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 240 000元,各种产品目前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等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2).计算加权综合贡献毛益率;3).计算各种产品的盈亏销售额及销售量。
2.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年生产能力10000件,每年有30%的剩余生产能力。
正常销售单价68元,有关成本数据见下表,若某顾客希望对其产品订货3500件,并在款式上另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加一台专用设备,每年发生专属成本2500元,该客户每件只出46元。
要求就以下相关情况作出应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采用相关损益分析法)3. 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两年生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售价为15元。
生产成本: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18000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假设全是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25000元。
要求: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二年的税前利润,并说明两种方法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4.某企业生产C 产品,本期实际产量为2400件,本期实际耗用甲材料12250kg ,该批材料实际成本为66150元;本期实际耗用工时为190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为83600元。
每件产品耗用甲种材料标准用量为5?kg ,甲材料价格标准为6元/kg ;耗用工时标准为8小时,工资率标准为4元/小时。
预计产能标准总工时为20000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48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总额为52000元要求:计算三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的种差各异。
5. 某公司20××年计划生产甲产品的情况如下:四个季度预计生产量分别为110件、200件、200件和110件。
单位产品的材料耗用量为千克/件,材料单价为30元/千克。
年初、年末企业材料库存量为180千克,每季度末材料库存量为下月材料需用量的20%。
企业每季度支付材料采购款的70%,其余30%于下一季度支付。
上年应付账款余额为0要求:编制企业的材料采购预算(包括现金支出情况)。
现金支出预算表要求:(1)确定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2)确定企业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
(3)确定企业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7.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两年生产量分别为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售价为15元。
生产成本: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18000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假设全是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25000元。
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2)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法计算第一年、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并说明两种方法下产生差异的原因.8. 已知:某企业本年计划生产甲产品2000台,销售价格为20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为140元/件,现有一客户向企发出订单,要求订货500台,订单报价170元/件。
要求:就以下各种情况分别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同时说明理由。
(1)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3000台,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部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判断能否利用直接判断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如果可以请进行决策。
(2)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200台,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且追加订货不需要追加专属成本,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3)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500台,但追加订货需要使用某专用设备,该设备的使用成本为2000元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4)如果企业的最大生产能力为2400台,追加订货需要追加3000元的专属成本;若不追加订货,该部分生产能力可以承揽领型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总额为4000元,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9.某厂可以生产两种型号的小型电器:甲型电器和乙型电器。
该电器厂的生产车间能提供的最大生产能力为l 600机器小时。
甲型电器需要在该生产车间加工2小时,乙型电器需要在该生产车间加工1.25小时。
甲型电器由于受原材料约束,最多只能生产 500件;乙型电器因为受市场约束,最多只能生产1 000件。
根据该厂的成本资料,甲型电器的单位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为8元,乙型电器的单位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为6元。
