1.攻心型讯问的基本概念讯问策略即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所使用的计策或谋略,在讯问学上我们一般将讯问策略分为攻心型、震慑型、迷惑型、利用型几种,其中不同于震慑型可能涉及的刑讯逼供、迷惑涉及的骗供诱供、利用型所涉及的证据泄漏等基本问题,攻心型在现有的讯问体系中可以说是最为顾及法律制度与讯问效率的一种有效讯问策略,但同时也因为其需要的理论体系与心理学等的知识基础的庞杂而使得它很难为一般的讯问人员所掌握,故有必要进行系统而详细的论述。
1.1攻心型讯问策略攻心型讯问策略即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掌握,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特点、心理弱点和心理需求等以因势利导的方式以政策、感情等方式来打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从而达到让犯罪嫌疑人交待犯罪事实的一种讯问策略。
在讯问学上对于攻心型讯问策略主要有政策攻心、以理攻心、情感攻心、证据攻心、以势攻心等方法都成为很多侦查人员所需要掌握的常规方法。
但同时很多的侦查人员对于攻心型讯问只有一知半解,并不能做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讯问而言,一般是在司法机关掌握了一定的线索和证据的基础上才会进行的,故讯问过程中的讯问目标一般包括三种:第一种,侦查人员根据已有的证据和嫌疑交待的情况作出基本判断,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作案时间、不在场证据等,再其中找出现阶段证据链中所缺乏的如作案工具、作案手法等环节的相关线索。
第二种,在团体性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逐个的审讯,试图找出团伙的其他成员和行事手法等。
第三种,在证据不足以定罪时,进一步深挖线索,根据他的交代采取诸如政策攻心、教育感化等策略,进一步弄清犯罪事实。
以口供补充证据链条。
事实上要使用攻心型讯问策略必须要存在以下几个前提:第一,要准确的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确定犯罪嫌疑人有基本的社会责任心或道德理智,对于一些心理变态性嫌疑人或是惯犯攻心型讯问很难起到作用。
第二,侦讯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讯问方法与讯问心理,把握住首次讯问的关键时期,找准思想要害,以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讯问。
第三,要时刻在讯问中保持主动地位,在被动时攻心型讯问很难有效果。
最后,要做好即使没有口供也可以定案的证据准备,不对讯问效果过于急切。
总之,攻心型讯问策略虽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讯问方法,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讯问问题,而更多的是要提高侦查人员的侦查素质,以更多的客观证据来推动讯问的进行。
1.2犯罪嫌疑人心理要理解攻心型讯问策略的运用方法首先就要理解它所针对的犯罪嫌疑人心理,心理学上认为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各人的气质差异出发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心理学认为个人不同的感受性、可塑性、耐受性、情绪性、反应的敏捷性和倾向性等气质决定了人们的性格差异。
而性格差异决定了个人的行事风格,有的犯罪嫌疑人只是稍微出示一些犯罪证据即交待犯罪事实,有些犯罪嫌疑人即使证据确凿仍然拒不论罪,故对于不同气质的犯罪嫌疑人应侧重不同的讯问策略。
第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在性格外还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犯罪嫌疑人对讯问方的对立心理,一些犯罪嫌疑人有强烈的反社会倾向,认为所有的政府机关都不可能公平行事,故在讯问中常常表现为对讯问人员的强烈抵抗。
其他如犯罪嫌疑人的戒备心理、悔恨心理、悲观心理、侥幸心理、绝望心理等都是讯问中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第三,犯罪嫌疑人的被讯问经验,这是决定讯问是否能取得成果时最为重要的心理因素,从犯罪心理学来说,累犯惯犯对司法机关的敬畏心理很低,威慑性或政策性的讯问攻势很难起到效果。
而攻心型讯问策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如何从这些心理状态出发进行剖析从而找到更为有效的攻心途径。
2.攻心型讯问的基本内容随着新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我国法律在犯罪嫌疑人的权益维护上包括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获得律师辩护的权利、不受刑讯逼供、未经审判不得认定有罪、讯问过程全程录像、罪责刑相适应等都有了很大的推进,在防止刑讯逼供、诱供等方面都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但同时不轻信口供不代表口供不重要,在我国现阶段的侦查水平中,口供在证实犯罪动机、目的、细节、心态等方面有着其他证据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可以更有力更直接的证明犯罪的真实情况,故口供存在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这也代表对于讯问人员来说,要取得讯问效果需要更高水平的讯问技巧,因此攻心型讯问成为很多审讯人员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2.1攻心型讯问的理论依据一般我们认为攻心型讯问策略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来自心理学、思维学和情报学的基础知识,再结合讯问的原则与目的提炼而成的。
