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总论11.1.加氢的目的、意义11.1.1.原油重质化、劣质化11.1.2.环保要求越来越高11.1.3.特殊产品11.2.加氢精制的原理11.3.加氢精制催化剂21.4.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21.4.1.加氢精制压力21.4.2.加氢精制温度31.4.3.空速的影响31.4.4.氢油比的影响41.5.加氢精制的优缺点42.工艺流程说明52.1.技术路线选择52.2.流程叙述52.3.本装置流程特点63.原料和产品74.油品性质95.工艺操作条件106.装置物料平衡117.工艺计算结果汇总138.自控方案说明169.平面布置说明1710.生产控制分析项目1811.人员定编1912.装置对外协作关系2013.环境保护及消防安全2113.1.排除“三废”数量和处理2113.1.1.废气2113.1.2.废水2113.1.3.废渣2113.2.噪音处理2113.3.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211.总论1.1.加氢精制的目的、意义1.1.1.原油重质化、劣质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炼油厂加工原油的平均相对密度为0.8514,平均硫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9%。
进人21世纪后,原油平均相对密度升至0.8633,含硫量升至1.6%。
原油密度升高,硫含量增大是21世纪原油质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很多由这些重质、劣质原油生产出来的油品都需要加氢精制以提高质量【1】。
1.1.2.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原油质量不断劣质化,但世界各国对车用燃料油的质量要求仍然在不断提高。
以柴油硫含量为例,美国已经开始要求l0ppm的超低硫柴油,欧洲也开始执行硫含量<50ppm的标准。
国内而言,在北京,2005年已参照欧Ⅲ排放标准执行,硫含量控制在350ppm以内,2007年参照欧Ⅳ排放标准执行,硫含量控制在50ppm以内。
可以预期,国内燃油质量指标必将进一步升级与国际标准接轨【2】。
1.1.3.特殊产品某些特殊产品,如食品级的石蜡,对其中的重金属杂质含量、硫含量以及不饱和程度的要求非常苛刻,而加氢精制可以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1.2.加氢精制的原理加氢精制(也称加氢处理),是指在氢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使油品中的硫、氧、氮等有害杂质转变为相应的硫化氢、水、氨而除去,并使烯烃和二烯烃加氢饱和、芳烃部分加氢饱和,以改善油品的质量。
有时,加氢精制指轻质油品的精制改质,而加氢处理指重质油品的精制脱硫。
加氢精制可用于各种来源的汽油、煤油、柴油的精制,催化重整原料的精制,润滑油、石油蜡的精制,喷气燃料中芳烃的部分加氢饱和,燃料油的加氢脱硫,渣油脱重金属及脱沥青预处理等。
氢分压一般分1~10MPa,温度300~450℃。
催化剂中的活性金属组分常为钼、钨、钴、镍中的两种(称为二元金属组分),催化剂载体主要为氧化铝,或加入少量的氧化硅、分子筛和氧化硼,有时还加入磷作为助催化剂。
在加氢精制过程中,各类物质加氢反应活性总体趋势为:脱金属>二烯烃饱和>脱氧>单烯烃饱和>脱硫>脱氮>芳烃饱和。
加氢精制中还存在加氢裂解副反应,可以从催化剂等途径控制副反应的发生。
1.3.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技术主要包括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的开发。
而开发出高活性加氢催化剂是提高加氢精制技术的核心。
传统加氢精制催化剂一般以Ⅵ族金属为活性组分,人们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多种研究与试验,认为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基本上有3大类:Co-Mo,Ni-Mo 与Ni-W三个系列。
对这三个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加氢脱硫的活性顺序是Co-Mo>Ni-Mo>Ni-W;加氢脱N的活性顺序是Ni-W>Ni-Mo>Co-Mo;芳烃、烯烃加氢饱和的活性顺序是Ni-W>Ni-Mo>Co-Mo。
在新型加氢催化剂的开发研究方面,人们除了继续优化硫化物催化体系外,还对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进行了大量研究。
虽然过渡金属氮化物和碳化物催化剂的HDS初始活性高于硫化物催化剂,但其稳定性较差。
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研究者发现,WP作为一种新型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加氢脱氮(HDN)和加氢脱硫(HDS)性能。
这是因为过渡金属磷化物不仅具有优良的HDS和HDN活性,而且其稳定性很高【3】。
载体在加氢精制催化剂中起担载活性组分和获得高分散率活性组分的作用,优良的载体可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效率和降低催化剂的成本。
因此载体性质是影响加氢精制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用γ-Al2O3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熔点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加氢精制过程。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始致力于三元及至多元载体的考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研究多组分氧化物载体的复合技术,探讨多组分氧化物载体负载后的构效关系,并找出复合型催化剂载体组成、微相结构的一般规律,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寻找更多的单组分氧化物用于多组分复合,使其取代氧化铝载体在工业上使用成为可能。
我国开发研制的加氢催化剂很多,代表性的有FH-5,RN-1与RN-10等催化剂。
据研究表明,FH-5催化剂的脱硫能力优于脱氮能力,当原料含氮量明显增加时,脱氮能力明显下降,而脱硫能力变化不大,较适合于加工高硫的原料,如进口中东原油的各种馏分油及重油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精制。
