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合成化学2010级实验讲义

有机合成化学2010级实验讲义

有机合成化学实验2010级补充讲义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简称TEBA)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转移催化、季铵盐等概念及季铵盐的制法。

2.掌握回流、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ri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TEBA)是一种季铵盐,常用作多相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剂(PTC)。

它具有盐类的特性,是结晶形的固体,能溶于水。

在空气中极易吸湿分解。

TEBA可由三乙铵和氯化苄直接作用制得。

反应方程式为:CH2Cl+ N(C2H5)3ClCH CH ClCH2N+(C2H5)3Cl-( TEBA )一般反应可在1,2-二氯乙烷、苯、甲苯等溶剂中进行。

生成的产物TEBA不溶于有机溶剂而以晶体析出,过滤即得产品。

原料苄氯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催泪作用,取用时最好在通风柜中。

三、试剂与器材试剂:氯化苄、三乙胺、1,2-二氯乙烷。

器材: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吸滤瓶、培养皿。

四、实验内容在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g 1,2-二氯乙烷,1.6g(0.0126mol)苄基氯和1.3g(0.0128mol)三乙胺,接上球形冷凝管,开动搅拌,加热保持回流反应1.5h。

如不析出结晶,可用玻棒摩擦瓶壁促使结晶析出,冷却,抽滤,用少量二氯甲烷或无水乙醚洗涤,烘干,称重(约1.5g-2.0g),保持于塞紧的小锥形瓶或试管中备用。

五、注意事项1.久置的氯化苄常伴有苄醇和水,因此最好采用新蒸馏过的氯化苄。

2.TEBA为季铵盐化合物,极易在空气中吸潮分解,需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六、思考题1.反应器为什么要干燥?2.为什么季铵盐能作为相转移催化剂?3. 抽滤时一般先用水将滤纸润湿一下,请问本实验可以这样操作吗?为什么?甲基橙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重氮化反应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偶合反应的原理和操作3.巩固盐析和重结晶的原理和操作 4.掌握甲基橙的制备方法 5.熟悉甲基橙的性质 二、反应原理甲基橙是指示剂,它是由对氨基苯磺重氮盐与N,N 一二甲基苯胺在弱酸介质中偶合得到的,偶合先得到的是红色的酸性甲基橙,称为酸性黄,在碱性中酸性黄转变为甲基橙的钠盐,即甲基橙。

HO 3S NH 2+NaOHNaO 3S NH 2+H 2ONaO 3SNH 2HCl20~5CHO 3SNN +[]Cl0~50CHO 3SN NNHCH 3CH 3+[]AcNaOHNaO 3SN NN(CH 3)2+NaAc+H 2O甲基橙甲基橙变色原理:甲基橙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其变化情况如下:O 3SN NN(CH 3)2-H+O 3SNH -+黄色红 色NN(CH 3)2三、实验药品和材料对氨基苯磺酸钠(含两个结晶水),2.1g(0.01mol);5%氢氧化钠溶液,10mL (0.013mol); 1%氢氧化钠溶液; 亚硝酸钠,0.8g (0.011mol);N,N-二甲基苯胺,1.2g (1.3mL, 0.01mol); 浓盐酸,3mL ;冰醋酸,1mL ;乙醇;乙醚;尿素;淀粉-碘化钾试纸;pH 试纸。

四、实验步骤1. 重氮盐的制备在100mL 烧杯中加入2.1g 对氨基苯磺酸晶体和10mL 5%氢氧化钠溶液,温热使晶体溶解[1],冷至室温。

另将0.8g 亚硝酸钠溶于6mL 水后加入上述烧杯内,用冰盐浴冷至0~5℃。

在不断搅拌下,将3mL 浓盐酸与10mL 水配成的溶液缓缓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注意控制温度维持在5℃以下)。

滴加后仍在冰盐浴中放置15分钟,以保证反应全部完成,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2],此时往往有细小晶体析出[3]。

2. 偶合反应在一试管内加入1.3mL N,N-二甲基苯胺和1mL 冰醋酸,振荡使之混合均匀。

在不断搅拌下,将此溶液慢慢地滴入上述冷却的重氮盐悬浮液中,立刻生成红色的甲基橙。

加完后在冰盐浴中放置10min ,并不时搅拌,以保证偶合反应完全。

然后在冷却下边搅拌边慢慢加入5%氢氧化钠溶液(约25~35mL ),直至反应物变为橙色,这时反应液呈碱性[4],粗制甲基橙呈细粒状沉淀析出[5]。

将反应物在沸水浴中加热5~10分钟[6],使粗制的甲基橙溶解,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放在冰盐浴中冷却,使甲基橙晶体析出完全。

抽滤收集结晶,依次用少量水、乙醇和乙醚洗涤,压干。

若要得到较纯产品,可把粗产品用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重结晶[7]。

待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收集晶体,依次用少量乙醇、乙醚洗涤[8],压干,得到漂亮的橙色小叶片状晶体,产量约2.5g 。

3、性质试验在试管内溶解少许甲基橙于水中,观察其颜色;然后加几滴稀盐酸溶液,接着滴加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观察颜色的变化。

注释:[1] 对氨基苯磺酸是两性化合物,酸性强于碱性,以酸性内盐形式存在,它能与碱作用成盐,而不能与酸作用成盐,所以不溶于酸。

但是重氮化反应又必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因此进行重氮化反应时,首先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碱作用,变成水溶性较大的对氨基苯磺酸钠。

