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后皮肤瘙痒患者的护理策略

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后皮肤瘙痒患者的护理策略

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后皮肤瘙痒患者的护理策略
在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持下,尿毒症患者能够得到长期的有效治疗。

但随着透析时间不断延长,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也不断增加,与透析相关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皮肤瘙痒是常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病后患者难以忍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极为严重。

有临床研究证明,透析前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月为36%,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之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可能提高至60%,最高甚至可能达到90%,而且其中越有10% 的患者为顽固性。

因此,探寻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缓解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8 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皮肤瘙痒并发症,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皮肤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

观察组44 例患者中,男28 例,女16 例,年龄14 -75 岁,平均(42.67 ±3.81)岁,15 例患者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 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6 例患者为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 例,4 例为多囊肾;对照组44 例患者,,男27 例,女17 例,年龄13 -74 岁,平均(43.05 ± 3.95) 岁,16 例患者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 例患者为糖尿病肾病,7 例患者
为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 例,3 例为多囊肾。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等项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不显着(P >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维持血液透析治疗中保持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透析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模式。

1.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作用十分显着。

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而皮肤瘙痒对患者情绪的影响较大,所以大多数患者均存在焦虑、紧张、恐惧、失望、悲观等不良情绪。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机体症状,但对患者心理负担与情绪缓解作用并不明显。

通过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进行自身角色的定位与转换,通过关心与重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增加心理上舒适的感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实现治疗与护理的目标。

1.2.2 皮肤护理:皮肤瘙痒患者的不适感觉较难忍受,很容易在抓搔过程中造成皮肤破损,需要通过有效的指导改善患者自身缓解瘙痒症状的方法,比如拍打皮肤等。

同时叮嘱患者将指甲剪短,对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嘱其带上手套,避免抓破皮肤而产生交叉感染。

如果患者皮肤存在抓痕或湿疹变化,需要注意皮肤的保养护理,适当多晒太阳,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减少皮肤中的钙、磷、镁的含量,而使用磷结合剂也能够起到症状缓解的作用。

对于皮肤干燥的患者可以润肤露进行涂抹,尽量多用40℃左右的温水进行擦浴。

对于床单、内衣
等贴身用品要勤于更换,禁用酒精、肥皂等刺激性的用品。

如果患者为继发性甲亢所导致的顽固性瘙痒,可以考虑进行甲状旁腺摘除手术。

1.2.3 饮食指导:维持血透并发皮肤瘙痒患者的营养比较重要,需要保持高维生素、优质低蛋白、高热量的饮食原则,避免高尿酸与高钾食物的摄入。

根据肾功能的调节情况确定蛋白质的具体摄入量,每周3 次透析的患者,蛋白质需要每天1.5g/kg;每周2 次透析的患者,蛋白质需要每天1 -1.2g / kg;无尿患者的钠摄入量需要保持每天1.2g,水摄入量保持每天不超过1000mL,同时注意维生素、钙、锌的补充。

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减少维生素A、高磷食物,以及酒精、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1.2.4 透析护理:在透析前加强准备工作,充分认真清洗透析器以及消毒管道,避免消毒剂残留所导致的皮肤瘙痒。

根据患者过敏情况的不同,进行透析器具的更换,包括透析器、消毒剂、穿刺针、胶布等。

对存在皮肤瘙痒的患者,增加透析次数、延长偷袭时间、更换透析方式,缓解或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如果患者仅在透析过程中皮肤瘙痒,可以将透析液温度降低至35℃以下,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

1.2.5 健康教育:血液透析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定期健康教育,对皮肤瘙痒的成因、发生率、治疗情况进行教育,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叮嘱患者按时吃药、保持个人卫生、增加自我保健的意识,并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功能锻炼方式,通过定量、多次、短时间、阶段性的活动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瘙痒症状。

1.2.6 循证护理:根据循证护理的理念确定护理问题,全面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预测透析中并发症的可能性,全面考虑治疗的影响因素,通过讨论确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以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医学专着与文献资料,寻找循证护理的支持。

查询皮肤瘙痒并发症的相关资料,通过总结与分析,整理出皮肤瘙痒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在获取皮肤瘙痒发生原因的文献证据后,积极制定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措施,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在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中,针对患者透析中的周围神经病变、皮肤干燥、电解质代谢紊乱等问题,做好积极防护措施。

在透析治疗中对患者皮肤的湿度、温度、感觉情况密切观察,配合生化检验,了解患者体内电解质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根据皮肤瘙痒的症状进行评价,不存在皮肤抓搔为1 分,需要抓搔皮肤但不存在破损2 分,抓搔后无法缓解症状 3 分,存在皮肤破损 4 分。

对患者入院时与护理 3 个月后的焦虑与抑郁情况进行评分,焦虑评价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50 分以上为焦虑;抑郁评分选择抑郁自评量表( SDS),53 分以上为存在抑郁症状。

1.4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皮肤瘙痒的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显效为症候积分减少在70% 以上,有效为症候积分在30% -69%,无效为症候积分减少低于30%。

1.5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 软件包进行处理,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焦虑与抑郁评分指标采用x珋±
s 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均以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

【表1】
2.2 焦虑与抑郁评分: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见表2。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 >0.05),经过3 个月的护理后观察组转折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

【表2】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均造成极大的痛苦。

而在临床研究中,对于皮肤瘙痒的发生原因与机理还不能够明确,所以还没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

临床研究证明,肾移植能够有效解除皮肤瘙痒,但由于费用、配型、年龄等方面的原因,难以普遍实施。

所以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针对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案,增强护患沟通,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云萍,薛小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9 -401.[2]邱秀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5):624 -625.
[3]孟秀云,陈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评估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27 -1529.[4]刘霞.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8):11 -12.
[5]严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3):41 -42.
[6]毛美兰.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399 -399,402.
论文来源参考:。

相关主题