其一,在心理学上以犯罪心理学为主,如讯问中依据的《犯罪分类手册》中的“犯罪两分法”就是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在归纳性依据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演绎性推理通过犯罪表现出心理特征从而将犯罪类型分类为“有条理型”和“无条理型”,这就是在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讯问问题设定的首要理论依据也决定了讯问的基本方法。
其二,在思维学上主要依据为逻辑推理,侦查人员一般通过现在所掌握的各种证据,通过逻辑思维的方法对事实真相进行一定的推定,并对其中缺少的环节和证据以讯问的各种方法来进行了解。
这种理论常常决定了讯问的主要方向。
其三,讯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一定的信息,因此其中对于情报信息获取、选择、分析、辨别等都是以情报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判断,故情报学的理论常常运用于攻心型讯问中调整讯问问题和方法。
故我们认为攻心型讯问策略是在现在的心理学、思维学、情报学等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兵法等谋略形成了的一整套的讯问理论体系。
2.2攻心型讯问策略的基本类别讯问是侦查办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侦查环节中可能得到最多线索和证据的环节,但在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自证其罪等原则上,让侦查人员进行讯问显然很有些戴着镣铐跳舞的意味,尤其自1966年米兰达权利出现以来,警方的侦查讯问环节就陷入了困境,为了寻求一种方法取代非法的强迫式审问,警方转而去借助于一些非常基本的心理技巧,也就是攻心型讯问策略的理论基础,后逐渐演变成为侦查讯问中攻心型、震慑型、迷惑型、利用型等多种审讯策略。
在讯问实践中我们一般以五种攻心策略来进行讯问,其一,政策攻心,政策攻心是指依据对象的不同以国家的政策、法律、爱国主义、个人前途等内容对其进行说服,它主适用于法律意识薄弱、政策水平低下的犯罪嫌疑人。
其中如“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零口供审判”、立功减罪的法律政策等都是在讯问中常用的政策攻心内容。
其二,以理攻心,它主要是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心理进行引导,解决其如实供述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逐步的动摇其原有的畏罪心理。
以理攻心一般是在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工作经历、社会阅历、家庭背景等的情况下,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后悔心理,以通俗易懂的道理来宣传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从而让犯罪嫌疑人抛弃侥幸心理,如实交待犯罪事实。
其三,情感攻心,一般是通过解决困难、照顾生活、心理安慰、提供帮助等活动,以人性化的关怀来使讯问对象产生亲近感,降低他们的对立心理,进而可以接受审讯人员的心理引导。
情感攻心一般针对的是初次犯罪的嫌疑人,其它如肯定其过去的成绩,让其家人朋友进行说服教育等也是常用的情感攻心方法。
其四,证据攻心,证据攻心一般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拒不交待从而使讯问陷入僵局时,侦查人员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向其暗示或出示警方已掌握的证据,给犯罪嫌疑人造成没有口供也可以定罪的心理压力,从而促使其从畏罪心理向认罪心理转变。
其五,以势攻心,一般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拒不交待时,以有利的侦破的形势向其施加压力,让其向不利的形势进行猜测,从而在其出现迟疑、慌张等情绪时以大喝或眼神直视等方式加大气势击溃其心理防线。
3.攻心型讯问策略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而言,侦查讯问主要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第一种为侦查方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人证物证,讯问的目的更多的在于确认作案动机和完善证据链,这种情况下讯问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第二为侦查方所掌握的证据并不足以定罪,我国法律规定般需要有3个及以上的罪证形成罪证链才能对案件进行定案,即必须要在讯问中将案件情节的时间、空间、人、物组合成完整的罪证动态。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对攻心型讯问策略进行有效的运用,才能对案件进行侦查。
同时攻心型讯问策略必须要在对犯罪嫌疑人类型、心理、时机等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进行灵活运用,其中如对犯罪嫌疑人是初犯、二犯还是惯犯的分析、犯罪嫌疑人是有预谋性的还是冲动性的、是有条理性的还是无条理性的等都是讯问前必须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