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经两首 (《静女》、《氓》)
诗经两首 (《静女》、《氓》)
诗歌同赏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古 体 诗
《楚辞》(骚体诗)
汉乐府、古诗 以五言诗为主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近 体 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关于《诗经》:
作品时间、数量:《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 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名称: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 百》,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地位:
现代诗歌
•
•
心灵之约 高高的城墙掩映着角楼 掩映着我美丽姑娘的身影 飞扬的裙袂藏在哪 如花的笑容藏在哪 姑娘啊 你是否看到了 我焦急等待的狼狈模样 红红的彤管红红的相思 思念的笛声在我心底 当初的欢笑藏在哪 海誓山盟藏在哪 姑娘啊 我要用彤管为你吹奏一曲 悠长缠绵的相思 水灵灵的白草芽啊 就像姑娘水灵灵的大眼睛 你采来田野的灵气 你采来世间的纯真 姑娘啊 让我拉起你的纤纤小手 相伴相爱终生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 的词语的修辞方式。又叫顶针、 联珠。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 朵,云朵游动起笛声,笛声悠扬卷 浪波。浪波翻腾涌激情,激情滚滚 似江河,江河流水深又长,长笛伴 我唱新歌。
细节描写——
*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 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可 以是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 一颦一笑;或平常生活场景中 的一个小小瞬间。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四、反映劳动生活
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 揭露他们的残暴
《诗经》体例:风、雅、颂。
一、风,诸侯国的土风歌谣,15国风,共160 篇; 二、雅,宫廷宴享的乐歌 , 分为《大雅》 《小雅》共105篇; 三、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周颂》,《鲁 颂》 ,《商颂》 ,共40篇 。
思考
为什么不写我主动给“静女”送信物,却写 静女主动给我送信物?
答案一: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静女”冲破了精神 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主动站立于追求自由幸福的 人生平台上,将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信物”送给 心上人,这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 情的虔诚。如果写男子,她则由主动变被动,这就 不能突出表现她对自由幸福的强烈追求。 答案二:写“静女”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对 幸福的憧憬,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对社会男女平等的追求。
作业 1.背诵全诗.
2.预习《氓》
《卫风· 氓》
学习目标:
1、诵读以体会诗之神韵
2、鉴赏赋、比、兴的艺 术效果。 3、在对比中把握女主人 公和氓的艺术形象。
氓
诵读指导: 学习《诗经》的四言诗,要注重诵读,读 出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来,在诵读中理解内 容,鉴赏艺术特色。《氓》是叙事诗,要理清 叙事线索,体会叙事中的感情。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诵 读 要 领
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四言诗 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 /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总结通假字
• • • • • • 1、见:通“现”,出现。 2、爱:通“薆”,隐藏,遮掩。 3、说:通“悦”,喜爱。 4、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 5、归:通“馈”,赠送。 6、匪:通“非”,不是。
段落翻译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 首踟蹰。
•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暗中相约我在城 角的地方相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 出现,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 怿女美。
•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 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红管草发出闪 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 丽的姑娘(所赠)
* 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 描绘和摹写。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 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 的一种常见手法。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 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 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 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兴
重章叠咏(唱、句)
•
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即乐曲 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和乐歌唱的, 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 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 句。使用这一手法,一是可以深化意境,渲染 气氛,强化感情,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 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三是有效地增强了诗 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 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周南、召南、邶 风、鄘风、卫风、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 王风、郑风、齐 风 160 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 风、魏风、唐风、 人民之手。(民间之乐) 秦风、陈风、桧 风、曹风、豳风 小雅
雅
74
大雅 周颂
颂
31 31 5 4
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 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是周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 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 的生活和思想。(上层之乐)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人物形象
• 从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女主 人公是一个活泼、调皮、大 胆的女子,敢于邀请男主人 公约会,又故意调皮地躲起 来。
• 从诗歌内容就可以看出小伙子 是一个十分憨厚、痴情的人。 收到姑娘的邀请时他是多么开 心得意,面对姑娘的礼物时他
巧妙地赞美礼物和姑娘。约会
后还不忘夸一番姑娘和礼物。
写作手法(艺术手法) 思考:“彤管”、“荑”的作用? 象征: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 定的事理来表情达意。 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色, 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 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 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 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言在此而 意在彼。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 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 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 娘。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还是双关,“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 及物、托物抒情
解题: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 南汤阴东南。 静女,闲雅的女子。诗经中的诗 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 题目。
字音字义 姝 (shū ) :美丽。 俟:(sì)等待。 踟蹰( chíchú ):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 走不走的样子。 娈(luán ):美好。 贻(yí ):赠送 彤 ( tóng ):红色的。 怿(yì ):喜爱。 归荑(kuì tí ):赠送茅草芽。 洵(xún ):诚然,实在。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其: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
邶风•静女
艺术手法: 赋 重章叠句 细节描写、双关、托物抒 情、象征、顶真
内容分析:一章:青年之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相约图) 场景
二章:青年之恋(情人相见图) 心理 三章:青年之诚(情人送别图) 心理
爱
主题思想:作者从静女到彤管,再从荑到静女,把人、 物、情巧妙的融合起来,表现了表明了她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纯真爱情的虔诚, 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 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 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 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 “静女”的爱恋。(双关语)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 贻。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 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手法 赋 比
定义
例子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述、 描写)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 《卷耳》首章四句 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就是比方, 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 《硕鼠》中统治者-大老鼠 情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起 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 《桃夭》中桃花-新娘的美 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 貌 在诗歌的发端。(铺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 总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 《诗》 或《 诗三百》,汉 。 以后,始称《诗经》 内容:风 雅 颂 诗经六义 手法: 赋 比 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头。
现实主义
的源
• • • •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