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1)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难点:正确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
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③利簋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知识模块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模块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商周青铜的高超工艺。
2.简述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发现的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C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
这些文字应该是( A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 A )
A.龟甲和兽骨上
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课堂小结】
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我国最早的汉字。
二、【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对青铜文明的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3-26,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出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期和主要用途?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和代表。
2、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它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你是如何看待司母戊鼎的铸造的?
(提示:用途,象征……)
五、【当堂训练】
1.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4.文物反映一定时朗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①司母戊鼎②人面鱼纹彩陶③兵马俑④汉、胡服佣
A.① B.② C.③ D.④
5.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字母文字的起源
D.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正在收看汉字听写大赛的肖强妈妈问肖强:“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A.甲骨文、隶书 B.甲骨文、金文
C.金文、篆书 D.金文、隶书
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①司母戊鼎的铸成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②这个鼎是用于祭祀的,以如此重器施祭,可见商人对神明和祖先的敬畏程度之高。
③鼎标明了权力的大小和地位的高低。
例如: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等等
④鼎是国家王权的象征。
【当堂训练】
1、A
2、B
3、D
4、A
5、D
6、B
7、A
8、A
七年级上学期(人教部编版)历史同步训练: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具有“殷,青铜治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汉
2. 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是指()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孟公鼎
D. 大盂铜
3.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5.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甲骨文图三殷墟宫殿复原图
A.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 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6.下面关于甲骨文(见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
8.以下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②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③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9. 河南安阳被称为文字之都是因为文字之根在安阳,文字的流变也可以在安阳找到印记。
一件件遗存都闪耀着文字的光芒,追溯历史的轨迹,应首先参照()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0.看下图,请回答:
(1)下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它制造于哪一朝代?
(2)它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
(3)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有什么地位?
(4)上图是我国古代的文字,它的名称叫什么?这种文字的出土有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