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3个生字,书写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
生境界。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作家季羡林吗?(图片介绍)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
动家。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师:从1935年起,曾经留学德国十年,被德国这个爱花的民族,被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深深感动。
1985年他又一次来到德国,勾起了他的回忆,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季先生去领略德国的风土人情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帛——锦、宅——姹、焉——嫣、皮——颇。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脊”上下结构。
上大下小,注意上边的笔顺是点、提、撇、点、撇、捺。
“暇”左右结构。
左小右大。
注意右边的笔画。
(2)教xx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境,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
人。
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jǐwǎn jǐn chàyān xiápō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深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莞尔一笑:美好地笑了一笑。
花团锦簇: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xx。
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德国在爱花的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我”以前在德国,看到家家户户养花为别人看,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
第三部分(第4段):写“我”又回到德国,那里的美仍然没有变。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自然段,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点明xx是一个爱花的国家。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2-3自然段,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与众不同?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是把xx栽种在xx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对这样的养花方式,作者有什么感受?哪个词语能体现这种感受呢?吃惊
一个“都”字连用3次,充分表达了作者心中越来越强烈的吃惊。
(3)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4)哪些词语体现了景色的奇丽?
“花团锦簇”从数量上形态上感受到了花的多。
“姹紫嫣红”从色彩上感受到花的多,花朵的娇艳美丽。
“应接不暇”说明鲜花让人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5)“任何”“家家户户”说明了什么?
说明由于每户,每条街都这样,最终使街道成了花的海洋。
(6)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德国街道的特别吧。
(图片欣赏)
(7)假如你就是一名游客,你想对花的主人说些什么呢?
谢谢,你们。
是你们把花悉心照料的这么美,而且让花朵都朝外开。
让我们欣赏了一道奇丽的风景线。
师:美丽的大街,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这样的奇丽景色离不开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
(8)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为人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9)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
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
这是一种非常美好、和谐的社会现象,所以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
(10)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班上的图书角,全班每人都捐一本书,那大家都可以看。
学生轮流值日打扫学校卫生。
师:1985年,xx再次来到xx。
4.第三部分
(1)品读第4-5自然段,那四、五十年后的德国又是什么样?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美丽没有变是指德国沿街奇丽的风景没有改变,同时也指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3)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奇丽”“奇特”体现在哪里?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奇丽”体现在德国每家每户的窗子前都种满鲜花;“奇特”则表现在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上。
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感叹。
(4)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说说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以前在留学期间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
现在看到满街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梦乡,仿佛回到学生时代,“我”陶醉在鲜花之中,沉浸在思乡之中。
5.拓展延伸
你能结合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句话的理解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很多美好的东西。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德国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人懂得分享,人人都会享有。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词语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思乡)的梦
2.我会组词。
xx(xx缎)暇(闲暇)颇(颇深)
xx(海xx)瑕(瑕疵)顽(顽皮)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你感动的地方。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景以小见大民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色族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季羡林先生从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中,领悟到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德国人养花的不同,通过三个“都”字让学生理解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任何”“家家户户”想象这道奇丽的风景。
并播放德国街道花海的图片,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
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句话的理解,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