RN-1与FH-5相比,在脱氮活性和芳烃加氢饱和上有一定的优势,而RN-10具有较强的脱硫脱氮能力,尤其脱氮能力明显优于FH-5及RN-1,原料中含氮明显增大时,其活性保持不变或下降不明显,适合加工高硫高氮原料,如国产原油(属高氮原油)的各种馏分油及重油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精制。
本次柴油精制装置采用RN-1催化剂,属于W-Ni型催化剂【4】。
1.4.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1.4.1加氢精制压力反应压力的影响是通过氢分压来体现的。
加氢装置系统中的氢分压决定于操作压力、氢油比、循环氢纯度以及原料的汽化率。
柴油馏分(180~360℃)加氢精制的反应压力一般在 4.0~8.0MPa(氢分压3.0~7.0MPa)。
柴油馏分在加氢精制条件下可能是汽相,也可能是汽液混相。
在处于汽相时,提高压力使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反应深度,特别是脱氮率显著提高,这是因为脱氮反应速度较低,而加氢脱硫在较低的压力时已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将反应压力提高到某个值时,反应系统会出现液相,有液相存在时,氢通过液膜向催化剂表面扩散的速度往往是影响反应速度的控制因素,提高反应压力会使催化剂表面上的液层加厚,从而降低了反应速度。
如果压力不变,通过提高氢油比来提高氢分压,则精制深度会出现一个最大值。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原料完全汽化以前,提高氢分压有利于原料汽化,而使催化剂表面上的液膜减小,也有利于氢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因此在原料油完全汽化以前,提高氢分压(总压不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在完全汽化后提高氢分压会使原料分压降低,从而降低了反应速度。
因此,为了使柴油加氢精制达到最佳效果,应选择有利于刚刚完全汽化时的氢分压。
1.4.2加氢精制温度对于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不同,因此提高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提高的幅度也不同。
活化能越高,提温使反应速度提高得也越快。
但是,由于加氢精制反应是放热反应,从化学平衡上讲,提高反应温度会减少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对正反应不利。
在加氢精制通常的使用温度下,脱硫反应不受热力学控制,因此,对于馏分油的加氢脱硫,提温提高了总的脱硫速度;对于脱氮和芳烃饱和反应,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究竟是受热力学控制还是受动力学控制需要做具体分析。
工业上,加氢装置的反应温度与装置的能耗以及氢气的耗量有直接关系,最佳的反应温度应是使产品性质达到要求的最低的温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原料性质和产品要求来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
1.4.3空速的影响空速是指单位时间里通过单位催化剂的原料的量,它反应了装置的处理能力。
空速大意味着单位时间里通过催化剂的原料多,原料在催化剂上的停留时间短,反应深度浅;相反,空速小意味着反应时间长,因此无论从反应速度还是化学平衡上讲,降低空速对于提高反应的转化率是有利的。
但是较低的空速意味着在相同处理量的情况下需要的催化剂数量较多,反应器体积较大,装置建设投资(包括反应器和催化剂的费用)大,这在工业上是不希望的。
因此,工业上加氢过程空速的选择要根据装置的投资、催化剂的活性、原料性质、产品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1.4.4氢油比的影响加氢过程是放热反应,大量的循环氢可以提高反应系统的热容量,从而减少反应温度变化的幅度;高氢分压可以使油分压降低,降低了油汽化温度,从而降低了反应温度。
因此,加氢过程中需要将大量氢气循环使用,其所用的氢油比往往大大超过化学反应所需的数值。
提高氢油比意味着氢分压的提高,这需要增大循环压缩机的流量,动力消耗增大,从而操作费用增大。
因此适宜氢油比的选择也是一个经济上的优化问题。
1.5.加氢精制的优缺点加氢精制能有效地使原料油中的硫、氮、氧等非烃化合物氢解,使烯烃、芳烃选择加氢饱和并能脱除金属和沥青质等杂质,具有处理原料范围广,液体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5】。
通过加氢精制改善油品质量在炼油厂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加氢精制装置设备昂贵,操作费用大而且氢耗很高,中小炼油厂难以承担。
因此,一些非加氢精制技术如溶剂精制、吸附精制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工艺流程说明2.1.技术路线选择根据原料性质,选择柴油加氢精制的主要工艺条件有:反应器压力4.0MPa,反应器入口温度320摄氏度(末期),体积空速2.5,氢油比300。
脱硫率在90%左右,产品收率达99.5%以上。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焦炭沉积,降低了催化剂活性,可以通过控制燃烧法再生,使催化剂寿命可达5~6年。
考虑到本装置的原料是催化裂化柴油,所以压力为4.0MPa,若原料为焦化柴油,则压力应提高到6.0~8.0MPa。
2.2.流程叙述原料油经换热器和加热炉加热至338.5℃,然后与混合氢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在氢压下发生加氢脱硫、脱氮、脱氧、烯烃饱和、多环芳烃环烷化、脱金属、烃裂解等各种反应,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根据原料情况和加氢深度,催化剂采用单层装填,反应器中间不注冷氢。
反应生成物经一系列换热冷却后,进高压分离器闪蒸分出循环氢循环使用;高分液体则经低压分离罐进一步分离轻烃并溶解除去H2S后送往汽提塔汽提。
催化裂化柴油(T=40℃,P=0.3MPa,G=125000Kg/hr)自罐区来,先进入原料油缓冲罐V101,经原料油泵P101后,压力P升至4.4MPa。
然后进入换热器E103进行预热,与经换热器E102换热降温后的反应物进行换热,温度T升至237.1℃,压力P降至4.3Mpa,然后进入加热炉F101进行加热。
在加热炉里,原料油先经对流室,温度T升至261.8℃,然后进入辐射室,进一步升温至338.5℃,压力P降至4.1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