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1.收益预期和利率
如前所述,人们总是希望一定数额的资产能够带 来最大的收益,因而,收益预期的大小,将直接影响 到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收益预期分固定性收益预期 与变动性收益预期。前者如银行存款,在居民投资的 时候,未来的收益已经能够算出,后者如股票等有价 证券,在决定投资的时候,人们只能有一种预期,而 无法知道未来的确切收益。投资者是选择固定性预期 收益的资产还是选择变动性预期收益的资产,主要取 决于投资者本人的风险偏好。
决定收入预期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一
般来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资金使用者给予资金所 有者的报酬。利率有多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名义 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及其他 风险的情况下支付给资本拥有者的报酬。实际利率是指 在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并进行了其他风险调整的情况 下,支付给资金供给者的报酬。名义利率可能大于实际 利率,也可能小于实际利率。例如,在其他情况不变的 情况下,若存在通货膨胀,那么,实际利率就会小于名 义利率,相反,若出现通货紧缩,实际利率就会大于名 义利率。从理论上说,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构成实质影 响的是实际利率。
1、平滑消费。消费效用最大化要求消费者在一生中平衡 分配其所能够占有的资源,“今天饱食,明天挨饿”的 生活不是一个理性人的行为特征。也就是说,为了追求 终生的最大效用,消费者应该尽量使消费平滑化。但是, 无论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看,还是就居民个人的生命 周期来说,居民收入是十分不确定的。一方面,社会生 产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总是在萧条与繁荣的 交替中向前发展。尽管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为熨平经 济波动绞尽脑汁,但至今仍没有走出周期性的困惑。受 经济波动的影响,居民收入在经济高涨的年份会大幅提 高,在经济萧条的年份,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3、预防风险。居民生活中面临的风险从总体上可划分为 两类:一类是可以预期到的风险,如退休后收入水平的 降低;另一类是预期不到的风险,如财产被盗、失火、 突发性疾病等。当然,从本质上讲,之所以将这两类事 件都称之为“风险”,是因为它们都带有不确定性。如 居民虽然可以预期到一生的收入会产生波动,但波动的 幅度同样难以确定。因而,居民拥有资产除了平滑消费 以应付预期到的收入波动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 应付未来不确定性的存在。
的分析,在直观、通俗的描述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一
般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过渡经济与二元经济等具体
特征,对影响我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作出比
较详尽的分析。

本章共分三节,前两节分别为影响居民金融资产与
实物资产选择行为的一般分析,最后一节为我国城乡居
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基本特征。
2.1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
都得出了“无法确定”的结论。其次,就利率对不同类
型资产的选择而言,实际利率的影响方向是明确的,追
求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决定了居民总是希望将有限的资
金投入实际收益最高的资产品种。
当然,在实际中,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和其它众多风险 因素,居民在对利率进行风险调整时也面临许多困难。 在本书所考察的四种居民金融资产中,由于风险程度不 同,因而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实际利率是难以确定的,但 单纯从名义利率来看,有价证券最高,银行存款次之, 手持现金的利率为零(注:在这里我们不考虑机会成 本),储蓄性保险取决于出险的概率,对某一个特定的 投资者来说,购买保险以后,如果出险,则对他来讲, 利率是很高的,但是,假如没有出险,对他个人来讲, 则为负利率。

利率对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影响居民的禀赋分配比例,二是引导居民在不
同类型资产中进行选择。首先,就利率对居民禀赋分配
的影响而言,由于利率的变动不仅具有替代效应,同时
还具有收入效应,而这两种效应在居民禀赋分配中的作
用方向是相反的,因而,利率变动究竟会引起消费和储
蓄的比例如何变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从经验数据方面,
2、资产增殖。在现实经济中,金融资产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股票、债券、存单、保险单等,不同资产具有不同的 风险和收益,人们在实际选择中,总是权衡利弊,寻求 预期收益最大的品种。为什么呢?其实,这同居民追求 消费效用最大化的终极目的是一脉相承的。在经济学中, 我们总是以消费折现系数小于1为既定前提来进行分析的, 即我们认可了这样一个事实:对某一特定物品来说,居 民更偏好于今天的消费而不是明天。因而,居民为追求 消费效用最大化而选择不同资产形式进行储蓄的时候, 必然要求资产具有最大的增殖能力,以确保未来会带来 的效用至少不低于现期消费带来的效用。
(二)影响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理论在经济人假定、完全信息假定等一系 列苛刻的假设条件下,导出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套 利行为将导致居民跨时消费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但现实 经济中有限理性、信息障碍、厂商垄断等现象的存在, 表明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所描述的美好景象只能是一个可 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人们在选择金融资产时必须考虑许 多现实的因素,这些因素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第二章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资产选择的因素很多,既包括收入、利率
等经济因素,也包括经济形态、市场开放程度等制度因
素,此外还包括时间偏好、生活习俗等文化因素。由于
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
异,因而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因素也有所不同。本
节将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关于居民资产选择行为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就居民个人的一生看,真正有收入的工作 年龄只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工作前的儿童与读书求 学时代,不仅需要维持基本的生存消费,而且还要进行 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退休以后的时间,虽然在大多数 国家能够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但通常也会伴随收入 水平的明显降低。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与消费平滑化之 间的矛盾,只能通过储蓄来解决。即在收入高的年份进 行积蓄以备未来之用,在无收入或收入降低的年份通过 借贷消费或动用储蓄以实现消费的平滑。因而,实现跨 时效用最大化是居民选择资产的首要目的。
(一)居民购置金融资产的目的 由于行为是动机的体现,因而,分析居民的金融资产
选择行为,首先要研究居民拥有金融资产的目的。在现 代经济理论看来,居民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消费 效用最大化,资产选择行为只不过是获取最大消费效用 的中间过程,因而要服从消费效用最大化的最终准则。 按照这个准则,从纯理论的角度看,居民选择金融资产 应该体现下述三个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