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


旅游资源区划目的: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
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基本优势,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的旅游 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长期的旅游区 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资源区划的意义 1.有利于形成和强化各地的旅游活动特色,组合设计与 开发相关旅游产品,统一开展促销活动和组织客源,增加对旅 游者的吸引力,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 2.旅游区划能够反映旅游资源形成的区域地理背景和地 域分异规律,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 • 3.便于统一安排区域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系统的建设, 进行旅游点与旅游地的系统建设,有利于全面系统组织涉及食 、住、行、游、购、娱等区域旅游活动,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 的服务。 • 4.有利于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为制定与实施中长期 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可 持续发展。
5.旅游中心地原则
每个旅游区都应有一个或几个旅游中心地作为旅 游业发展的依托。 旅游中心地可以是旅游区内的风景名胜区,也可 以是区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不管是哪种情况, 必须有较好的食宿、交通、通讯、购物等必备的旅游 设施。
2014/3/28
东北文化旅游区
11
西北文化旅游区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2.相对一致性原则 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在地域空间上虽千 差万别,但在某一范围内总可以区分出若干相似性 较大而差别性较小的区域合为一个旅游区,以同其 他旅游区区别开来。相对一致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 成因的共同性、形态的类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三重含义。 3. 完整性原则 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 职能上的完整性。
中原文化旅游区 华东文化旅游区
青藏文化旅游区
巴楚文化旅游区
西南文化旅游区
岭南文化旅游区
港澳台旅游区
中国地理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共有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 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旅游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旅游区划应综合分析自然和人文各要素间相互关 系和组合结构,以进行合理分类、划分区域; 同时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产业,而整体效 益又是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因此旅游区划必须从整体 上综合衡量,通盘考虑。
4.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区内部往往由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组 成,而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起的 作用是不同的,往往是其中某种类型的旅游资 源在起主导作用,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 功能和利用方式,使其主体鲜明、重点突出、 有强烈的个性。
因此,在区划时可以突出某种类型的旅游 资源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中国的自然地理单元
东北平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 1、十三座骨架山脉: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喜
马拉雅山、横断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台湾山脉。 • 2、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柴达木盆地 • 3、四大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 4、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 5、五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
第四章中国旅游资源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划
旅游资源区划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旅游区划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旅游地域分工原则, 按照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性及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行政等条件 组合和内部联系程度,在地域上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旅游区。
旅游区划的任务: 确定旅游区比较合理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 阐明不同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状况,摸清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 和主要资源特色。 明确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地位和优势,提出区域旅游发展方 向和规划建设重点,为研究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 阐明不同区域的主要旅游路线,明确各区域的主要和代表性旅游点及其 主要功能特征,以便发挥旅游“热点”的优势,促进旅游“冷点”的开发, 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