O 3SNH 3-2++NaOHNaO 3SNH 22+H 2O[2] 若试纸不显示蓝色,应补加亚硝酸钠,并充分搅拌直到试纸刚呈蓝色。

若已显蓝色,则表明亚硝酸过量:2HNO 2+2KI +2HClI 2++2H 2O +2KCl析出的碘使淀粉显蓝色,亚硝酸能起氧化和亚硝基化作用,用量过多会引起一系列副反应。

这时可加入少量尿素以除去过量的亚硝酸。

OCNH 2H 2N+2HNO 2CO +N 2+3H 2O[3] 此时往往析出对氨基苯磺酸的重氮盐。

这是因为重氮盐在水中可以电离形成中性内盐(O 3SN N), 在低温时难溶于水而形成细小晶体析出。

[4] 用石蕊试纸或pH 试纸检验,一定要使反应物呈碱性,否则所得粗甲基橙的色泽不佳。

[5]若反应物中含有未作用的N,N-二甲基苯胺醋酸盐,在加入氢氧化钠后,就会有难溶于水的N,N-二甲基苯胺析出,影响产品的纯度,湿的甲基橙在空气中受光的照射后,颜色很快变深,所以一般得到紫红色的粗产物。

[6]加热时间不能太长,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50~60℃,否则产物颜色变深,影响质量。

[7]每克粗产物约需要25mL 1%氢氧化钠溶液。

[8]用乙醇、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使产品迅速干燥。

五、思考题1、什么叫做重氮化反应?为什么此反应必须在低温、强酸性的条件下进行?而偶合反应为什么要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2、在制备重氮盐时,为什么要把对氨基苯磺酸变成钠盐?本实验如改成下列操作步骤:先将对氨基苯磺酸与盐酸混合,再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进行重氮化反应,可以吗?为什么?《有机合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微波促进绿色合成肉桂酸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自己对所查的资料分析对比,最后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将肉桂酸的合成作为设计性实验要合成的目标分子。

肉桂酸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精细化学品,本身既可作为香料、保鲜剂、防腐剂使用,同时又是很多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如香料、医药、农药、甜味剂、塑料和感光树脂等的原料或中间体。

合成肉桂酸的经典方法为Perkin 法,自实现工业化以来,其工艺日趋完善,但该法收率较低,耗能多,原料价格高。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该法作了很多改进,此外还有苯乙烯-CCl 4法,Knoevenagel 法等,具体的工艺非常多,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合成论文出现,这为学生查阅文献、分析文献、最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自己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上述肉桂酸的合成方法大多存在步骤多、周期长、操作烦琐且后处理复杂、工业废水污染大等缺点。

张红老师这几年倡导绿色有机合成化学,用无溶剂微波促进Knoevenagel 缩合反应合成肉桂酸,收率很高,而且反应时间短(仅几分钟),后处理简单,无需有机溶剂,无有毒有害的三废排放,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的洁净的绿色化学合成工艺,非常适合给学生开实验。

CHO CH2(COOH)2+NH 4OAc +CO +H 2OCOOHC=CHH通过肉桂酸的设计性合成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即锻炼学生自己查资料,并且分析对比综述的能力、对实验现象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各种实验手段正确获取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的能力、由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提前一个月通知学生查资料,要求学生按设计提纲写出肉桂酸合成的设计性实验报告2.按自行设计的无溶剂微波促进Knoevenagel缩合反应或其它方法合成肉桂酸3.总结各组实验数据,按小论文的格式写出肉桂酸合成小论文。

4.熟悉和掌握无溶剂微波促进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三、肉桂酸合成设计大纲1.简述肉桂酸的用途2.综述肉桂酸的合成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3.无溶剂微波促进Knoevenagel缩合反应原理4.你准备怎么合成肉桂酸,工艺步骤如何?5.你准备如何提纯肉桂酸?6.如何检测肉桂酸的纯度?7.参考文献四、肉桂酸合成小论文1.摘要2.关键词3.前言(肉桂酸用途、合成方法等)4.实验原理5.实验仪器药品6.实验装置图7.实验步骤8.实验结果,产率9.实验讨论10.参考文献注:论文格式参考期刊网上的研究性论文五、主要参考资料[1] 吴赛苏. 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工艺的改进[J] .化学世界,2002,43(11):599-600,[2] 陈志涛,肖尚友,田树高,李志良. 肉桂酸的Perkin反应合成及其工艺优化[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3):85~86[3] 郭成,韦萍,张文博,李安娜]. 苯乙烯合成肉桂酸[J] ].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7,19(4):27~31[4] 笪远峰,戚雪勇. β-取代丙烯酸的合成研究[J] ].化学世界,1998(4):174~177[5] 侯敏,余波,李志良. 微波辐射下肉桂酸的合成研究[J]. 合成化学,2002,10(3):211~215[6] Gedye R.,Smith F.,Westaway,K.,Humera,A.,Baldisera L.,Laberge L.R. The use of microwave ovens for rapid organic synthesis[J]. Tetrahedron Lett.,1986,27(3):279-282[7] Sampath H.M.,Subbareddy B.V.,Anjaneyulu S.,Yada J.S.Non Solvent Reaction:Ammonium Acetate Catalyzed highly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trans-cinnamic Acids[J].Syntheic Communication. 1998,28(20):3811~3815.[8] 王官武,王宝亮. 微波辐射和加热条件下的无催化剂无溶剂Knoevenagel缩合反应[J]. 有机化学,2004,24(1):85~87附:微波促进肉桂酸绿色合成实验内容在50mL锥形瓶中4.3g(40mmol)苯甲醛、4.2g(40mmol)丙二酸和3.1g(40mmol)醋酸铵,摇匀后放进微波炉,装上回流冷凝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