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华侨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卷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招生专业 体育
科目名称 体育综合 科目代码 346
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A.群众体育 B.社会体育 C.竞技体育 D.学校体育
2.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 )
A.遗传效应 B.生活效应 C.训练效应 D.社会效应
3.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 )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 B. 负荷和心理 C. 负荷和恢复 D. 身体和心理
4.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不包括( )
A.人体运动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B.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
C.运动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D.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
5.身体素质不包括( )
A.速度 B.力量 C.耐力 D.智力
6. ( )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A.训练内容 B.训练方法手段 C.训练条件 D.运动员和教练员
7.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的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跑 B.法特莱克跑 C.越野跑 D.间歇跑
8.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 )。
A.探索训练规律 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提高竞技能力 D.培养体育人才 2 / 7
9.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 )作出严格规定,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A.练习次数 B.练习方式 C.间歇方式 D.间歇时间
10.超量恢复规律是( )原则的依据之一。
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专项运动训练理论,它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过程一般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 )2.对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体能和心理能力。
( )3.年度最重要的比赛一般只有一次,所有其它的参赛安排都应围绕这一最重要比赛进行。
( )4.可以利用动作加速或利用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发展动作速度。
( )5.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
( )6.反应速度的提高与运动员对应答的熟练程度无关
( )7.运动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运动技术与身体动作的不可分割性。
( )8.只要队员有较强的实力,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与运动成绩关系不大。
( )9.给运动员制定训练计划对教练员没要求。
( )10.不同的训练任务对负荷量和强度的变化有着不同的要求。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2.简述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科学基础及贯彻此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1.结合自身专项特点,试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3 / 7
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 )、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A. 体育意识 B. 运动技能 C. 体育兴趣 D. 体育方法
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学校体育的目标能否通过学校体育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来实现
B. 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C. 学校的场地设施、环境等因素 D. 社会发展需要
3.( )在《爱弥儿》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卢梭 D. 斯宾赛
4.体育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可以划分为两类,即( )
A. 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B. 内容资源、条件资源
C.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D. 显性资源、隐性资源
5.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A.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B. 以运动训练为主要手段
C. 以心理练习为主要手段 D. 以体育知识学习为主要手段
6.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首要条件是( )
A. 拥有成功体验 B. 体验运动乐趣
C. 感受体育文化 D. 接受教师奖励
7.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 )
A. 动作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
B. 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C. 竞赛法、游戏法 D. 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4 / 7
8.下列哪项不属于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
A. 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 B. 体育节、体育周
C. 家庭体育活动、个人体育活动 D. 省市级运动会
9.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应该是( )
A. 好教练 B. 运动健将 C. 健身指导者 D. 传播与创造体育文化的教育家
10.体育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 )
A. 体育知识与技术类、运动参与类和体育活动经验类
B. 竞技体育项目类和非竞技体育项目类
C. 运动参与类、运动技能类、身体健康类、心理健康类与社会适应类
D. 基础知识类、基本技能类和基本技术类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活动是西方体育传入我国学校的唯一途径。
( )2.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一门新兴学科。
( )3.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
( )4.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和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 )5.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课程既是科学,又是活动和经验,所以体育课程内容可以分为
体育知识与技术,运动参与和体育活动经验。
( )6.体育教学过程要遵循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和体验运动乐趣规律。 5 / 7
( )7.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就是特指一节体育课的过程。
( )8.与学校体育课相比,课余体育的活动内容更加广泛、活动空间更加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的限制。
( )9.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国家的体育方针,要把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作为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
( )10.在当今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要逐步做到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确认。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2.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1.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你如何看待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问题
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 )
A.应激 B.反射 C.正反馈 D. 负反馈
2.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肌小节 B.明带 C. 暗带 D. H区
3.下列不属于动作电位特点的是
A.全或无现象 B.不衰减传导 C.脉冲式传导 D. 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 6 / 7
4.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中传递的神经递质为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 多巴胺 D. Ca+
5.肌纤维兴奋-收缩耦联中关键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a+ D. Fe2+
6.哪个不属于常用的肺通气容量常用指标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 肺活量 D. 最大摄氧量
7.下列有关乳酸的描述,错误的是
A.乳酸阈值是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急剧增加的拐点,是评定无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B.乳酸是糖酵解供能系统代谢中终末产物,也是氧化供能系统的重要基质。
C.骨骼肌是乳酸生成的主要场所,也是乳酸再利用的主要场所。
D. 乳酸在工作肌、血管中穿梭,完成乳酸在临近肌纤维及其他器官的转移再利用
8.产生生理“极点”的生理机制为( )
A.赛前状态不佳
B. 兴奋性过高
C.内脏器官活动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
D.“第二次呼吸”造成的
9.下列化学物质,哪些不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激素( )
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B.肾素-血管紧张素
C.血管升压素 D.胰岛素
10.下列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中,哪个论述有误
A .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力量越大。
B .肌肉的初长度影响肌肉最大肌力的发挥,因此,初长度越长,肌肉力量越大
C.力量训练可以引起力量增加与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有关。
D .肌纤维类型影响肌肉力量,快肌纤维的收缩力明显大于慢肌纤维。 7 / 7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1.具有性兴奋性的组织一定具有应激性,具有应激性的组织也一定具有兴奋性。
( )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快、准确、作用时间短,而体液调节缓慢而持久。
( )3.按照巴甫洛夫的理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属于第二信号系统,而语言讲解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 )4.碱储备是一个重要的反映身体运动时缓冲酸性物质能力的生理生化指标。
( )5.在生理状态下,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与减少血糖的来源,产生降低血糖的效应。
( )6.在应用血清睾酮指导选材时,应选择在正常安静状态下睾酮水平高的运动员。
( )7.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减慢、出血减少、血液下降。
( )8.运动前2~4小时补糖可以增加运动开始时的肌糖原储备,运动前5分钟内或者运动开始时补糖效果较为理想,比赛前1小时不易补糖。
( )9.运动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氧离曲线左移,氧饱和度下降,从而使更多的O2解离参与代谢。
( )10.第一拐点意味着稳定工作状态的开始,第二拐点意味着稳定工作状态结束、疲劳开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田径400米短跑项目说明机体运动中三大能源系统是如何供能的?
2.论述乳酸阈的测定方法及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运动时如何合理呼吸?怎么和技术动作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