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脊髓损伤的康复详解

第三节脊髓损伤的康复详解




–外伤性
• 交通事故:撞车、翻车、急刹车(美国为47.7%、 英国为39%、加拿大为41.2%) • 高空坠落:建筑、自杀、意外 • 运动损伤:体操、跳水 • 暴力:刀刃刺伤、弹片直接贯穿、棍棒打击
病 因
–非外伤性
• 发育性病因:脊柱侧弯、脊椎裂、脊椎滑脱等 • 获得性病因:感染、肿瘤、脊柱退化性、代谢性 及医源性疾病


–原发性
• 伤后30分钟,脊髓灰质多处片状灶性出血 • 伤后3小时,灰质出血增多,出血呈离心性沿着纵轴扩展, 白质中尚无明显改变 • 伤后6小时,灰质神经细胞肿胀溃变,急性损害位于灰质中 心部位。若损伤程度严重,可累及相邻白质,出现白质出 血,轴突水肿。 • 伤后 24 小时出现吞噬细胞移除坏死组织,胶质细胞增多, 最终坏死组织移除后形成囊腔及神经胶质化。
–截瘫患者 –四肢瘫患者
• 脊髓损伤平面和功能预后关系的评定 • 康复疗效评定
康复评定
• 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
神经损伤平面脊髓具有身体双侧正常感觉、运动功能 的最低节段。 –左侧感觉平面、左侧运动平面 –右侧感觉平面、右侧运动平面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脊髓学会 – 关键肌(10块) – 关键点(28个) – 采用积分方式,严重程度可横向比较
T1
S1
康复评定
运 动 关 键 肌
康复评定
神经损伤平面——感觉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平面 C2 C3 C4 C5 C6 C7 C8 T1 T2 T3~T11 关键点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肩锁关节的顶部 肘前窝的桡侧面 拇指 中指 小指 肘前窝的尺侧面 腋窝 第三肋间至第十一 肋间 平面 T12 L1 L2 L3 L4 L5 S1 S2 S3 S4~S5 关键点 腹股沟韧带中部 T12与L2之间1/2处 大腿前中部 股骨内上髁 内踝 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足跟外侧 腘窝中点 坐骨结节 肛门周围 (作为一个平面)
康复评定
神经损伤平面——运动损伤平面
运动关键肌
平面 C5 C6 C7 C8 关 键 肌 屈肘肌 (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伸腕肌 (桡侧腕长伸肌和腕短伸肌) 伸肘肌 (肱三头肌) 中指屈指肌 (指深屈肌) 小指外展肌 (小指外展肌) 平面 L2 L3 L4 L5 关 键 肌 屈髋肌 (髂腰肌) 伸膝肌 (股四头肌) 踝背伸肌 (胫前肌) 伸趾肌 (足拇长伸肌) 踝跖屈肌 (腓肠肌、比目鱼肌)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出现时间:损伤后即刻 –主要表现: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消失 –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 –发生机制:高级中枢与脊髓之间的联系中断 –恢复体征:出现球-肛门反射和肛门反射


完全性脊髓损伤:
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5)感觉和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骶部(S4~5)的感觉功能指肛门皮
• C4为完全不能自理 • C5和 C6只能部分自理 • C7基本上能自理
–从轮椅能否独立的角度分析
• C8以下均能独立
–从步行功能角度分析
• T3功能性步行
康复评定
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损伤水平 功能预后 C4 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全部依靠他人帮助 C5 桌上动作自立,其他全部靠他人帮助 支具、轮椅、自助具 长靠背式电动轮椅 电动轮椅、平坦地面可使用长靠 背手动轮椅 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程度帮助 手动轮椅操纵圈上缠上橡胶,多 种自助具 能自理生活,可做轮椅转移(平面)及驱 手动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多 动轮椅 种自助具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不能走路,带骨盆长下肢支具、双拐,必须 只能治疗性站立 轮椅,残疾人专用汽车 能自理生活,在轮椅上能独立,完全不需 必须轮椅,需要长下肢支具,可 要别人协助可自己上下轮椅,治疗性站立 驾驶有手动装置的轿车 能自理生活,能治疗性步行 能自理生活,家庭支具功能性步行 能自理生活,实用性支具步行 能自理生活,能社区功能性步行 手动轮椅、长下肢支具、双拐 长下肢支具、轮椅、双拐 长下肢支具,轮椅,双拐 短下肢支具,残疾人汽车
肤粘膜交界处感觉和深部肛门感觉,运动功能指肛门指
检时肛门外括约肌的随意收缩。


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S4~5)感觉和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部分存留。 • • • • • • • 脊髓半侧损伤综合征 脊髓中央综合征 前脊髓损伤综合征 脊髓后部损伤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 脊髓震荡


主要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 –呼吸功能障碍 –循环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障碍 –排便功能障碍 –体温调节障碍 –性功能及生殖功能障 碍 –心理障碍
康复评定
• 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
–运动损伤平面的评定 –感觉损伤平面的评定
• 严重程度评定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康复评定
感 觉 关 键 点
康复评定
• 严重程度的评定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的损伤分级
损伤程度 A—完全性损伤 B—不完全性损伤 C—不完全性损伤 D—不完全性损伤 E—正常 运动和感觉功能 在骶区节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 在受损水平以下和骶区节段S4~S5有感觉功能, 但无运动功能 在受损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 的肌力小于3级 在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 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可有病理反射
康复评定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截瘫患者 采用改良的Barthel评定量表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四肢瘫患者 需用四肢瘫功能指数法 (Quade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 QIF)
康复评定
• 脊髓损伤平面和功能预后关系的评定
–从自理生活角度分析
病 理
–继发性
• 损伤部位的出血、血管收缩、微血栓形成、局部缺血、缺 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及肿胀等,此外还包括分 子生物学的多种变化。


–按脊髓损伤病因分类
• 外伤性 • 非外伤性
分 类
–按脊髓损伤部位分类
• 四肢瘫 • 截瘫
–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类(脊髓休克)
• 完全性脊髓损伤 •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第三节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重点与难点
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方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


定 义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 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 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
• 运动障碍
• 感觉障碍 • 自主功能障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