该厂应该如何组合这两种产品,才能最佳利用有限的资源?10. 某企业生产C产品,本期实际产量为2400件,本期实际耗用甲材料12250kg,该批材料实际成本为66150元;本期实际耗用工时为190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为83600元。
每件产品耗用甲种材料标准用量为5?kg,甲材料价格标准为6元/kg;耗用工时标准为8小时,工资率标准为4元/小时。
预计产能标准总工时为20000小时,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48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总额为52000元要求:(1)计算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2)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3)运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各种差异。
11.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产品,年生产能力10000件,每年有30%的剩余生产能力。
正常销售单价68元,有关成本数据见下表,若某顾客希望对其产品订货3500件,并在款式上另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加一台专用设备,每年发生专属成本2500元,该客户每件只出46元。
要求就以下相关情况作出应否接受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采用相关损益分析法)12.某企业原来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当年的产销量为30000件,销售单价为6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元,每年的固定成本总额20 000元。
要求:1)当年企业实现的税前利润是多少。
2)当年企业的贡献毛益总额和单位贡献毛益。
3)当年企业的贡献毛益率和单位变动成本率。
13.某公司20××年计划生产甲产品的情况如下:四个季度预计生产量分别为110件、200件、200件和110件。
单位产品的材料耗用量为千克/件,材料单价为30元/千克。
年初、年末企业材料库存量为180千克,每季度末材料库存量为下月材料需用量的20%。
企业每季度支付材料采购款的70%,其余30%于下一季度支付。
上年应付账款余额为0要求:编制企业的材料采购预算(包括现金支出情况)。
14、A公司11月份现金收支的预计资料如下:(1)预计10月底的现金(包括银行存款)余额为5050元。
(2)产品售价8元/件。
10月销售30000件,11月预计销售40000件,12月预计销售25000件。
根据经验,商品出售后当月可收回货款的60%,次月收回40%。
(3)进货成本为5元/件,购货当月支付货款的50%,次月支付50%,编制预算时月底存货为次月销售的10%加1000件。
10月底的实际存货为5000件,应付账款余额为77500元。
(4)11月的费用预算为80000元,其中折旧为15000元,其余费用需当月用现金支付。
(5)预计11月份将购置设备一台,支出100000元,需当月付款。
(6)11月份预交所得税15000元。
(7)现金不足时可从银行借入,借款额为10000元的倍数,利息在还款时支付。
期末现金余额不少于5000元。
要求:编制11月份的现金预算,请列式计算给定的“11月份现金预算”表格中的⑴——⑾的金额(注:不需要计算得出金额的可以不列式)。
(15分)11月份现金预算单位:元项目金额期初现金余额⑴销售现金收入⑵可供使用现金合计⑶现金支出:进货现金支出⑷付现费用⑸购置设备⑹付所得税⑺现金支出合计⑻现金多余或不足⑼向银行借款⑽期末现金余额⑾15.已知:某企业对同一种原料进行加工,可同时生产出甲、乙、丙三种联产品,年产量分别为2 500千克、1 500千克、1 000千克。
全年共发生450 000万元联合成本,每种联产品承担的联合成本分别是225 000万元、135 000万元、90 000万元。
其中丙联产品可直接出售。
企业已经具备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
每深加工1千克丙产品需额外追加可分成本20万元。
丙联产品与丁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例为1∶。
如果企业每年额外支付22 000万元租金租入一台设备,可以使深加工能力达到100%。
甲、乙、丙三种联产品的单价分别是200万元、210万元和135万元,丁产品的单价为240万元。
计划年度企业可以在以下三个方案中作出选择:将全部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直接出售全部丙联产品。
要求:(1)确定各个方案的相关业务量、相关收入和相关成本;(2)用相关损益分析法作出丙联产品是否深加工为丁产品的决策。
(1)依题意,“将全部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方案确认相关收入的相关业务量就是丁产品的产销量,为1 000×=700(千克)相关收入=240×700=168 000(万元)该方案确认可分成本的相关业务量是丙联产品的产量,为1 000千克可分成本=20×1 000=20 000(万元)专属成本为22 000万元“将80%的丙联产品深加工为丁产品”方案确认相关收入的相关业务量包括丁产品的产销量和直接出售的丙联产品销量:丁产品的产销量=1 000×80%×=560(千克)直接出售的丙联产品销量=1 000×(1-80%)=200(千克)相关收入=240×560+135×200=161 400(元)该方案确认可分成本的相关业务量是丙联产品的产量,为1 000千克的80%可分成本=20×1 000×80%=16 000(万元)“直接出售全部丙联产品”方案的相关业务量为1 000千克相关收入=135×1 000=135 000(万元)相关成本=0决策结论:应将80%丙联产品加工成丁产品后再出售。
16.已知: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 000万元、30 000万元和40 000万元。
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1)增产现有产品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 000万元;(2)增产现有产品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 000万元;(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可实现13 500万元收入。
要求:(1)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作出是否转产其他产品的决策,并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排列顺序。
(2)说明如果企业决定转产,应当转产哪种产品,转产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17.清风工厂将过去一年十二个月中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情况下的制造费用总额摘录如下: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